【《月亮和六便士》】熟悉的陌生人
女人的脑子也太简单了!爱情,她们就知道这个。女人都以为男人离开她们只是因为有了新欢。
只听这句话就知道普天之下男人和女人的误会有多深。
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月亮和六便士》中的男主人公,四十岁时告别证券经纪人的身份出走,去巴黎画画。他并没有什么绘画基础,只不过是喜欢而已,就连他的妻子艾米都不知道他竟然有画画的“梦想”。生前穷困潦倒,经历坎坷,死后却成为震惊天下的伟大画家。
小说采用了倒叙手法,从斯特里克兰死后的影响说起。
事情往往是这样,艺术家们似乎总是生前寂寞,死后扬名。
世人除了惊叹于画家的艺术才能外,更好奇于他的个人生活。人们乐意由道听途说加脑补而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不羁画家的传奇故事。
然而画家的儿子觉得这些议论有损父亲的声誉,虽然从他十七岁起父亲就同他们断绝了一切联系,物质上的、精神上的,一直到他三十七岁父亲去世。现在,做为儿子,做为传教士,他觉得给父亲重塑形象义不容辞。在他的笔下,父亲是一个体贴的丈夫、慈祥的父亲,一位性格善良、作风正派的勤勉之人。当然这与事实严重不符。
儿子的传记问世了,却给他父亲的粉丝泼了一次冷水,画作拍卖价下跌。人们还是更喜欢传说中的画家。很快有人就举出了传记中的严重不实之处。
在儿子的传记中,伟大画家称妻子为“了不起的女人”,而罗特霍尔茨博士却将原信的复印件公之于众,“我的妻子该受上帝的谴责,她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我希望她下地狱。”读后令人瞠目结舌,世上那些传记文字原来都是这样练成的。
父子本该熟悉,夫妻本该熟悉,结果都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斯特里克兰先生对文学或艺术一丁点儿兴趣都没有,”他的妻子是这样评价的,“他不是文学界的人,俗人一个。”
“他不会假装自己是什么天才,其实他在证券交易所也没怎么赚钱,但他的心地特别善良。”在最熟悉丈夫的妻子看来,丈夫不过是一个可敬、诚实的证券经纪人,了无生趣,对艺术全无感觉但人品受人称道而已。
可是妻子眼中的这样一个“俗人”最终却成了举世闻名的艺术家,看来妻子有可能是世界上最不了解丈夫的人。
四十岁的“俗人”突然抛家弃子只身前往巴黎了。他的妻子以及妻子的姐夫都认为他必定是跟伦敦哪个香艳女人私奔了。要不,一个事业家庭稳定的中年男人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决心呢?不仅如此,他们还认定他已经在巴黎过上了奢华的生活。
弃妇总是会把过错推在那些“负心汉”身上,并且表现得宽宏大量,只要“浪子”回头,家依然是家。
事情的真相如何呢?
当“我”在巴黎找到斯特里克兰时,发现情况并不是他夫人所预测的那样。他一个人租住在巴黎最为便宜简陋的旅馆里,根本就没有女人。他来巴黎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画画。
夫妻之间的关系有很多人都认为是“养活”与“被养活”的关系,丈夫对妻子似乎有天经地义的“养活”义务。距毛姆写这本著作已经有100年了,情况似乎并没有多大改观。许多女人认为自己养活了自己就是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应该永记功劳簿。
斯特里克兰觉得两个人就是两个人,我为什么必须养活你呢?
“我都养了她十七年了,为什么她现在就不能换种活法,自己养活自己呢?”
现在斯特里克兰要为自己而活,他要摆脱一切桎梏去画画。
我都跟你说了我就得画画,这事根本由不得我。如果一个人掉进了水里,他游泳的本事是好是坏并不重要,要紧的是他得从水里出来,要不他就会淹死。
斯特里克兰不在乎成为几流画家,他就只是想画、喜欢画而已。
如此看来许多事似乎都本末倒置了,比如奖杯的意义大于了运动本身,奖励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得知斯特里克兰离家的真正目的后,艾米觉得绝望了,她能够原谅丈夫为另一个女人离开,而不能原谅丈夫为了自己的某个理由而离开。她觉得自己是彻底失败了,她的“爱情”在丈夫心里原来一文不值。
斯特里克兰活在内心的追求里,不在乎任何人的评价;艾米活在俗世的圈子里,她需要体面地活着,她的虚荣心让她自己又活过来了。
无论她内心有多痛苦,她都埋藏在心里。她很精明,知道如果老是在人前唠叨她的不幸,人们肯定很快就会厌烦了,她会尽量不让人看到自己楚楚可怜的样子。
斯特里克兰太太因为认识不少作家,她开了打字店。不久伦敦的朋友圈就传出了斯特里克兰迷上了一个法国舞蹈家的传闻,这个传闻为斯特里克兰太太赚得了不少同情分。
因移情别恋而离家出走那是荒唐,因理想而离家出走那是英雄,斯特里克兰太太选择了让他的丈夫做一个行事荒唐缺乏责任感的混账东西。
天底下像这样的熟悉的陌生人又有多少呢?
无戒365行动日更营 第三十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