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绵羊》(1) 那些头顶光环的年轻人

2017-12-18 09:11:12 小播读书

小播读书 > 读书笔记

谈到那些在哈佛、耶鲁等顶级名校的大学生,我们都充满了仰慕的目光,我们大致的印象是,他们都是一起绝顶聪明、才华横溢、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超级学霸,在我们心中他们无疑是一群顶着超级光环的年轻人。他们穿梭于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交场合,而且在任何场合都是毫无疑问的领导者和焦点明星。

《《优秀的绵羊》(1) 那些头顶光环的年轻人》by 小播读书

但作者在一开篇便当头一棒,在这些天才学生的身上有一种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沮丧、空虚和寂寞,他们害怕失败、诚惶诚恐。来自一份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测报告指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跌至25年来的新低,有1/3的大学生承认“在过去12个月中,由于心情过度低落而影响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与此同时,从90年代开始,大学生被诊断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数量却翻了3倍之多,接近整体人数的一半。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巨大的反差?

作者指出原因正是来自美国当前的教育体系,如果要想出人头地,出类拔萃,那么就要完全服从于教育体系,为了更高的成绩和漂亮的简历,他们被迫以最高效率去完成目标,而紧接着又去追逐下一个更高的目标,他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强大的压迫感之下。每个人都被驱使着去参加很多课外活动,穿梭于各种社群和组织间,还要成为其中的领袖和明星,而这背后的动机是他们要获得更好的简历和资质,积累足够的证书,导致他们忽视学习和探索,这种资质至上的心态限制了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是人们的价值观关注短期的回报和实用性。这种观念和趋势体现在大学生所关注的专业上,1995年,排名前10的美国综合性大学中,经济学专业是其中30%的学校最受欢迎的专业。但是到了2013年,经济学专业独占鳌头,成为了40所排名靠前的名校中的26所(65%)学校中最受欢迎的专业。以耶鲁大学2010年为例,25%的毕业生选择了金融和咨询行业。甚至有学生发布文章质疑如此多的人选择同一的方向,让学校失去了多样性,为什么他们会这样?

作者认为不管是名校大学生的专业选择、职业选择其实都是为了追求财富、资历和声誉的目标,这种现象并非出自他们个人的欲望,而是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从众心理,而从众心理的背后,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名校大学生们拥有超级大脑,但是他们缺乏对自己的洞察力。想要成功就必须要牺牲自己的健康、友情、爱情、探索,而这些正是作者认为每个人内心和灵魂的基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的人生目的和内心的热爱从来就没有被尊重和思考过。

当代美国大学生富有创造和创新能力,有更高的社会参与度,有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但是作者认为他们所追逐的目标往往受限于“财富、资历和声誉”。用一句话总结作者他们的评价就是:他们外表光鲜,头顶光环,但是他们的代价是身心疲惫,失去自我。

总结一下,这部分内容,作者从三个层次剖析了当代美国名校大学生的问题根源。

首先,美国大学教育体系的目标导向性。导致了如果想要出人头地,出类拔萃,就必须永无休止地加入竞争,追逐更高的目标。意味着参加更多的课外活动、修更多的课程、获得更高的分数。

其次,被迫从众,缺乏安全感。在这种高强度的压力下,产生了沮丧、失落、焦虑的普遍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害怕失败,他们选择了从众,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推波助澜下,大部分学生们选择了经济金融相关的专业。

最后,在这种从众和随波逐流的大环境下,他们认人生目标和内心真正的热爱缺少关注和足够的重视。让当代美国大学生们渐渐失去自我、缺乏尝试和探索精神、缺乏对生活的想象力。而这些正是作者认为一个好的教育体系的本质。

同时,作者最后指出,美国这种精英教育体系不仅在美国国内,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内也受到了普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