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渺小——看《芳华》有感
电影讲述的是关于上世纪70年代的文工团的故事。
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的接地气,有烟火味,以致于在看的时候不自觉的产生了代入感,也发现身边很多人都有他们的影子。
做了所有好事的刘峰是一个“活雷锋”,却也是一个被神话的人物,他好像是超脱于文工团所有的人的存在,他近在身边,却又虚无缥缈,遥不可及,旁人眼里的他仿佛无欲无求,随时准备为组织和国家牺牲一切,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好事做尽的人在向林丁丁表达爱意时,却遭到了她的强烈反感,甚至恶心,巨大的反差让人们唏嘘不已,是林丁丁的错,还是刘峰的错,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人性的悲剧,无奈却又不得不接受,甚至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正是电影前半段写尽了刘峰的好,把他推向了神坛,才会让人觉得他不应该拥有世俗人的情感。
当然林丁丁的反应也着实让很多人气不打一处来,她表面清纯可人,实则内心极其自私,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虽然她曾经也有过善良的一面,在知道何小萍“偷”她军装拍照后,选择原谅她,但在得知文工团即将解散时她便早早地找好了退路,不夸张的说,虽然身处社会主义国度,但她的思想早已被资本主义腐蚀。这样的人不值得也不配被刘峰爱。
与林丁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何小萍,她善良,渴望爱与被爱,她本以为进入文工团便是希望的开始,但迎接她的却是更大的不幸,被排挤,被嘲笑,即使这样,她的内心仍然充满爱,唯一让观众感到些许欣慰的也许就是文工团有刘峰这样的人的存在,让小萍的内心有了一丝希望的来源,电影最后说他俩相依为命,也算是一种别样的圆满和幸福吧!
冯导刻意让整部电影以一个亲历文工团所有发展历程的人的口吻讲述,使故事显得真实而可信,而这个亲历者——萧穗子也同样充满了喜剧色彩,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她写好了给陈灿的情书却意外被郝淑雯告知她和陈灿好了。多年的暗恋、相思以及得知消息后的失落、伤心都随那封撕了的情书、随风、随岁月湮没在了回忆里,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曾经那无疾而终的爱情和对世事沧桑的无尽感慨。
电影看罢,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冯导刻意不让观众看到那些主人公老去的模样,但我想也无须看到,因为这就是生活,无论电影是对于刘峰、小萍式人物的歌颂,还是对美好纯真的过往生活的怀念,我们都能从中看到它所反映的不仅是那个时代,也是对整个历史纵深的投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葱岁月,爱恨离愁,不管曾经发生了多少悲喜,内心总还是要笑面人生,充满爱和希望。
朴树曾说:“我不怕老去,只怕失去勇气。”希望我们都足够勇敢,足够坚强,面对人生的芳华,不求大富大贵,只求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