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爱·梵高》 家族动力的隐秘流转

2017-12-18 17:59:03 慕容歌

慕容歌 > 电影评论

《《至爱·梵高》  家族动力的隐秘流转》by 慕容歌

文/慕容歌

多年前,读梵高传记《渴望生活》,为温森特天赋的才能感到惊叹,还为他一生难以排解的苦闷甚为揪心,但那时我尚不懂这苦闷来自何处。研读心理学之后,才发现:它看似来自不顺遂的亲密关系,实则是源于早年糟糕的亲子关系。

1

通常我们不会立体的去看一个人,尤其是被大众喻为天才的大家,我们更愿意相信,那是天赋使然,他们本就与众不同,也理应过那样的生活。

然而温森特,在28岁之前,与你我一样普通,在爱情上也败得彻底,看上去没有人愿意爱他,更不会有人知道,他放弃牧师职业之后,会有怎样的未来。

影片一开始就交代了温森特成长的背景,他有一个夭折的哥哥,而母亲因为沉溺在这份悲痛中,失去了爱的能力。当苦难超越一个人的忍受期限,就会导致现实生活的坍塌,母亲因为卡在其中,就用对抗、愤怒、苦闷、憎恨,来填充温森特的童年,她甚至看不见这个飘然而至的小生命。

作为替代品的温森特,渴望被看见、呵护、认可、珍视,但是母亲心中只有念兹在兹的哥哥。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潜意识不自觉地认同了哥哥,他多想那个死去的人是自己,让妈妈免受此难。所以,命运在生命早期就已写就,他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那份华丽的成全。

正是因为这一细节的交代,让温森特的一生变得立体而丰盈,然后我们明白,他为何会在如日中天的时候,一心赴死。这也一度使我认为,导演多洛塔·科别拉和休·韦尔什曼不仅是艺术大师,还是心理学大师,他们深刻洞悉了复杂的人性。

2

那么温森特的哥哥会认同谁呢,他那么小就逝去了。

从更大的系统看,你会发现温森特家族一直笼罩在神经错乱的困扰之中。与他同名的祖父文森特.梵高,就死于精神病;父亲为温森特操碎了心,最后完全失望直至中风,去世前仍在和文森特进行冷战;弟弟提奥,作为温森特的坚定拥护者,在哥哥死后,健康迅速恶化住进精神病院,半年后逝去。

如果不是一种家族命运流转其中,该如何解释这出奇的相似呢?

从与海明威家族宿命的比对中,可以看出家族成员一直受制于严重的抑郁症。

海明威29岁时,他的父亲自杀身亡。尽管在之后的日子里,海明威先后赢得了诺贝尔奖和普利策奖,拥有了大量财富,但这些都无法阻止他在62岁那年追随父亲。

五年之后,他的妹妹厄休拉,由于身患癌症和抑郁症,服药自杀;在此十六年之后,唯一的兄弟莱斯特在得知自己因患糖尿病需要截肢后又举枪自尽;再过十年之后,35岁的孙女玛尔戈也因抑郁症服药过量而死。

这些谜一样流转其中的家族动力,令人不寒而栗。

3

与之不同的是艾瑞克森家族,作为二十世纪催眠界的第一人,老艾瑞克森在生活中广泛撒播的智慧与爱,他用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影响了家族的每一个成员。

众所周知,艾瑞克森以超强的毅力来克服身体的残障及病痛。十七岁时罹患小儿麻痹症,几乎全身瘫痪,但他以超人的意志力活了下來,他把握每个机会去锻炼肌肉,学着用拐杖走路、学骑脚踏车、还独立完成一项惊险的独木舟之旅。

面对多重残障和病痛的困境,他从未怨怼命运或自暴自弃,艾瑞克森一生育有七个子女,享年79岁。在生命后期,还把催眠带进了科学的殿堂。

他是最懂得感谢生命的人,时时处处都显露出一种足智多谋、弹性、创意、运用自如和即席演出的独特魅力,这种精神不仅影响了整个家族,甚至影响了一个时代。

4

世界家庭排列大师,海灵格先生指出:家族动力不仅揭示我们面对家庭、关系、情绪、身心问题时的模式,还体现我们与爱、家族、祖先、集体意识及生命源头的联结,并为我们提供了亲身体悟的机会。

通常情况下我们更愿意从现象中去认识一个人,然后凭借碎片化的记忆,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个体,通过这种模式我们还会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世界,进而用不甚准确的世界观,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大多数人也和温森特一样,在一份执念的导引下生活,看不清生命的真相,总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主宰、被情势胁迫,一无所知。

事实上,最初建立的模式,在人际关系简单的情况下,是有效的,因为它较为简单,也缺乏变化。模式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可是当它不再变化升级,置于复杂的情景中,就会发觉它有些站不住脚,进而引起混乱、带来纠结、甚至是身体不适。

无法洞悉生命真相,仅凭单薄的认知来生活,这显然是危险的,也是不可取的。

5

为什么说这很危险呢?

因为当我们认同某些东西之后,就会不自觉的追随。一种看不见的隐形动力,便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之中。当我们不自觉的形成认同,就会形成牢不可破的魔咒——下意识地去追寻。

温森特最后的命运,也是因为他不自觉地追随了哥哥,因为只有像哥哥他才能获得母亲的关注和爱,那是他一生的匮乏之源。当他遥望灿烂的星空,描绘它的绚丽;当他在阿尔勒的矿野里,捕捉光影的变幻,雕琢一幅幅燃烧的向日葵,在这极致的美中才能体会到归属感。

温森特也想过的开心快乐,他勇敢的追求爱与美,比我们更加珍惜中的每一寸光阴、遇见的每一个人、对当下一刻的体悟。可是他的爱过于热烈,他全心全意的活在自己构筑的世界中,把那当成一种圆满。他放大了心中的幻觉,这本身就是危险,这危险甚至夺去了他的生命。艺术,没有拯救梵高,却成全了他的隐秘心愿。

所以,我更愿意将影片看成是一部人性的探寻之旅。它源于我们的生活,又超越了我们对生活的认知,它用天才画家的陨落,教给我们真善美的极致。

生命如此宝贵,如果我们不亲自试炼一番,怎会知晓有那么多人在默默的关心、惦念、爱护着我们呢?幸运的是,现代心理治疗技术能够帮助我们,看清家族背后隐秘流转的动力,让我们有机会看清生命的流动之美,活出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