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爱梵高》:在平凡的人间,深情地活着,为灵魂找到回家的路!
作者:王越
12月9日下午,我去看了期待已久的电影
《Loving Vincent》(中文译名:至爱梵高.星空之迷)
总体来说,这部95分钟的 “ 油画风格动画电影 ” 是值得一看的匠心之作。
影片的制作用了将近7年时间,由15个国家的125位画师,参照梵高的120幅原画,手工绘制成65000帧油画,以每秒12帧的速度呈现在银幕上,以动起来的梵高画作来演绎他一生的故事。
有评论说,这样的电影一生也许就只能看这么一次。
出于对梵高的尊重和缅怀,也是向电影制作团队致敬,我按照参加艺术展的礼仪要求,穿上一套正式的西装走进了电影院。
电影故事以邮差的儿子阿尔芒·鲁兰送信作为主线,观众跟随着踏上旅程的阿尔芒走进了梵高画作里的城市、村庄、麦田、星夜……遇见了一个个肖像画里的人物。
电影制作将一幅幅梵高的油画以连续、动态,甚至画笔痕迹都清晰可见的方式呈现在银幕上,创造了一个鲜活、明亮的油画世界。
而当情节转入梵高生前的悲惨遭遇时,银幕上就变成了灰暗的黑白画面。
两种截然相反的镜头表现,让我不断游走于电影创造的梵高艺术世界和他的真实人生,这是我与梵高,一场时空交错的相遇。
当银幕上的梵高缓缓地转过身,
片尾曲《Vincent》响起的时候,
我竟抑制不住地掩面痛哭起来。
......
电影散场后带着复杂的情绪离开,
虽然我很清楚电影毕竟只是电影,
而梵高的人生永远只属于他自己,
但我心中仍有几个疑问难以释怀。
我想问电影故事里的世界,
为何要对梵高如此薄情?
可我知道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不是这个世界薄情。
这只是一个平凡的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
都活在自己的炼狱之中,
然后看着别人坠落深渊。
1887年克利齐的大道
那位心怀理想远走他乡的画家高更,在他离开南方的画家之家后不久,他的朋友梵高就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小镇里,那些满脸风霜的人们,一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却用投票的方式驱逐了那个孤独而绝望的画家梵高,只因为他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就连小孩都可以肆意地欺负那个在麦田里画画的“疯子”。
最后,他自己去了精神病院。
1889年麦田里的收割者
在精神病院期间创作
......
我想问电影故事里的人们,
为何要对梵高如此自私?
可我也明白,
不是人们自私。
而是每个人的内心都很匮乏,
都渴望灵魂的救赎却无力抗争。
更无力去拯救别人。
《至爱梵高》部分出场人物
在奥维尔,梵高遇到了人生的知音。加歇医生和女儿玛格丽特,都将梵高视为天才画家和朋友,而他则视这对父女为家人。
加歇医生从小热爱画画,却遵从父亲意愿去学医,他没有治愈梵高,甚至没有为他取出子弹,而是眼睁睁地看着他痛苦地死去。
加歇医生,未能如愿成为画家,却成为画家笔下的人物,在画框中闻名于世。
1890年6月加歇医生肖像画。后来以8250万美元拍卖,一度成为世界最昂贵的画
医生的女儿玛格丽特,陪伴梵高度过了生命里一段短暂的快乐时光,她的陪伴让梵高在奥维尔拥有了生活的热情与安宁。
可是她却屈从了父亲,被责令不能去打扰天才画家的创作。她默默地收回了真挚的感情,隔着冰冷的门窗看着他的灵魂枯萎、凋谢。
玛格丽特,在梵高去世后,每天都带着鲜花去墓地看他,终生未嫁。
1890年花园中的玛格丽特
拉乌客栈的老板和大女儿艾德琳,称自己一家才是梵高真正的朋友。
在艾德琳的回忆中,画家梵高是斯文、友善的人,与他们一家都相处得很好。他们不相信梵高会自杀,因为他们没有发现他有自杀的征兆。
但是他们也没有为朋友梵高之死去追讨真相。
原本是贫寒之士投宿的拉乌客栈,因为是梵高生前最后的住所,后来成为了百年老店。
1890年奥维的街道和阶梯
在乡间度假的浪荡公子雷内,经常邀请落魄的画家梵高在瓦兹河畔一起喝酒玩乐,放纵人生,但同时,他又会在妓女和众人面前嘲笑、讥讽内心敏感、脆弱的梵高。
而电影的最后,经过阿尔芒的调查和分析,推测出雷内涉嫌用手枪射伤了梵高的腹部,并导致其死亡。
这位被阿尔芒唾骂为 “逍遥法外的小流氓”的雷内,后来成为了银行家。
1890年奥维的瓦兹河畔
河边摆渡的船夫,他和当时的梵高一样是贫苦之辈。他在钓鱼的时候,梵高在一旁画画,他们一起抽烟,一起聊天,可是他却一言不发地看着雷内欺负梵高。
当正直的阿尔芒质问他:“ 你是梵高的朋友,为什么看着梵高被雷内欺负,却不上前阻止?”
船夫给出的解释是:“ 我说了,那是梵高自己的事情,是他自己要和雷内去混到一起的。也许他是想让雷内帮忙付账,谁知道呢?”
......
我想问梵高所在的那个时代
为什么没有人愿意买下画家的作品,
让他可以有尊严,有希望地活下去?
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他是否还在人间》。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为米勒的穷画家,忽然发现了一个规律,即画家的作品唯有等作者本人死去之后才会出名。于是他和他的朋友,自导自演了一出假死的闹剧。果不其然,在米勒假死之后,他的画作一下子变得畅销起来,但是米勒只能在隐姓埋名之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这则充满黑色幽默的故事,让世人看到了在过去的时代,艺术家的艰辛及其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同时也影射了残酷的社会现实。
处于这样社会环境下的梵高看透了现实,他甚至早已预言了自己的命运:
“ 画家,只接受死亡和埋葬,以他们的创作,对下一代人或下几代人说话,死亡也许不是最难的事。……啊,绝不以为故去的人永远逝去,只要人类永存,故去的人永远活着,永远活着。——给提奥的信1888.2”
过去的时代是这样,
现在是否又已经好了很多呢?
......
当思绪回忆起那一幅幅生命在跃动的油画
我看到了那个叫文森特.威廉.梵高的男子
深情凝视这个世界的双眼
1888年艺术家自画像
如果不是这双眼睛对自然和生命之美有着深刻的洞见,梵高怎么可能会被后世评论为: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亨利.福西隆
1888年向日葵
如果不是这双眼睛流露着真挚的情感,梵高怎么可能在画布上创造出一个令无数人赞叹的世界。
1888年夜幕下的咖啡馆
所以医生的女儿玛格丽特才会说:“生命对他来说没什么是微不足道或低贱粗鄙的,他对一切都能欣赏和热爱。”
1889-1890年瓶中的花
如果不是这双眼睛里充满悲伤却依然渴望着爱,梵高怎么会给弟弟提奥写下800多封感人至深的信件?
他在一封信里写道:“你知道什么能让这无形的牢笼消失吗?是每一种深刻而真实的爱。是朋友之谊,是手足之义,是情人之爱,正是爱这种至高无上的力量才能打破这无形的牢笼。没有爱,就没有生命。情义被唤起之处,生命得以重生。”
1890年盛开的杏树,梵高为弟弟提奥的孩子诞生创作的礼物
如果不是这双眼睛里闪耀着与命运抗争的激情,梵高怎么可能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创作出数量惊人的旷世杰作,让我们迄今为止,仍能听见他那振聋发聩的呐喊?
1889年绑绷带的自画像
可是,我仍然不得不问,
梵高:你心怀热爱,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我还记得电影里那些黑白画面的回忆之中,幼年的梵高追上走向墓地的母亲,他伸出小小的手去牵住母亲却被甩开;成年后被教会辞退,他推开家门望着父亲,怯怯地喊出了一声:“爸爸”,却只得到父亲漠然转身的背影;
幼年梵高
还有加歇医生在争吵中对梵高说出的话:“你的弟弟提奥身患梅毒已经第三期了,任何压力,经济上的、情绪上的、生理上的,都能致命。你知道为你操心,对你弟弟来说是多么大负担吗?他压力大得都快垮了。这就是真实的代价,也是你成为艺术家的代价,你觉得值得吗?”
弟弟提奥
电影里送信的年轻人,善良、正直的阿尔芒不断地追问故事里的人们:“梵高究竟是怎么死的?”
然而,谋杀、误杀、还是自杀,只是死亡的不同方式。
我们看到是在死亡到来之际,梵高没有反抗,也没有挣扎。
他只是躺在客栈狭窄的床上,用微弱的气息对医生说:“ 这样对谁都好。”
他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对守护在身旁的弟弟提奥说:“ 我要是跟别人一样就好了。”
这位被后世赞誉为天才大师的画家,
临死前吐露的心声,
只是渴望能活得像普通人一样。
......
1888年罗纳河畔的星夜
当一个人的灵魂无家可回,
他生命的痛苦将无法解脱。
他只能以牺牲自我为代价,
去追逐心中那燃烧的梦想。
......
电影《Loving Vincent》快结束的时候,阿尔芒和他的父亲,老邮差约瑟夫.鲁兰坐在罗纳河畔,念着梵高弟媳寄来的信,这是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第一封信,他是这样写的:
“我是什么样的人,是无名小卒,一个无足轻重、又讨人厌的家伙。这样的人在现在,以及将来,在社会上都难有容身之处。总而言之,我就是最为低贱的下等人。可是,就算这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总有一天,我会用我的作品昭示世人,我这个无名小卒,这个区区贱民,心有瑰宝,绚丽璀璨。”
......
在这平凡的人间无法解脱,
唯有死亡可以带灵魂回家。
回到一切生命诞生的终点,
而这就是星空之上的秘密。
在给提奥的另一封信里,梵高这样描述到:
“正如我们乘火车去塔拉斯孔或鲁昂,我们乘上死亡而到达星星之上。
无法改变的事实是,活着的我们无法到星星上去,如同死了便赶不上火车一般。
所以对我而言,霍乱,乱石,肺痨,癌症像是天国的运输工具;
亦如蒸汽船、小巴、火车是人世间的运输工具。
平静地老死好似去天空远足一般。
这一刻我便要睡去,因为天色已晚。我祝你晚安和好运。
握手。你永远的文森特。”
......
1889年星夜
我们关心梵高是怎么死的
可曾关心过他是怎么活的
他说过
画家只能用作品去说话
1888年春天,35岁的梵高离开巴黎,前往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作画,追求像日本僧人那样平凡、简朴的生活。
他本可以像个普通人一样,在南方充裕的阳光下,不停地画画,平静地生活......
1887年日本浮世绘风格的雨中桥
此后的两年,梵高画出了10年绘画生涯中的几乎大部分代表性作品。
世人熟知的梵高的母题:
开花的果园
吊桥
黄房子
麦田
星空
播种
卧室
丝柏
……
1888年白色果树园
1888年有妇女在洗衣服的阿尔的吊桥
1888年麦田
1889年阿尔的卧室
1889年麦田里的丝柏树
……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梵高
而我们需要面对的从来都只是自己
当所有的疑问如烟一样散去,我静静地站在书房的落地窗前,眺望着远处夕阳的余晖给冬夜即将到来的天空,染上一层温暖而耀眼的光影,鸢尾花一般的云朵在风中飘摇,而星空一定躲藏在她身后等待着璀璨的盛放。
问梵高的那个问题,是为了回答我自己。
而此时此刻,我已有了答案。
我要如何度过这一生
我将心怀热爱仰望头顶的星空
更满怀深情生活在平凡的人间
平静地守望四季更迭岁月流逝
对生活真挚的爱让我无怨无悔
曾经不安的内心终将重获自由
当我度过这安宁而美好的一生
心中的信念将让痛苦得到解脱
而我的灵魂终将找到回家的路
……
1889年天使的半身像
梵高,这位用灵魂作画的诗人,
他在画布上吟唱着永恒的生命之爱。
穿过时光的壁垒,
我们依稀可以看到,
他已平静地远足在璀璨的星空。
End
王越2017年12月13日写于广州工作室
▍作者简介:王越,《她的国》品牌创建者。当我从喧嚣的浮世转身离开,便迎面走向这简单、质朴的生活,于是灵魂苏醒,我开始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