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漫谈

2017-12-20 09:45:26 翔桑

翔桑 > 电影评论

《《芳华》漫谈》by 翔桑

刚看完《芳华》,我就趁热打铁,说道说道。

我也不按部就班的先来个什么故事梗概,市面上大把的梗概比我梗的好。

我也不站在专业影人的角度做什么影评,市面上大把的影评比我评的透。

我就天马行空地漫谈一番吧。

我从小就看冯小刚的贺岁片,《手机》、《大腕》、《甲方乙方》、《不见不散》这些冯氏喜剧到现在还为人津津乐道,经典台词张口能来。

长大后,我慢慢被欧美电影吞噬,一度把到电影院看部国产影片视为浪费钱。直到2015年,支持了一次《老炮儿》的票房,才发现冯导老了,再也不是那个坐在《我爱我家》片场笑出牙龈的黑发青年了。

人老了就变得爱回忆,冯小刚变成了冯大爷后,也喜欢讲讲从前的故事。

《芳华》就是从前的故事。他不讲老炮儿,不讲顽主,不讲空军大院儿了。这次讲的是那个年代背景下,相对完整的一幅众生相。

你看名字。刘峰,普通得很,这样的名字属于木匠的儿子,再合适不过了。萧穗子,简单但不普通,像知识分子的手笔。郝淑雯,复杂的文字堆砌,有字义没含义的名字,透着土豪的气息。

这幅众生相的画卷,哦不,应该是连环画,在冯氏第三人称视角的旁白里,翻开了。

先插一段多余的话。在影厅里的时候,坐在我左边的肥仔一个劲的翻手机,还开着强光,电影都开始十多分钟了,他还在翻豆瓣看影评,之后随着情节发展,他还抽泣起来了。我大致估算一番,他应该是哭了八次。一次是毛主席逝世,一次是刘峰被保卫部审讯,一次是文工团慰问前线唱《英雄儿女》的主题曲,一次是何小萍穿着病号服在草地上独舞,一次是文工团解散唱《送战友》,一次是断臂刘峰探望何小萍,一次是刘峰在海口的联防办被打掉假肢,一次是小站送别何小萍倚在刘峰肩头。如有我没有捕捉到的次数,那应该是我跟他在一起抽泣。

希望以上不算剧透。

说说我的观感。全片有三处对我触动比较大。

对政委的诛心之语

影片虽然是群相,但依然有主次。

先说刘峰。刘峰,音近“雷锋”,开篇便说明了他是个“学雷锋标兵”。在我印象里,一个故事里若出现这样一个高大全的人物,那必然在情节推动中,一定会被黑化。但刘峰没有,若硬要说有什么反转,那应该是顶着这样一个“政治光环”的有为青年最后令人叹息的结局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是命运的倾轧。

我以为不尽然。你且想想,刘峰头顶“活雷锋”光环时,政委时时将其放在心上,处处挂在嘴边。可他沦为“流氓”时,政委又去了哪里。从天堂坠落到深渊的路上,政委你人呢?

如果说对政委的怀疑是我的脑补,那就要说说何小萍的坠落了。

女主何小萍从小生活在继父与生母的阴影里,她天真地以为参军到文工团,便可以不在受人欺负。但她哪里知道,动物生来有欺负弱势的天性,而她就是文工团里认人欺负的那一只。刘峰却将自己的博爱分给了她。或者不能残忍的说成是博爱,用电影里的话叫“善良”。

由于认识到了刘峰的善良,善良的小萍成了在刘峰下放时唯一和他站在一起的那个人。这样才有了后来去边疆慰问演出时的装病拒演。

此时,政委终于出现。他让军医把小萍装病一事保密,然后在演出开始前,和颜悦色地将小萍提前牵上舞台,然后对着台下发表了长篇大论的讲话。大致内容是,这位叫做何小萍的女战士,现在顶着四十度的高烧与高原反应,坚持上台为在座的各位同志表演《草原民兵小战士》,她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尊敬之类的。然后就是呼喊“向骑兵指战员致敬”,对方回应“向文工团战友致敬”,可谓慷慨激昂。喊得何小萍自己都觉得自己真的顶着高烧与高原反应,义无反顾地上台表演。我在想,此时要是有哪个三观正一点的战士喊道,“请求首长让何小萍同志休息吧!”。宁政委会怎样答。

表演结束后,文工团列队做总结。政委又是极尽才华的对全体一番表扬,让何小萍自认为英雄了得。之后话锋一转,告诉何小萍说,你将被调往边境医疗部队去当护士。

小萍懵了。

这是你该明白,人家为什么能当政委,而你只能是“草原民兵小战士”了吧?

真实的战争画面

我喜欢看战争题材的电影,不过仅限欧美的。

但今天片中自卫反击战的片段,应该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回味好久。

十多分钟的战场故事,其实有些冗长,与全片的格调不服,略嫌突兀。不过我仍旧要给冯导点赞。

战场前有一点伏笔,就是在医护部队抢救伤员时,残缺的断腿,裂开的肚子,还有血肉模糊的脸。这些画面让我兴奋起来,因为这算是国产电影的小突破吧。

随后镜头切到战场,我们的男主刘峰又登场了。镜头跟着那只白蝴蝶,游走在表情严肃的志愿军战士之间,然后停在了走在头前的一名士兵肩上。他后面的战友伸手去抓,蝴蝶飞走,二人笑了。

气氛似乎要轻松起来时,小队遭到伏击,一颗子弹打中了被蝴蝶眷顾的战士腰间手榴弹的引信。战士仓皇地解着手榴弹,战友欲帮手,手榴弹爆炸,血肉溅了满屏。

伏击战打响,画面摇晃,有血浆,有残肢,有肉眼可见的火力网,有战争中惶恐的脸,看起来多像真实的纪录片。让我不由得想起《拯救大兵瑞恩》里,诺曼底登陆战。

战友在深陷沼泽时,没有喊“不要管我你先走!”,而是真实的“救我!”,战场上哪里有那么多时间给人独白装英雄,有的只是,哪怕你是主角,你的命也像草芥一样!

撕毁的情书

好喜欢萧穗子呀。

原因无他,唯美丽尔。

我不说漂亮,是因为电影中每个女性都漂亮。

萧穗子这样的人设,应该是每位男性心中的标准对象了。姣好的容貌,绝妙的身材,知情而识趣,温婉又活泼。

陈灿家世好,有才华,长得帅,并且酷,标准的男人公敌。

文工团解散的那天晚上,萧穗子把情书塞进了陈灿箱子里。

本来忐忑不安,结果被郝淑雯一瓢冷水完全浇醒,“我和陈灿好了”,“前几天的事”,“我们也算门当户对”。

萧穗子悄悄把箱子里的情书抽出,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多好呀,女神怎么可以被人拒绝,怎么会在感情角逐中落败呢?

穗子走到车尾。废了一番功夫将情书展开。

其实这一部分,我要说的就是这个细节。

现在人们都是不会写情书的,即使写也不会用笔写在纸上,即使写在纸上,想必也不会花心思去折成各式形状。

从前我自己写过情书,也替别人写过情书,学过如何折成各种形状。

当看到穗子手中情书复杂的展开过程时,才觉得,这样用心的电影,你不花钱去电影院看,你的良心不会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