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感受——每一句由心间流淌而出的文字,都是生命的礼物
由心而发地写吧
作为一名心灵写作的倡导者和心灵写作讲师,这本育儿类书籍是我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心灵写作作品了。
这么说,就不得不说说自己与心灵写作的缘分了。
心灵写作,其实指的就是由心而发地去写。
最初接触 “心灵写作” 四个字,是在美国作家娜塔莉.高柏的一本书中,这四个字被用做书名的一部分。
当时的我,做文字编辑工作大概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了,从一枚不会写稿的小白,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很多媒体上都能发表自己的作品,几乎是达到了每篇稿子都能嫁出去的状态。
但是我知道,我很透支地在写,焦虑天天伴随着我,尤其是当我选择成为一位撰稿人之后,就更是如此。
我每天辛勤地码字,每天也不安地担心,我很担心有一天我写不来了怎么办,灵感枯竭了怎么办。
而且,随着发稿越来越多,越来越顺利,之前发稿成功带来的的成就感也在降低。
我在想,我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持续地写下去。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位好友向我推荐娜塔莉.高柏的书的,我被深深吸引,一口气看下去,收获很大。
虽然有些选题,并不能完全地按照自由书写的方式,但是,这个意识对我来讲,特别有用,那就是看向自己,从内在找素材。
于是,我再写媒体稿件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选择自己有感受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也有意识地将自己当做最鲜活的个案,用自己的心,陪着我的文字,去穿越这篇作品。
我越来越感觉到带着生命的温度的文章,才是最能感染人的,其实在这个创作的过程中,已经带上一种鲜活的,看不见却能被感觉到的能量。
遇到允许我真实表达的简书
写育儿类的文章,是因为有了儿子,因为对这个小生命深深的爱与尊敬,同时,也缘于自我成长的需求。
多年的写作经历,已经让我笃信,写作是完成自我成长很好的方式。它不但可以记录那些那些难忘的时光,还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内化学习来的理论。
而以对儿子的爱为动力去写作,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在简书,我先后用过 “李玲心灵写作” 为名称的账号,后来改为“暖暖育儿家”的账号,以便专注于婚姻育儿方面的写作。
简书是很让我感动的一个创作平台,最大的感动来自于它允许我去真实地表达自己,真实地成为自己。它更自由,让我更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不完美却真实的自己。
当我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想法,便总能得到很多朋友的真诚回馈,我们未曾谋面,甚至于可能都不知道对方的性别和年龄,
但是这些都不会成为限制,反而让我们回到了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的状态——因为心灵的共鸣而交流,因为对共鸣的期待而牵挂……
也喜欢那伴随写作而来的成就感,每当文章被专题收录,每当文章被编辑推首,都是我很开心的时刻,这意味着自己的心声,被更多人听见,也有可能会得到更多人的呼应。
也曾在其他自媒体平台上发过文,开过原创号,但对简书却有着一份特别的情有独钟,我觉得这份情有独钟,应该是来自于在这里,有那么一群真正热爱文字,愿意以文字讲述生命,与文字为舞的朋友吧!
因为简书,我不敢懈怠,坚持着有节奏的创作;因为有了那么多心灵共鸣的朋友,让我更加愿意去感受和思考生活的点滴;
因为写作,让我更加关注儿子,在他生命最关键的时期,力争做个好妈妈;也感谢自己的成长感悟,让我有了这么多的创作素材,在平凡的人生道路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绚丽与芬芳……
遇到不断成长的自己
我常常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老了,即将要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了,我最希望什么呢?
我想,我一定会希望能做这样一件事:戴着老花镜,去重温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去想起那些人,那些事,然后告诉自己,我曾经来过,我曾经爱过,我曾经与这么多人这么多事相遇过,此生无憾了。
我也一定希望,我走过的那些路,都能变成鲜活的故事,留给我生命中重要的人,家族的力量,就可以有了更鲜活的流动;当然,我也更希望,我的爱,会变成一种力量,在孩子翻看这些文字的时候,涌向他……
随着我不断地书写,我越发认识到文字的真诚流动,带着很强的疗愈功能,很多被锁结的情绪都随着文字的流动,开始呈现,我对自己认识越来越清晰,而这份清晰,在育儿过程中,亦是送给儿子的礼物。
有时候书写儿子的童年,便会遇到童年的自己,那一刻,我知道,我们不仅仅是母子,而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相遇,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共鸣,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致敬。
随着不断的写,那些心理理论开始内化到生活中,开始更接地气地指引我的生活。有时候,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写着写着就明白了,很多困惑的事情,写着写着就有答案了。
尤其是在陪伴儿子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惑的想不开的事情,只要是开始写,我就会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答案。
比如,儿子三岁左右的时候,对与小朋友的交往,表现得很回避。
有一次,带他出去滑滑梯,开始的时候,滑梯边没有人,他玩得很开心,但是不一会儿,有几位小朋友来了,他就马上离开滑梯,去别处玩了。
当时,他正要面临上幼儿园了,对于儿子的表现,我内心开始升起焦虑不安,我担心他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于是,回到家,我将这件事情写了下来,以试图整理自己的焦虑不安。
但写着写着,忽然就流露出了这样的内容:“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孩子在感觉到焦虑时,远离焦虑源是很智慧的表现呀!每个人,都有他适应环境的方法,不要把孩子当成流水机器去加工,尊重他的节奏,全然的接纳他就好了!”
这样的文字流动出来,连我自己都被惊到了。好吧,放手接纳就好。从那以后,我对儿子回避小朋友交往的事情,真的是释然了很多。
被给予空间的儿子,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发展着与小朋友的交往。
后来,儿子将近四岁的时候,幼儿园老师反馈给我:“丁丁内在的部分被保护得特别好,比如与人交往吧,他可以去主动与小朋友交往,与小朋友因为某种兴趣在一起玩,也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很专注地做一件事情。”
我听了,特别欣慰。回想当时及时的梳理,我感到特别庆幸当时通过写作,因为写作接收到了自我的指导。
我愿意敞开心扉地继续写下去……
小时候,曾经羡慕过演员,可以在舞台上表演各种角色;刚从事编辑职业的时候,羡慕过战地记者,勇敢而庄严;
那几年母亲和自己生病的时候,羡慕过医生,救死扶伤;也曾羡慕过旅行家,用脚步丈量世界,还曾羡慕过文学巨匠,可以百世流芳……
但后来渐渐发现,还是去好好羡慕自己吧!
有一双能写字的手,有一颗热爱写作的心,有一份能敞开表达的真诚,有愿意行动的热情,有能够落笔的勇气……
如果我的生命能够被开发出更多的光与热,我愿意用我多年的写作经历,去呼唤同路人一起探索内心世界,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唤醒了自己内心的美好而变得更加美好;
如果我的生命的光与热暂时只够自给自足,那我至少还能将自己真诚地敞开,让那些经由我生命体验的事,流动出来,正好经过你,被你看到,我们会心一笑——哦!原来你也这样。
这便是我要写下去的动力了,为了遇见,遇见未知的自己,和让我相信美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