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人物。——走了三十亿年,我们干嘛来了。

2017-12-20 20:53:06 许益达

许益达 > 读书笔记

《《三体》:人物。——走了三十亿年,我们干嘛来了。》by 许益达

作者刘慈欣,好多年前就出了这本书。全本常规阅读时间为20小时。人性兽性世界观价值观等等用科幻形式写出来很好理解,以前向朋友推书都是什么《黄金时代》《挪威的森林》《月亮与六便士》系列的,以后主推这本,为什么,一是因为突然觉得那些很假,二是因为这本很长很系统,三是不能错过。在这里简单介绍人物简单剧透简单谈些别的。

《三体Ⅰ地球往事》这部为前戏。

地球生命放佛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宇宙是个空荡荡的大殿,人类使者宫殿中唯一的一只小蚂蚁...触碰三体文明、略

《三体Ⅱ黑暗森林》这部最精彩。

宇宙是一片森林,里面藏满了猎人,猎物有限,有些猎人穿着隐身衣为所欲为站在最高点,有些猎人还是个篝火旁跳舞的小孩子在森林的最边缘....三体文明侵略。略。

《三体Ⅲ死神永生》这部最好看,人物,最主要的有三个:救世者云天明,灭世者程心,悲剧男维德。三体人智子和面壁者执剑人罗辑也很重要,但对于剧情的推动助力不大,AA和关一帆相对来说更次要一点。

救世者云天明出场不多,却让人印象深刻。最初的白血病患者,靠着自己的洞见帮助同学发财,然后得到回报,并且送给程心一颗星星。这样的开场是极其惊艳的。而后,当人类失去希望的时候,云天明又以自己的智慧送来希望。并在最后,送给程心一个宇宙。

如果没有云天明,就不会有程心后来的一切,人类的历史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而云天明为程心所作的一切的出发点,就是他爱程心。

而同样是爱,在灭世者程心这里,却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程心的思路历程其实很有意思。

在PIA(特别研究组简称)的时候,程心只是出于要完成任务,选择了云天明(的脑子)来进行阶梯计划,这个时候的程心心中并没有那些爱——没有对云天明的小爱,也没有对人类的那种大爱。如果她当时就有的话,维德的计划当时就被她否决了,虽然她没有能力去阻止维德。

可见,就是因为她发现了云天明对她的爱,以及发现了维德的不择手段导致云天明只剩一个脑子的生存方式,激发了她对云天明的小爱和对人类的大爱——后者就是一切灾难的根源。

在被激发出那种大爱以后,程心在面对剩下几名执剑人候选人的时候,决定要和他们走不一样的路,要用慈母一般的爱来爱这个世界。但,在残酷的宇宙和现实面前,这种童话一般的大爱却只能导致毁灭,而且两次都导致了毁灭。

有点意思的,就是程心在和智子谈话的时候,表达了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想法——智子让人类逃走,以避免全军覆没,但程心却认为这不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价值观是什么?便是人类要活得有尊严。被迫背井离乡,只能在无边的黑暗中苟延残喘,是没有尊严的表现。

但,就是这样的程心却最后因为对人们的那种“大爱”选择放弃曲率驱动引擎而选择黑域。黑域生活,就是人类龟缩在太阳系,放弃外面的世界,并且高举这么一面旗帜:我是安全的,请不要打我。这样的人类是毫无尊严可言的——事实上,在模拟打击现场,程心已经表达了和维德一样的想法:光速飞船离开太阳系,自由地活着,才是有尊严的。

因此,在程心的心中,其实人类的尊严并不是第一位的,她对人类的“爱”才是第一位的——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这种爱就和在执剑人竞选的时候看到的那位母亲对待小孩一样,是一种把自己看作人类母亲、把人类看作经不起风雨的小孩的爱,事实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自作多情的爱——人类早晚是要面对外宇宙的,而且事实上也已经在面对外宇宙了,还把人类当作一个小孩,以一种慈母的心去爱这个小孩,呵护这个小孩,怕这个小孩受到伤害,最终使得人类多次丧失机会,最终覆灭。

以爱的名义,出发点是不错,但要看清立场和局势。否则,以爱的名义只能作为自责时的开脱语,或者一面喊着“我是爱你的”一面砍人。

相对来说,悲剧男维德真的很悲剧。

他极富洞察力,而且对目标极度执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平常时期,他这样的人要么是情报工作者,要么就是犯罪头子,反正是不让人待见的角色。但是在非常时期,他这样的人才是历史的领路人。

而维德最悲哀的地方,就是他和程心生在同一个时代,那就是威慑纪元。

维德是执剑人最合适的人选,但却因为程心更加符合威慑纪元人的审美追求,最后不得不铤而走险。维德也看穿了三体人对人类的态度,甚至还劝程心离开,可惜后者放弃了。维德甚至还敏锐地察觉到曲率引擎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

但最后还是因为程心而破灭了——这里,我甚至猜测维德其实早就知道了结果,但还是坚持研究曲率引擎,因为这样才能有希望,在程心的破坏下继续留有希望。

维德的一句话可以说是整部书绝大部分内容的概括: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而智子的话就是对这句话的补充:

宇宙不是童话。

三体人智子,后半段只是一个信息提供者,前半段则告诉人们:人要有尊严得活着,以及,宇宙不是童话。

罗辑,在后半段也是一个信息提供者,前半段的形象则和程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AA,主要就是个辅助。而且作为学生的AA,在一开始的形象都是一个大孩子(一直到行星防御理事会破解云天明的信息的时候也依然很孩子气),但到了假警报的时候却突然变了个样子,果敢狠心,而且居然还会狙击……这个变化有点突兀。

关一帆,纯粹是提供情报来的。

除了三位主要认为,刘慈欣笔下的人类社会也很有意思。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威慑纪元以前,人类还是有男有女的,虽然走过了恐慌和自傲,但依然保持着兽性;而到了威慑纪元,也许是因为三体人乖乖地授予科技,人类生活极度美好,简直就是乌托邦,导致这个时期的人类社会普遍没有了兽性,而且此时没有男女分别;直到最后的掩体纪元,男人才重新出现。

这个过程让我想到了这么一个生物现象:许多微生物(包括一些动物,比如某些青蛙)都是单性的,

通过孢子等手段繁衍后代;而当它们所生存的环境恶劣到一定程度时候,才会出现雄性,此时整个种群才会充满活性,同时充满斗争和杀戮。

这像极了上述小说中的人类社会,或者说,小说中的人类社会像极了这些微生物。

安逸之下,男性会消失,更重要的是,种群的活力与斗争心会消失。

想到当下的四个现代化:男性女性化,女性宠物话,宠物贵族化,贵族没文化。这是在让人感到担忧。

同时,文中人类社会在大移民、假警报、二维化这三件大事情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根性,其实很发人深思——事实上,这比小说的终极命题更加让人深思。毕竟,后者是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刘慈欣的想法不见得就更有道理,而且这种虚无缥缈的宇宙终极思考除了能让人在卖弄风骚的时候显得更骚一点以外,没有什么实际的思考价值,但前者却是实实在在的。

所以,对于整本小说里人类社会的描写,最使我感兴趣。

当然,还有一些小细节也很有意思。比如文中两次提到,未来的文字是中英混合文字。这点是很有难度的,因为这两个文字系统完全不同,要混搭很有难度。而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没理由是让中文和英文混搭,或者说没理由只有中文和英文。联合国正式官方语言是英法俄西汉阿拉伯,而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广的三个语言是中文(中国人多),英文和印度的印第语。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只用中文和英文构造未来的统一文字是不合理的,你让法语情何以堪啊……

再来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三体人对地球文化的崇拜。这在我看来,如果不是三体人有意麻痹地球人,那就是不合理的。

事实上,深入一点,三体世界是充满了随机的灾难、对大自然狂暴力量的完全逆来顺受、对美好自然环境的迫切渴望这三大元素的,而我们知道,文化的形成从最根源的源头出发,就是自然崇拜。在文明进程中,自然崇拜会被抛弃,但是以自然崇拜为起源的文明与文化中必然会留下自然的烙印。所以三体世界的审美标准应该会比地球更极端,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更极端。而且,就好比人类的文化中所推崇的普世价值,三体也会有他们的普世价值,这普世价值很明显会和地球不同。地球的自然资源相对来说是充沛的(整体上说直到近代才开始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捉襟见肘),离开一个社会体系以后,依然会有足够的土地、生物资源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给自足,所以才会提倡自由、民主、公正。在三体世界,资源如此缺乏,环境如此恶劣,无法想象自由、民主、公正这种普世价值会在他们的土地上得到追捧与信仰。

虽然说他们这么缺少资源,才更渴望我们的普世价值,但这个结论的得出是站在地球人的角度得到的。从三体人出发来考虑的话,他们根本不会认为我们的普世价值是对的而他们的价值观是错的——相反,他们反而会认为为什么要民主为什么要自由?这不是对资源利用以及能力开发的一种极大浪费吗?他们不会认为他们的价值观错,而会认为我们的价值观有问题。

两种不同文明的普世价值的对与错,不是我们可以说了算的。

因而,说三体人会推崇我们的文化,是没道理的。就算两个世界的智者最后要达成一种文化上的契合,这也是一个极度缓慢的过程。我们人类自己“男女平等”都已经花了很长时间,到现在都没做到,如何指望三体人用10年就推崇地球文化?就算两个世界的智者最后要达成一种文化上的契合,这也是一个极度缓慢的过程。我们人类自己“男女平等”都已经花了很长时间,到现在都没做到,如何指望三体人用10年就推崇地球文化?

可以看看印度的种姓制度,它的消失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10年就搞定的。也可以参考基督教在中国大陆上的发展与传播,这也是一个世纪跨度的课题。

因而,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认为三体人会推崇地球文化,而且还这么快就推崇,都是不合理的。更何况,极端一点,如果在这10年里面来一次需要全星球脱水的恒星灾害,这种文化潮流立刻就会被打回原形。毕竟,三体本土文化才是三体人发展的土壤,换一盆土,结果基本就是一句中国老话:树挪死,人挪活——而在文化对文明发展的问题上,显然不存在“人”这种可能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