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点!鲁迅和胡适的感情生活问题!
鲁迅和胡适同为新文化运动的巨擘,四九年之后分别在海峡两岸被奉为旗帜,他们对中国现当代思想文化的影响之深自不待言。两个人的差别却又是如此之大:一个尖刻,一个温润;一个愤激,一个平和;一个深沉绝望,一个明澈温暖;一个说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个大讲费厄泼赖。
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同周围人的关系。
胡适广受欢迎,知交遍天下,人人以结识攀附胡适为荣。当时京华风尚,逢人交谈,开口闭口,“我的朋友胡适之”。鲁迅到后来则只能和青年人和左联的人打成一片,同辈的人都被他得罪得差不多了。最极端的例子,挚友钱玄同跟他分道扬镳,弟弟周作人和他反目成仇。
鲁迅的性格当中,为什么会有那么激烈的一面?他的文字为什么有时会失之刻薄?此问题论者多矣,我只想谈谈鲁迅和胡适的老婆。
二人同为包办婚姻,鲁迅跟朱安有夫妇之名而夫妻无实。胡适则名实兼备,跟发妻江冬秀育有二男一女;长子祖望,次女素斐,老三思杜。坦白说,如果没有爱情,男人愿意和女人生活在一起的底线是什么?说来凄凉——最起码得有生理反应吧!
鲁迅跟朱安的所谓婚姻生活是怎样的呢?
1906年六月,在日本留学的鲁迅,收到母亲病危的电报,匆忙赶回绍兴老家,才知道家里是骗他回来与母亲属意的朱安结婚。
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这样描述朱安:“新人极为矮小,颇有发育不全的样子。”他还认为,这简直是媒人成心欺骗,很对不起周家人。难怪鲁迅与朱安始终未有夫妻之实——就算为母亲委屈自己,也不能把自己委屈到这地步。婚后第二天,鲁迅没有按老规矩去家族祠堂。晚上,他独自睡进了书房。第三天,他就从家中出走,又去了日本。后来鲁迅曾对友人这样说过,“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供养,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鲁迅仅仅跟朱安维持着一种形式上的夫妻关系。朱安在绍兴陪伴婆婆孤寂地度过了13个年头。一九一一年十一月,鲁迅卖了绍兴祖屋,买了北京西直门内八道湾11号这一处院子,全家搬了进去,建立了一个大家庭。这所宅院是那种老式的三进院,外院是鲁迅自己住以及门房和堆放书籍杂物的仓房,中院是母亲和朱安住,里院一排正房最好,是周作人和周建人两家分住。
鲁迅依然没跟朱安同房。周老太太这样说鲁迅和朱安:他们不亲近,没话说,不像夫妻。朱安平日里只能帮鲁迅洗洗脏衣服。她曾向人诉苦道:“老太太嫌我没有儿子,大先生终年不同我说话,怎么会生儿子呢?”一个妇人肯对外人说出这样的话,她内心的苦楚可以想见。
鲁迅与周作人后来闹翻,几年后离京南下,最终和他曾经的学生许广平在上海组建新家庭,生了独子周海婴。消息传到北京,有人问她以后怎么打算,她凄凉地说:“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儿一点儿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
鲁迅也并不忍心把朱安这置于这样一个境地,但他身处新旧时代的交接点上,也并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在《随感录四十》中,鲁迅谈到自己这一代人的婚姻:“在女性一方面,本来也没有罪,现在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我们既然自觉着人类的道德……又不能责备异性,于是只好陪着做一世的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
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独地去世了,身边没有一个人。朱安是当然无辜的,非要说有错,那就是长得太丑了……
鲁迅的两大重要人生阶段都是不幸的,青春期的少年人最在乎面子,而他祖父入狱,父亲早亡,家道中落,受尽亲戚的白眼。这些经历让自尊而敏感的鲁迅过早地看到了生活丑陋的真相。成年自立后爱情婚姻又不幸,三十多岁的年纪,大龄男青年的爱和利比多无处释放,只能靠冬天穿单裤来抑制性欲。鲁迅一生中比较平稳正常的感情家庭生活也只有在上海的那几年,而那时他已进入生命的晚秋!
陈凯歌《霸王别姬》里:段小楼程蝶衣走在街上,看到愤怒的游行学生。英达扮演的戏园子老板说:“瞎哄呗,学生们不都没娶过媳妇儿不是?总得找个地方煞煞火!”一不小心戏园子老板也成了弗洛伊德。
也许正是由于极不如意的婚姻生活,鲁迅才会成为一个愤怒的图腾。他横空出世,让论敌们都倒足了大楣。愤怒出诗人,但愤怒很难出小说家。鲁迅小说的产量不丰,盖缘于此。
相比朱安,江冬秀长得妥妥帖帖,不是美人,但观之可亲,还能提笔给胡适写信,以当时妇女的文化水平讲,已属难能可贵。胡适与江冬秀有张合影,胡适笑中带苦,但毕竟在笑,你可曾见过鲁迅和朱安的合影?
胡适一九六二年在台去世,蒋介石挽之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实为定评。何为旧道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亲叫我娶,我不得不娶——但妻是妻,妾是妾,甚至妓是妓。后两者作为正式婚姻的补充,无可厚非——合起来,都是旧道德。
胡适一生,风流韵事不少。他与表妹曹诚英应该有过几番云雨,与在美国留学时期的红颜知己韦莲司乃至林徽因,陆小曼,都有暧昧不明的关系。世界真不公平,这些事发生在留美归来儒雅风流的胡适胡博士身上,人们津津乐道,觉得太正常不过。但如果发生在鲁迅身上,估计大先生又会遭到那些“正人君子”之流铺天盖地的唾沫星子了。
如果胡适娶了一位朱安那样的女子,最起码在婚姻问题上,胡适也许会变成鲁迅,断然与旧式婚姻决裂,走上追求自由爱情和婚姻的路——也很难会说出“我娶冬秀,其实是占了大便宜”这样的话了。如果鲁迅娶了江冬秀式的女子,他对社会的批判可能不会少,但也许笔下会稍敛锋芒,并多留给我们几篇好小说吧 !
历史不容假设,鲁迅娶了朱安,成了鲁迅;胡适娶了江冬秀,成了胡适。对于胡适,这也许是喜剧,但对于鲁迅,这未尝不是出悲剧。
鲁迅之妻朱安
胡适江冬秀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