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问题的问题》‖每个人的内心都在贪图着一份安逸

2017-12-24 08:19:15 落齐

落齐 > 读书笔记

《《不成问题的问题》‖每个人的内心都在贪图着一份安逸》by 落齐

有时候,我们会称赞一些能够左右逢源、处世圆滑的人,称赞他们有人情味、够意思,而对于固守规矩、按章办事的人,常常讥讽之无情、冰冷,一点儿意思都没有。这种人情味儿对于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是办事方便,是舒服安逸!所以,拉关系、托人情往往对于办成一件事是很重要的,对于个人而言也是很舒服的,只需要付出一些代价,自会有人帮着你做完一些事,于是,能按程序来的,找人情,按程序来很麻烦的,更要找人情。

老舍先生对于人情味儿背后人性追求的安逸把握得十分准确,因此,短篇小说《不成问题的问题》应运而生,突出地反映了这一问题。

小说本身很短,但是语句精炼,往往寥寥数语就能将一个问题表达清楚。小说背景地点“树华农场”的问题就在寥寥数语中呈现在读者面前。小说开头就把树华农场的基本情况:动植物养殖、基础设施、各类需求以及农场的生产销售提供给了读者。读者从中能够很清晰地得知这个农场生产销售都不成问题,盈利模式完备,正常来说,只要按部就班地打理,这个农场就有很好的收益。接下来话锋一转,这个农场却不断地亏损,引出了我们小说的主人公丁主任,小说要告诉我们的内核缓缓展开。

小说的前半部分主要勾勒丁主任这个人物的形象。例如:通过丁主任对农场股东们无微不至的逢迎,展现他的圆滑与精于世故。通过他搁置问题的处事方法,表现出他不干实事、只打官腔的作风。他能将一切事、一切人都敷衍过去,达到你好、我好、大家好,可就是实事没干好的结局,而这也就是这个农场的病因。

本文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观点,丁主任人情味儿的背后都每个人求安逸的心理状态。这一点在丁主任经营农场管理员工的事物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农场员工不安于本职工作,整天无所事事,消遣娱乐,而这位人情味儿浓的丁主任毫不在意,反而自己也投入进去。并且在丁主任带领下,农场职工监守自盗之风愈演愈烈。是的,整个农场所有人都很舒服,不用想着工作,只需要玩乐,没人责怪,对于农场产品上下其手,农场一片祥和安宁。老舍对于这些事情的描写极富幽默色彩,农场的产品不断被员工私吞在老舍笔下变成了“好大的一只黄鼠狼啊”。可是当严厉的猎人来了,黄鼠狼还能继续蹦哒吗?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农场后续的变化也应证了这句话。当我们心中那个贪图安逸的念头被放了出来,就很难再关回去了。因此,当一个尽职尽责的主任,尤大兴来到这个农场接替丁主任时,他的一切举措都对农场有利,都能让这个农场运营得更好,他的的确确是个好主任,然而类似于市场中“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在农场中上演了。尤主任让所有人各尽其责,共同致力于农场的生产发展,可是他忽略了人性中贪图安逸的因素,尤其是当这个因素被另一个人培养得愈发壮大的时候。丁主任的圆滑世故处事方法与尤主任的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形成了鲜明对比,可是员工的内心却禁不住安逸的诱惑选择了背弃自己的职责,放弃向上的积极做法而甘愿沉沦。所以,他们合起伙来通过找到这位一丝不苟的主任的弱点——他的妻子,将尤主任赶走了。于是,美丽的树华农场又回到了一片“祥和安宁”之中,在丁主任的带领下,农场每况愈下,却使得人人满意,真是皆大欢喜啊!

老舍在小说结尾用一个暗讽为树华农场的未来画上了一个句号:被尤主任悉心照顾的果树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子,而农场却一日不如一日了。

丁主任是一个缩影,员工何尝不是一个缩影,人情味社会的背后,是求安逸、求舒服的人性作怪,一切都按章程来,岂不是很麻烦?只有大家都讲人情,有人情味儿,做起事来不是会很舒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