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芳华”

2017-12-25 07:51:14 paulcx

paulcx > 电影评论

再次让“芳华”从眼前飘过,看到了影片的更多细节,我竟开始怀疑编剧和导演的心态了。整部影片对于部队生活的描写过于浅陋,明显与事实不符。抛开部队医院和战斗连队不谈,影片展开情节的主要载体——文工团,那是一个怎样的集体啊?阴险冷酷的政委,貌似干练实则软弱无能,连手下的兵都无法完全驾驭的女团长,一群不知善恶美丑的青年男女,……这真的是部队中的一个战斗集体吗?我觉得连一个集体都算不上!那只是一盘散沙,一滩烂泥!难怪女主人公小萍对它失望已极。

我以为在那个年代一个集体中的一员出现了其他成员都认同的问题,一定是要通过单独谈话,班务会,批评和自我批评来解决的。即使出现影片中展现出来的对犯错者的排斥与孤立,那也该是在这些之后。而孤立与排斥的表现形式,应该绝不会如家庭妇女打群架般的撕扯和赤裸裸的集体公然哂笑……文艺团体向来都是思想相对前卫,作风比较大胆的地方,即便是在那个保守封闭的年代,这我相信;由年纪轻轻的文艺兵组成的集体和一般的基层连队的区别肯定不小,这我也相信;可是我如何相信在那个物质匮乏却绝不匮乏激情的年代,血气方刚的青年男女竟会冷漠麻木到那般地步?

虽然无论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还是我们这些听闻者都不得不承认——在那个时代,许多东西都是被扭曲了的。被当时大力弘扬,为现在社会中不少人津津乐道向往着的真善美也是一样。但绝不会是影片所展示的那种扭曲!对于学雷锋标本刘峰没有见贤思齐,也没有高山仰止,甚至连羡慕嫉妒也没有,有的只是几乎遍及集体每一名成员的可怕的麻木和不以为然。以至于刘峰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出类拔萃,出类拔萃到似乎不属于那个集体,不属于那个编剧和导演营造出来的时代!

还有那个丁丁,简直是令我厌恶到了极点。一边肆意诋毁傻傻爱着自己的刘峰,一边几乎不加掩饰的游走在其他几个男人之间,竟然丝毫不以为耻;而女兵战友们对其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并依旧与其相交甚欢……与小萍受到的对待简直是天壤之别!

那个时代的青年人都怎么了?那时的部队都怎么了啊?难不成是比现今社会的青年更加迷惘吗?

整部影片让人如石在胸,颇觉压抑!诚然,在那个必须谨言慎行,隐藏自己七情六欲的年代,太多的人可能都会活的很压抑。但我觉得那种压抑断然不该是影片营造出来的那种!即使是曾经风靡一时的“伤痕文学”中所反应的也不是这些,彼伤痕亦非此伤痕!

总之,我认为该片有诸多直击骨髓,损及脏腑的硬伤,对那个时代的解读也十分肤浅,存在不少偏差,但还是可以一看的。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特殊的时期,尤其是对于作为特殊团体一员的我们……因为它毕竟是近年来唯一一部把触角伸到文革,越战,老兵这些敏感话题的影片。我个人觉得其中对于越战包括老兵的演绎还是相对真实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观影后你会有不同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