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天,等一声正义

2017-12-26 08:19:16 江昭和

江昭和 > 书评

《在寒冷的冬天,等一声正义》by 江昭和

在亦舒的小说《悠悠我心》当中,有这样险象环生,令人不觉胆战心惊的一幕。

身为检察部长助手的土井直子在上司的婚宴上与机灵聪颖的妙龄少女胡球相遇,就此一见如故,两人推心置腹,情意甚浓。

直子在一次拜访胡球家的过程中吐露了内心对异国男友是否合适,感情能否长久的犹疑,加上目睹直子男友残忍虐待邻居家宠物狗的恶行,胡球斩钉截铁告诉直子此男非偶。

本身内心的惶惑,加之好友的劝说,直子终于定下决心,与男友分道扬镳,不相往来。

但是直子的前男友怒不可遏,肆意报复,携带手枪潜入胡家进行人身迫害,将胡球打成重伤。

幸运的是有直子的帮衬,邻居小狗的奋起反抗,以及及时赶到的警察支援,犯人被绳之以法,以「企图绑架及伤人罪判刑五年,出狱后将实时递解出境」。

一场风波,就此停息。法律判决,公平公正。以免后患,力求谨慎。

读者也情不自禁轻舒一口气。

但小说终究是小说,现实难免是现实,小说给予作者幻想编造权利,可以将自己的愿望投射到情节当中,但是现实往往残酷冷清,没有那么有条有理,那么简洁圆满。

一度让舆论甚嚣尘上的江歌案一直以来紧紧牵动着公众脆弱又敏感的神经,一点点风吹草动,案件进展都会受到广泛关注,引起轩然大波。

原因在于,这一场案件之可怖血腥,案件当中折射反映出来的人性阴暗面令人毛骨悚然,情感崩溃,而案件嫌疑人的最终处决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所以让人精神紧张,虽然敢怒敢言,但群众的三言两语终究不是唯我独尊的标杆。

如今回望,案件的始末与亦舒这部小说里的这一场波澜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些地方简直如出一辙。

身在日本留学的江歌收留「好友」刘鑫,面对她纠缠不休,步步紧逼的前男友而打抱不平,最终却沦为他企图破灭而伺机报复之下的无辜受害者。

她在门外为「好友」嫉恶如仇,惨遭凶手一刀刀戕害,而「好友」将门紧锁,任凭她在门外惨痛呼救。

江歌没有胡球幸运,因为在生死悬于一线的一刻,没有人与她同仇敌忾。

刘鑫没有直子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因为那个把她当作好友的人因为她的缘故奄奄一息的时候,她只是被恐惧和脆弱,或者其它什么复杂的情绪压制得不能动弹。

作为案件的关键人物,刘鑫的前男友,一个留学国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做出如此恶行,不得不令人警醒。

教育是让人变得「通情达理,遵纪守法」,而不是动辄「情绪失控,不能自已」。

当然他只是一个特例,但是同样的悲剧,谁也无法保证不会再度发生,但是同样的悲剧,大家一定不希望再度发生。

成「才」固然重要,但是成才之前,更重要的是「成人」——所谓成人,就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所为的事情太多,但是作奸犯科的事情,一定属于「有所不为」。

小说里的警方,出现及时,判决从容准确,让人如释重负,但是江歌案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定论,公众的心跟随着日日忐忑的江歌母亲,无法平静。

如今,更有消息指出,在这件案情当中,最开始递刀的那个人,就是刘鑫。

这一个细节俨然「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本来舆论对刘鑫的质疑和控诉变得愈加无法挽回。

案件最初浮出水面的时候,我默默反思,如果我是江歌,我会不会收留刘鑫,也许会,毕竟同在异乡为异客,互相照顾也是情所当然的,但是我会不会让自己糊糊涂涂地搅入别人的感情困局当中,不会。

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许多人会将感情问题拿到台面上与朋友分享,甚至是求恳朋友代替做出抉择。

大多数时候,感情没有那么深,所以堂而皇之置身事外,也许相交甚笃,感情深厚,对彼此性情了解得七七八八,那就无妨多说几句,但是无论如何,只提醒别人各有缘法,各自随心,感情问题,旁人无法置喙。

听起来冷漠,却何尝不是自保。

感情深是一回事,都是成年人,哪些问题应该亲力亲为,自作主张,这是任何关系当中都应该持守的界限。

劝别人和,来日方长,出现感情危机,难保那人回过头来怨气冲天,说当初信你一句话,才至于今日。

劝别人分,更加凶险。迟早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最极端的状况,就是《悠悠我心》和江歌案里暴露出来的局面。

事情已然发生,探究江歌当初应不应该挺身犯险难免无异,如今迫在眉睫的,是让留有疑云的案件水落石出,让作奸犯科的人绳之以法,让无辜受害的人,尤其是遇难者的亲人,能够心安。

刺激和玷污人的情感道德底线的人,一个也不放过,为了心里的庄严善意而得不着善果的人,走到大众面前,也一个都不应该被等闲待之。

冬天已经足够冷了,不要让迟到太久的正义在人的心上再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