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15岁就辍学写作
假如我高一15岁那年就辍学写作,到现在会是什么结果呢?那些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我不止一次认真想过这个事。有一天,我忽然想明白了。但要说明白这个事,还得回到我高中那时候。
我的高中学校既不是省重点,也不是市重点,却有点儿像一户破落的名门望族,外在的显赫消逝了,架子还在那里,真正懂行的乡绅都还尊敬它。当然了,考进去的学生都还有两下子,都不是吃干饭的。
二十年前的中学,还无法懂得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期末考试成绩都张榜公布的。第一次期末排名,白纸黑字,我排班里第十九名。这个“十九”我一定得大写,因为它刻在我心里好几年。
其实,十九名也不算太差,班里有四五十个学生呢。但我受不了,要知道,我初中的成绩是相当好的,别说同学,几乎没有老师在我眼睛里,本来以为高中随便学一下都是平趟的。怎么会这样呢?
于是,我决定不读了,辍学!是的,理由就是这么简单:我受不了这样的侮辱。而且,我有自己的打算。您千万别以为这是天方夜谭,谁的中学时代没有想入非非过呢?
不读书了?我父母一定都不会接受的。他们俩都很重视孩子上学读书,对我尤其看重。于是,我潜心谋划了一顿,准备先从我母亲这里下手,打开缺口。父亲上班离家远,一周才回来一次,等他回来,估计这事就搞定了。
隆冬时节,晚上很闲。母亲收拾完,把正屋里的炉火捅得旺旺的,插上门,拉出一堆干玉米棒子,稳稳地坐那儿剥玉米。我假装完成了作业,从里屋出来,浑身轻松地跟她一块干活,母女俩有说有笑的。
我巧妙地把话题成功绕到学习上,开导她说,娘啊,我可能真不是块儿学习的料,要不然一上高中怎么学习那么差啊!她问我多差,我说45名。母亲不由得叹气,想了一想,又开始安慰我,说相信自己的闺女能学习好。
这时候,我昧着良心把自己心里的不安按回去,和盘托出我的人生计划:您看现在上了大学也不包分配工作了,大学一毕业就失业的人也很多。我不是作文都一直很好吗?我干脆不读书了,回家一边干活,一边写作,将来当一个有名的作家,您看不好吗?我又列举了一些没上几年学却写作很棒的作家。反正她也不懂。
我母亲居然被我说动了,她燃起了生个作家女儿的梦,答应等我父亲回来她帮我说服父亲。
其实这事完了没过几年,我就意识到,女人一定要多读书,多长见识,像我母亲那样,尽管很聪明,久在一个单调闭塞的乡村呆着,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根本看不透也看不远的。也就是说,她老人家没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就凭我那只会写几篇小作文的星星点点的天赋,怎么可能成为摇笔散珠、芳华倾城的女作家呢?读书的年龄,把书读好才是最正的事!
我中学毕业的父亲,到底不一样。他听说我不想念书了,就把我叫到跟前,问我究竟什么原因。我明白对付他跟对付母亲不能用同一个办法,就痛心疾首地敲着自己的脑袋说,爸爸,不知什么原因,我现在一听课就头疼,不学习就好好的,估计是真的上不了学了。我当时觉得这个理由非常高明,反正谁也不能证明我的脑袋到底是怎样的。
我父亲到学校去了一趟,回来对我说,走,爸爸带你到市里最权威的医院查查,看到底是什么病。
看病的是个老头儿,眯缝着两只老奸巨猾的小眼睛,窥着我说,一上学就头疼,也有这样的女孩子,我给你开副药试试。
药只有一盒,一个一个的小长方体,被整齐地码成两排。撕开白色的包装纸一看 ,药像人脑的颜色,莫非给人补脑子的就这这样?再一尝,甜腻腻的,有股子难以名状的香味。我还是闭着眼睛吃下去小半块。
骑车回家的路上,不知是恶心那种药,还是忽然间开窍了,很奇怪地,我莫名其妙地就脑筋转弯了:算了,还是好好上学!跟家长斗智斗勇也太麻烦了。
回到家,我把这劳什子烂药隔着厕所的墙头嗖地一下扔了出去,整理好所有的书本,扯开头上东摇西晃的马尾,把它仔细梳成一根独辫,又把眉前飘来飘去的细刘海抿到耳后,再用两枚极普通的发卡给卡住了,安安心心地上学。
从此以后,我老老实实地读书,老老实实地读大学,老老实实地工作,又老老实实地读研,老老实实地教儿育女。这期间,除了恋爱时有些浪漫外,都是老老实实的。所谓的老老实实是什么意思?就是在那个该干什么的时间,用七成的力量去努力干好本职的事,二成的力量追闲梦,一成的力量去发现生活。也不是当初刻意这么分的,只不过现在想想是这样。
那么现在过得怎么样呢?
毫不夸张地说,是我梦寐以求的最适合自己的生活,用时下很流行的话说,是一种脚踏实地而又富有诗意和远方的生活。
那么现在才可以切入正题了,当初我若真的辍学写作,那会是什么样?
结论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不是现在这样,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生命质量,都会大打折扣!原因是:
我的写作天赋根本不够。这源于我对自己清醒的认识。
一看见海明威的那句话就觉得他实在太睿智:“要掌握写作的本事,而且还要写得好,那是一种很侥幸的机会,至于才气卓越,就更像中头彩一样,一百万人中只有一人交此好运。”根据我对自己的判断,别说百万分之一,我的天赋连万分之一也达不到,普通人中的千分之一大约还是有的。
凭那一点点天赋,当初果真辍学,能坚持写作多久呢?我认真想过,最多两个月。在一个偏远的乡村,一个女孩子不上学了,在家写作,又一时写不出个名堂,不被看作异类才怪呢?就算我意志坚定,也不会超过三个月。
你说韩寒怎么高中辍学写作就行呢,嘿嘿,问得好,他就属于那个百万分之一。我自己这么想的,别抬杠。
一个相貌普通的乡村女孩子高中辍学,写作不成,世界留给她的是什么呢?有千百条路,种田,嫁人,打工,生孩子,做个小生意,开个小卖铺……没有惊人的意志,没有过人的天赋,想凭借运气脱颖而出,那才真是天方夜谭呢!
现在的情形几乎也是如此!
人生路有点像春日早晨六七点钟的霞光,有无数条通往未来,但在今天的我看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一条路,一条最远也是最近的路,就是做好每一个人生阶段该做的事。譬如求学时代,就把学习这个主业做好,走入社会了,就把能安身立命的工作做好……所谓做好,就是要肯花时间,舍得代价,用心,下力。做好了该做的,才有余力好高骛远,追求理想,琢磨兴趣。先脚踏实地干活,然后才仰望星空,二者是有秩序的。
每当我坐在书房,或读书,或写作,抬头看见那位钟点工大姐在客厅里兢兢业业地干活儿,就会这么想:这个姐姐一定是在应该好好读书的年龄没把书读好。如果我15岁辍学写作,很可能像她一样做着类似的工作。工作虽然没有高低贵贱,可生活质量还是分层次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能否选择。我如今可以选择读书写作,也可以出去享受阳光,可以去周游世界,也可以去地铁或超市当个服务员;而她只能做类似的工作,几乎没有别的路可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