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没看过这10部电影,不要跟我说你喜欢音乐
大概是两三年前,我交了一个准女朋友。
之所以说“准”,是因为我俩压根不是一路人,但又互相伪善地交往着。我不喜欢她的浓妆艳抹和拜金,但又无法不垂涎她的美色;她不喜欢我3500元一个月的工资,但又无法抗拒我甜言蜜语的调情和轰炸。
那次我们在北海公园,我问她喜欢电影吗,她说喜欢,我又问她喜欢什么类型的或者哪个导演的,她说像《这个杀手不太冷》或者《肖申克的救赎》这样的。
现在看来,我们的“分手”是一次完美的试错。那天泛舟湖上的时候,我最先印入脑海的是娄烨的《颐和园》,还有《平凡的世界》,因为跟彼情彼景最相似。
假设我们现在还在一起,大概我们去影院一起看的就不是《爱乐之城》,而是《缝纫机乐队》了。
喜欢这件事,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一定有品味的差异。很多热门文章比如《十部改变你人生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类电影都是强大的吸粉工具。
这是好事,当我们的品味被同化以后,谈恋爱也容易多了。
那么问题来了,《肖申克的救赎》真的能改变你的人生吗?
喜欢是一件没有门槛的事,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能够对一部电影品评和发声的人寥寥无几。但是现在,你可以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把《无极》喷得体无完肤。
喜欢也是一件很费力的事,上个月我用了四个长篇幅梳理了一部三流电影里的美食、景点、音乐和创作背景,都快成了一本“南法环行指南”,导致我精疲力尽。
所以,我想表达的是,不要轻易说你喜欢什么,除非你能将所有的热忱毫无保留奉献出来。
我下面盘点十部我个人比较喜欢的用音乐做剧情的电影。
注意:是音乐参与叙事,不是电影的配乐。
音乐之于一部电影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比如说,你可能没看过北野武的《坏孩子的天空》,但如果把久石让的配乐单独挑出来,一定有很多人听过。
闲话到此为止,下面进入正题。
▲ 10部电影排名不分先后
NO 1 《爱乐之城》(La La Land 2016)
前文(不经意间)提到了。之前梳理2017年度榜单的时候,它和《海边的曼彻斯特》并列第一。
我已经找不到任何合适的言语来准确地比喻对《LA LA LAND》的挚爱,当我第一次坐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影院里,和当地的留学生第一眼看到它时,已经完全体会到《巴黎,我爱你》中那个在公园长凳上喃喃自语的老太太,为什么眼中满含泪水。谢幕时所有人都起立鼓掌,我却像入定一样在座位上岿然不动,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就请现在给我一张飞往L.A.的机票吧,耳机里只有一首City of Stars,至于梦想啊、爱情啊、歌舞啊、怀旧啊等等,先暂搁一边吧。
NO 2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Begin Again 2013)
同样,故事也挺俗套的,凯拉·奈特莉饰演的Gretta随男友一道来到纽约,追寻爱情和音乐的梦想。但是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有一首Lost Stars装点它,让你走路都带风,让你在公交上听着它置空一切出神地望着窗外的街景,就会明白找一首懂你的歌比找一个懂你的人来得更实在,那是不用费心力去讨好就来换来的邂逅。
NO 3 《音为爱》(SuckSeed ห่วยขั้นเทพ 2011)
泰国小清新。
我们都是从那个懵懂青涩的年纪过来的,谁不想给自己的乐队取个霸气的名字,然后巡回着开演唱会,在舞台上把吉他弹断,看着下面的观众群情激昂地喝彩。
别做梦了,快醒醒吧,现在的你我只能去电影里寻求慰藉了!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正在听的周董,说不定东南亚那头的某个校园里已经有人在弹唱。
NO 4 《初恋这首情歌》(Sing Street 2016)
乍看海报上这几个痞气十足的愣头青,以为是要去参加校园格斗大赛,但是看了电影才知道,这群小朋友是玩乐队的。
故事发生在80年代的都柏林,十四岁的康纳因为家境窘迫转学到一所校规极为严苛的教会学校,虽然恶霸满盈的校园生活一点也不好过,但是凭借着对音乐的一腔热忱,硬是搭起了“Sing Street”这个草台班子,拍MV,组织策划,当然,还有初恋。
所以说,音乐就是用来玩的,情怀算个屁啊!
NO 5 《海盗电台》(The Boat That Rocked 2009)
摇滚不死,这句话不只是说说而已,要拿出行动。在皇权的威严之下,这帮中年青年油腻男在船上建了一座乌托邦,虽然最后船去楼空,但是通过电波传递出去的那些摇滚,刺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永久存活在大英帝国的土地上。
NO 6 《如晴天,似雨天》(Like Sunday, Like Rain 2014)
少年是深闺院中的金丝雀,精通音乐,长于精英家庭,保姆姐姐是个家庭支离破碎、吃了上顿没下顿且刚刚和男友分手的穷女生。
他们的彼此相识,是音乐赋予的神奇魅力。当Eleanor跟随音乐声推门而入看到12岁的Reggie,拉动着比他还高的大提琴,那一刻,突然明白,不是所有的感情可以被定义。
NO 7 《曾经》(Once 2007)
你在街头卖唱,我在街头卖玫瑰,我跟着你的吉他声在嘈杂的人群中走近你,然后一起度过了一段以音乐陪伴的时光,最后回到各自的生活。
是啊,人生若只如初见。
NO 8 《醉乡民谣》(Inside Llewyn Davis 2013)
我以为科恩兄弟只拍西部片,但是自从看了这部电影,每次听《Five Hundred Miles》这首民谣的时候,就想到LOSER的生活处境,那些凛冬的漫漫长夜,靠搭车和沙发度过的岁月,没有人听你的歌,你的歌也换不来面包粒。
算了,余生不用指教,我自己瞎过吧!
NO 9 《唇上之歌》(くちびるに歌を 2015)
说它是日版《放牛班的春天》一点也不为过,虽然Gakki全程一张高冷扑克脸,但是和岛上的学生们一起在风景美如画的山丘上练习,想不治愈都难。
NO 10 《音乐会》(Le concert 2009)
说实话,前面看着挺无聊的,要不是女神梅拉尼·罗兰撑着,估计会睡着,但是高潮在后面。那群被时代遗忘的老年人,30年后重回梦想的舞台,国家、民族、政治乃至时空,音乐都可以将它们一一打破。
当然了,好的音乐电影是列举不完的,还有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海上钢琴师》、《放牛班的春天》等等,得闲之时,再列个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