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阅读?

2017-12-31 16:07:09 羊子姑娘

羊子姑娘 > 书评

《我们该如何阅读?》by 羊子姑娘

我们身处在一个充斥着大量信息的时代,互联网的兴起为阅读提供了方便,电台广播的兴起更是大大减少了阅读的时间成本。看起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拥有比前人多得多的资讯,阅读变得更加简单,拿起手机就可以进行阅读。但是我们比前人更加有智慧了吗?我们对于世界的了解更多了吗?

我想,并没有。美国作家查尔斯·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到:“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源,都是对理解力的一种阻碍。”扪心自问:每天读了那么资讯,真正在你脑海中留下印记的有多少?

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少量的文章才是阅读该有的态度,同时也是对写作者的尊重。毕竟写出一篇文章不容易,往往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的时间。而我们仅仅花费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去阅读,那这样的阅读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昨天我花费了一下午的时间去仔细阅读了三篇文章:

断鹂 《不是每个人都能轻盈地追寻梦想》

无色生香《梵高和村上春树|当我跑步我想起了他们》

云清燕 《路遥手把手教你当作家》

第一篇属于故事,后面两篇是读后感。正好最近要写的书评也是小说文学类的,所以着重分析第一篇。

整篇文章主要是讲述了丁力想要追求梦想,但最终却不得不因为现实,走上学医的道路的故事。矛盾点是梦想和现实的差距。

优点

【壹】题材好

首先作者选择的题材非常好,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来追求梦想不容易,直接戳中了年轻人的心。我们人人心中都有梦想,但是梦想其实就是梦里的想法,只有在午夜梦回时才能偷偷拿出来祭奠,很美好却难实现。或许是因为家庭,或许是因为经济困难,或许是因为不被世俗接受……

除了题材好,作者选择的平台和时间都非常精准。简书的大部分用户都是80后90后,80后大多已经生活稳定,但是梦想基本都喂狗了。此刻看到这篇文章,就想拿起一壶酒,跟人诉说青春往事了。要是90后看到,他们正处于茫茫然的状态,不知道自己想要干啥,能做什么,更是喜欢看这种追求梦想的故事。再说时机,作者选在2017年快要结束的这几天,简直是太佳了。年末,大家难免都会回想过去一年的生活,然后哀叹时光荏苒,梦想还没有实现。此刻说起梦想这个话题,简直是给所有年轻人心中的一记暴击。

【贰】细节佳

开篇作者没有太多铺垫,以寥寥数笔就勾勒出故事的背景、强哥和丁力的人物性格。

“哎,还有啊,不要对程程有非分之想,听见没?”

在开头作者以两条单身狗的意淫凸显强哥和丁力生活的枯燥乏味,后面作者以“拉屎”这一意象做比喻,看似嬉笑怒骂,实则生活非常压抑,烘托凝重的气氛。

进家门,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淌着唾液,含糊不清地说:“好,好……坐……”

当强哥碰到丁力的父亲时,作者以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将一个病重的老父亲形象刻画于纸上,画面感就出来了。我想要是让我描写病重的老父亲,应该会这样写:“他父亲躺在床上,看起来似乎是病了。”这样一看,高下立现。

作者极其擅长通过细节去描绘情节,而不是直接去叙述。故事最忌讳直接去阐述一件事,应该以旁观者的动作、细节、表情等方面去推动情节。

《我们该如何阅读?》by 羊子姑娘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笔记

【三】伏笔多

整个故事里作者埋了非常多的伏笔读之如行云流水,高潮涌起时不会觉得尴尬。

丁力这个人,开头遇见强哥时非常谄媚,拍马屁;尽管嫌弃五块钱的内裤质量差,但仍然爱买便宜货;他的书桌上放了《梵高传》,平时爱写写画画;不擅长做饭,经常给强哥变着花样做邢台焖饼,来让强哥带他进手术室。以这四个细节就可以看出:丁力是邢台人,上进,爱画画,家里穷,有点低自尊,小时候也许家庭还不错,可能因为现实原因而不得不学医。

后面再次遇见丁力时,以“丁力老了不少,头上多了几绺白发”和“被泥巴糊得已经看不清logo的摩托车”暗示丁力生活的艰难,为后文的高潮做铺垫。

整片文章最出彩地方是在第五部分,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水平之高超。

首先,客厅里有两幅画《蒙娜丽莎》和《自由引导人民》。

这两幅画都有隐喻的,而且都经过丁力改编。《蒙娜丽莎》被丁力改成“蒙娜丽莎还抱着一个中国娃娃。”画中的蒙娜丽莎暗喻伟大慈祥的母亲,中国娃娃暗喻丁力的妹妹,隐喻丁力很怀念母亲和妹妹在世时的美好时光。《自由引导人民》被改成“画中的女旗手已经搭上了紫色披肩,罩住了裸露的上身。”暗喻丁力向往自由、顽强拼搏的精神,不管遭遇多大的打击,仍然坚信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窗棂里有一老一少两幅七寸黑白照片,表示母亲和妹妹已经死去。

卧室里有《马拉之死》和《大宫女》两幅画。

《马拉之死》中的马拉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领导者,代表专制富有的资产者,暗喻丁力对资产阶级的痛恨。同时画中展示死者生前为公众操劳的生活情景,暗喻自己母亲操劳一生,但却死亡的悲痛。《马拉之死》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它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也体现了丁力虽然悲痛,但是仍然逼迫自己要振作起来,理性地去面对生活。

《大宫女》创作时正值法国在对奥斯曼的战斗中失利,法国人从此深深意识到,曾经占有的 伊斯兰领土正在不可抗拒地失去。在这样的情况下观看只有在私密空间才能看到的东方女子的形象就别有一番含义了,它潜藏着一种心理上的欲望和征服。隐喻丁力眼看自己离画画的梦想越来越远,暗示心中蓬勃的欲望。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形体脱开世俗的桎梏之后,精神才会完满。而大宫女以女子裸背为主题,恰好揭示了丁力想要逃离世俗的桎梏,追寻心中的梦想。

两幅画放在一起,体现了丁力内心的挣扎。同时这四副画都是经过改编的,正如简友好风似水所说:“它代表了丁力扭曲的内心。”

这种以一个大的环境描写暗喻生活状态的写法,是我们日后写故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肆】结局升华

作者在最后说出丁力无法追求梦想之后,由丁力转到强哥,也就是旁观者的“我”身上,从而让读者想起自身的梦想,重申主题,引起共鸣。

《我们该如何阅读?》by 羊子姑娘

不足

本篇故事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伍】伏笔太多

本篇文章伏笔设置巧妙是一大亮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伏笔太多的毛病。

只是没有想到多年以后,我会在无意中瞥见他生活的真实面目。

看到这里我基本就可以猜到故事最后的发展了:强哥再次遇到丁力,抖露“喜欢画画却不得不学医”的真相是因为现实。

窃以为故事或者小说,固然要有伏笔让读者去猜,但又不能让他们真正猜到结局,这才是好故事的标准。

【陆】情节略显薄弱

故事的全部都为丁力服务,没有大的冲突,情节略显薄弱。也许正是冲突不够,所以让读者一下就猜到了结局。

【柒】情感宣泄不足

高潮处情感的宣泄不够动人,有点套路化,不能感动读者(至少我没哭,许是经历不足)。

我完全可以复制一份这样的剧情:摆出一副沧桑的脸色,手指着远方。喝到微醺时,霸气地说一声:“啊,想当年啊,我想成为一个……

“可是后来啊,生活……”说到这里的时候需得喝一口酒,淌出几滴眼泪。

然后拍拍年轻人或者是梦想也喂了狗的人的背:“你要努力,别放弃梦想啊!”说后之后一定要再喝一口,然后步履蹒跚地向远方走去,或者这里再来点背景音乐:下个暴雨、远处有几声猫叫或者主人公朝天大叫一声:“啊……”

私以为最动人的情感宣泄方式有两种——压抑和爆发。

文中开头确实挺压抑的,但总感觉那个度不够。我见过最压抑的影片是《海边的曼彻斯特》,不管遭遇什么,他就是憋在心里。它压抑到什么程度呢?让人感觉非常心疼男主,所以到最后面男主感情爆发的一刻,他说:“我放不下,我摆脱不了。”才显得尤为动人。

至于情感的爆发,我见过最彻底的爆发是在《围城》的最后,方鸿渐和孙柔嘉歇斯底的争吵让人感觉头皮发麻,不自觉的眼泪就掉下来了。

但纵观全文,这仍然是一篇值得学习的文章。

结语

这样分析文章非常费时间,从阅读到分析,再到系统的总结,最后成文,差不多花费了七八个小时的时间。如果每阅读一篇文章都这样事无巨细的去分析总结,是非常不可取的。

但是我们在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文章时,能如此分析,想来定是受益匪浅。同时我们也可以定一个方向,主要分析和自己写作方向相关的文章。当文章越分析越好之后,就可以尝试去深入解读一本书,循序渐进的去学习。

这是我的方法,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