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之长孙无忌——用生命守护(中)

2018-01-01 18:43:03 大唐遗少

大唐遗少 > 阅读方法

《凌烟阁之长孙无忌——用生命守护(中)》by 大唐遗少

文|大唐遗少

上一篇  用生命守护(上)

为了便于管理,李世民按照个人特长,将这些“清洁工”分成两个特别纵队。

第一纵队冠以“文治”称号,纵队主要成员有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慎行。

第二纵队冠以“武功”称号,纵队成员有刘弘基、尉迟敬德、李靖、李世勣、程咬金、秦琼、屈突通、段志宏、张公瑾、侯君集。

长孙无忌本来认为自己能文能武,他怀揣梦想投奔好友兼妹夫李世民,就是希望通过个人努力,建立若干功业,可是他渐渐发现,怀揣同一梦想的人实在太多。

大家你拥我挤,将李世民两边的位置,几乎全部占满。使得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没他一席之地。

两大政治班底,自己哪条腿都伸不进去,长孙无忌多少有点失落。但失落归失落,却决不能表现出来,与长孙无忌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初心。

而李世民,正心无旁骛地驾驭着自己一手打造的超级战队,“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几年以后,随着国家统一步骤的加快和强大敌人的渐渐消失,荣耀光环笼罩下的天策上将李世民感受到了强大压力,这不是一种军事压力,而是一种政治压力,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

这种压力,也自然而然地,传递到了妹夫长孙无忌那里。

压力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产生。当年李世民攻占隋朝经济中心洛阳,获得金银财宝无数,宝地良田万顷。

为了确保这些财富的合理利用,李世民颁下教令,所有财物一律查封,不经过他的同意,任何人不得动用,哪怕是,一丢丢。

可父亲李渊的两个晚年宠妃张婕妤与尹德妃,身体虽在长安,心早已飞到了洛阳金银财宝那儿,她们不断在李渊面前撒娇吹香气,李渊经不住烟熏火燎,心头一热,给洛阳的儿子下了圣旨,让照顾照顾。

结果李世民没照顾。

李渊、张婕妤、尹德妃很生气,整个后宫都很生气。李渊感到圣旨竟然比不过教令,这孩子太嚣张;张婕妤、尹德妃认为自己好歹也是长辈,竟一点面子也不给,这孩子不值得原谅;整个后宫认为,李世民这样做,简直太疯狂。

看着大家热火朝天的模样,身处东宫的李建成,与身处武德殿的李元吉,偷偷地笑了。作为李世民强大政治对手的他们,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长久以来,李建成、李元吉痛苦地活在李世民的阴影中,现在“外患”基本搞定,那“内忧”,是时候撸起袖子解决一下了!

李建成目的很明确,联合后宫,联合四弟李元吉,争取父亲支持,搞垮秦王,最终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到手。

李元吉目的也很明确,联合后宫,联合大哥建成,争取父亲支持,搞垮秦王,最终将原本属于大哥的东西抢到自己手。

无形的压力向李世民袭来,他感到,在经历了繁花似锦的春夏之后,冬天的冷风已经刮起来了。他感到痛苦,这种痛苦的感觉,在他后来赠给长孙无忌的《威凤赋》中表露无疑:“有一威凤……同林之侣俱嫉……无恒山之义情,有炎州之凶度……鸱鸮啸乎侧叶,燕雀喧乎下枝……期毕命于一死,本无情于再飞。”

李世民将李建成比作鸱鸮,将李元吉比作燕雀,将自己比作凤凰。立下巨大功劳的凤凰,却被鸱鸮、燕雀处处刁难、陷害,凤凰已经万念俱灰,连死的心都有。

李世民的冬天来了,长孙无忌的春天已在不远处。

在这场权力游戏中,李世勣、李靖等几员大将选择中立,尉迟敬德又险些被太子党收买;杜如晦、房玄龄等效忠李世民的,被一个个清除出京城,说是到外地任职,实际等同于流放。

李世民与父亲的关系不冷不热,与兄弟的关系如同水火,与属下的关系若即若离,使他心灰意冷,“期毕命于一死,本无情于再飞。”

都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现在亲兄弟站在了对立面,父亲站在了中间线上,他的身边还能有谁?

长孙无忌静悄悄地来到李世民身旁,亲兄弟将你的心伤到冰点,干兄弟再把它暖和过来!

于是长孙无忌一连数天不离李世民左右,废寝忘食与李世民推心置腹,分析时局,详谈军情,谋划大业,心似比干,忠心可鉴。

长孙无忌暗暗将秦王府八百死士武装起来,同时通知舅舅高士廉,必要的时候,打开监狱里的犯人,发给他们刀剑,一起对抗东宫的两千太子军。

长孙无忌又嘱咐妹妹长孙皇后,要千方百计与后宫修复好关系,稳住她们。

谁夺走我的初心,我就夺去他们的命!

做完这些之后,长孙无忌拉上尉迟敬德,一同进入秦府,跪在李世民面前:现在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如果秦王仍顾念亲情,下不了手,我们只能远走他乡。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关键时刻,有一个支持自己的挚友,是多么的重要。

不过李世民告诉长孙无忌,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因为缺少两个人。

长孙无忌立刻明白,他向李世民请命,愿意冒死(长安城内外已遍布太子党特务)去请房玄龄与杜如晦过来。

长孙无忌晓宿夜行,隐形遁迹, 终于找到房玄龄与杜如晦,请他们火速赶往京城,参加未来的血雨腥风。

既然是血雨腥风,我们为什么要去?房玄龄与杜如晦仿佛事先商量过一般,直接拒绝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苦劝,无效,愤然回京。李世民一听便火了:想当年看到我这棵大树好乘凉,便纷纷过来攀附,现在大树将倾,个个成了猢狲!

李世民直接解下佩剑交给尉迟敬德,他要让敬德与无忌再去一次,如果房、杜二人还不来,直接把头带过来也行!

长孙无忌的第二次劝说,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待房玄龄、杜如晦收拾好行囊之后,为了安全起见,长孙无忌让尉迟敬德先走一步,自己则帮房、杜化了妆,装扮成道士模样,一路遁迹隐形,来到了秦王府。

“房谋杜断”一到,战争机器立刻开始运转,几天以后,“玄武门之变”爆发。

至于结果,大家已经知道。

“幸赖君子,以依以恃……是以徘徊恩德,故幕怀贤。凭明哲而祸散,托英才而福全。答惠之情弥结,报功之志方宣……”

君子、贤、明哲、英才,李世民夸人的词汇很多。赖、依、恃、凭、托,李世民认为,长孙无忌是他的救命稻草。

既然做了皇帝,该如何报答无忌这位英才,如何酬谢辅机(长孙无忌字)这颗稻草呢?

当然是先升他的官——太子左庶子(正五品)、左武侯大将军(从二品)、吏部尚书(从一品,六部尚书之首)、尚书右仆射(宰相,正一品),脚踏实地,一年一步,一步四个脚印。

再发他的财——进封齐国公,赐封一千三百户。

“实”有了,“名”也得有,李世民当着众人的面宣布,论功劳,长孙无忌排第一,你们要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

还真有不同意见而不愿保留的,有人私底下给李世民打小报告,说长孙无忌“权宠过剩”。李世民听后二话没说。

直接把小报告拿给长孙无忌看。

�文|大唐遗少

上一篇用生命守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