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佛系青年”,最终都修成佛了吗
文︱西格传说
2017已经悄然远去,2018钟声已然敲响。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12月,有一个词条可谓是火遍朋友圈以及各大网络,这就是“佛系青年”。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佛系青年”的:
佛系青年:网络流行词,含义是指那些崇尚看淡一切、得过且过、不大走心的活法和方式的青年人。
在“佛系青年”眼中,对待什么都是“无所谓,爱咋地咋地”,完全一副“看破红尘,生死无谓”的面孔。
诚然,“佛系青年”的霸屏,一方面来源于现在青年人面临着各个方面的压力,另外也是现在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然而,在这样竞争激烈、节奏飞快的时代,有人选择选“佛系”地“丧”下去,有人选择纯粹地追逐着梦想。
(1)
杨同学是我一大学舍友,我们宿舍人称“大叔”。
“大叔”是我大学见到的第一个同班同学,报到当天,在学长的引导下,来到了自己的宿舍。当时刚到宿舍,一同学已然收拾好了自己行李包裹端坐桌前玩电脑。见到学长引我进来,他也赶忙起身,我们相互问了个好。
“大叔”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憨态可掬,另外他那金丝边眼镜框下的眼睛也透漏出一股“淡然”。
后来了解到,“大叔”大我两岁,因为他复读了两年。因为我们宿舍他年纪最大,所以我们给了他个亲切的名字“大叔”。
大学期间,我们一般同学都可能有过“选择性逃课”的经历,也就是说有的不感兴趣的课或者不关键的课就选择性逃掉。然而“大叔”别具一格,在大学期间“选择性上课”,在这一心态下,他度过了浑浑噩噩游戏人生的三年半。在临毕业的最后半年突击报了个电脑培训班,凭着他“坚实”的电脑基础,搞起了游戏编码道路。
最近有事出差到“大叔”工作的城市,与三年没见的大叔见了一面。大叔依旧是那个非典型性“佛系青年”,毕业三年,单身至今,白天定时上班,夜晚回家游戏,行程固定在了公司和出租屋两点一线之间。
按“大叔”的逻辑,女朋友嘛,有也行,没有这不过得也行,能凑合就凑合吧。上班成了每天消磨时间的事情,钱呢,能养活自己就行了,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那么累呢?
是啊,谁想那么累呢?如果天上掉下一个赚钱的机会或一个事业的机遇到你面前,那才叫不累?
其实,我们大多数,都是平民老百姓家的孩子,不是富二代、官二代,我们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现状,给自己、给家人带来一份荣誉、一份荣耀,哪怕是一种简单踏实的获得感。真理都是简单的,不付出何来收获?
我们都不仅仅是以个体形式而存在,几千年来,无数先贤都在探讨着人生的意义。然而,此时的我们年纪轻轻,却说道破红尘,幻想寺院清茶淡饭,不可说不是一种消极逃避的心态。想出世,您入世了吗?现在在这个世中吗?
(2)
另外一位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另一高中女同学。
这位同学姓温,家庭条件很一般,当年属于那种典型的乖乖女形象,长相一般,能力也一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并且当年高考刚结束,她又接受了人生另外一场打击,父亲不幸车祸去世了。家庭顶梁柱失去了,一家老小,上有爷爷奶奶,下有两个5岁双胞胎弟弟需要照顾,一家的重担落在了她和母亲身上。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遭受命运不公的女同学,最近刷爆了我们同学圈。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大学录取通知下来的时候,她毅然撕毁了通知书,告诉妈妈,这个家,我陪你承担。
之后她跟自己姑姑一块在老家做了点小生意,前两两年完全是跟着姑姑一块踏入社会、了解社会,到第四年的时候,她两个弟弟都已经上学了,家里奶奶又患了重病,家里各个方面都需要开支,她跟姑姑一合计,自己技术懂得差不多了,就合伙开了一家小作坊。
然而第一年,上天并没有眷顾她们,把她们七拼八凑的一点闲钱快吃光了。第二年,姑姑想打退堂鼓了“我们什么都快没有了,还能干啥”,然而温却说,“我们什么都快没有了,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干。这是我们的心血,必须坚持住”。
果不其然,第二年,投资见到了回报,她和姑姑一下子翻身了。现在,人家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事业,还遇到了自己的理想伴侣,2018今年准备结婚。
后来我们问她,为什么你能在当时几乎绝望的境况下坚持过来?她淡淡地说了五个字,“我没有退路”。
当时我就像被电击了一般。无路可退,多么犀利的几个字,反观我们呢,我们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有路可退?
有路可退,所以我们总是抱着怎么样都行的态度,反正也没什么大不了。所以,也正验证了那句话: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3)
现实是很残酷,不仅昨天残酷,今天残酷,用马云的话说,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等不到后天的太阳。
为什么呢?因为你的“佛系”思维,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试问,“佛系青年”,你们将来能成佛吗?
白岩松也曾说过,每一代青年人都有每一代青年人的困难,每一代青年人也都有每一代青年人的机遇。
我们需要做的是拿出青年人该有的朝气,拿出百分百的热情与理想,要知道,如果你真心想要办成一件事情,上苍冥冥中也会支持你!
就如小沈阳小品中说的,人这一辈子可短暂了,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
每个人的一生,又有几个能打拼的十年二十年呢?为何要等到将来老之将至的时候再悔恨呢?
每个人都只有一个能好好打拼的十年、二十年,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何时开始,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