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帝国的崩溃(八)窦武

2018-01-05 10:55:02 江河散人

江河散人 > 书评

在桓帝驾崩的第五天,城门校尉窦武担任了大将军一职,这一任命来自他的女儿、如今的皇太后窦妙。桓帝死后,她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成为帝国临时的最高统治者。

这时的窦妙不过二十左右,年纪轻轻的她对国家大事几乎一窍不通,加上因为男女有别、深宫之中不便多与外朝大臣做面对面交流的缘故,她便依照惯例委任自己的父亲担任大将军这一实质上的宰相职务,让其代为处理帝国的政务。

同样是以外戚的身份参与辅政,但与他的前任不同,窦武深受士大夫阶层的欢迎。这得益于他自身多年的努力。

窦武出身本朝有名的望族西北窦氏,在西汉前期权倾一时的窦太后便是出自这一家族,窦氏的发家也自她而始。

在群雄争霸的新莽末年,割据西北一隅的窦融率先投降刘秀并从破隗嚣,为本朝的创建立下大功,因此备受刘秀的恩宠。家族最盛时,有“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在开国功臣和皇亲国戚中无人能及。

然而,此后的窦氏几度浮沉,先是备受汉明帝的猜忌而遭到打压,而后在和帝时期随着窦宪兄弟三人皆被诛杀、依附势力被清洗一空之际,整个家族受到了致命打击,几成灭顶之灾。直到邓太后在和帝去世后临朝称制,宽恕了对窦氏的惩罚后,家族的幸存者才赢得一丝喘息的机会。

窦武便出生在这样一个家道中衰的时刻。早年的窦武一心治学,从不关注时政,也不响应州郡的征辟,只默默地在大泽之中教书育人。逐渐地,在关西之地他的名望与日剧增,前来求学的学子络绎不绝。

这样的举动除了自身性格外,客观环境也起着重要影响。在窦武潜心治学的期间,正是梁冀飞扬跋扈、专擅朝政之时。二十年中,天下皆是梁氏党羽。

对窦氏来说,这一局面可谓大大不妙,原因在于两家早已水火不容。早先,窦氏与梁氏都是西北大族,关系颇近,在新莽末年的大乱中,曾组成家族联盟划地自保。然而这种亲密的关系却没能持续下来。

汉章帝时,梁贵人生下后来的和帝,但不久便被过继给无子的窦皇后。为了家族能够独占外戚身份,窦皇后让人匿名诬告梁竦犯有大罪,梁竦最终身死狱中,梁贵人姐妹不久也受到谗言污蔑被逼自杀,两家自此反目成仇。

随着梁冀外戚的被诛,被压抑的窦氏迎来了复苏的机会。

延熹八年,汉桓帝以窦武在三辅之地盛名在外的缘故,纳其女窦妙入后宫并立为封号仅次于皇后的贵人,不久又在大臣们一再的坚持下册立窦妙为新的皇后。

当女儿被立为皇后的消息传来后,窦武却显得很不高兴。家族惨痛的教训时刻铭记在他心中,而梁氏外戚的结局又去今未远,这不能不让窦武有所担忧。

紧接着,皇帝又依例对他大加封赏。此前,窦武因为其女为贵人而入仕做了郎中,这一次皇帝升他为越骑校尉,并封槐里侯。对于皇帝所赐的爵位,窦武按照士人所推崇的行事准则,数次称病不肯接受。只是皇帝似乎更为固执,不容他推脱。

做官期间,窦武不敢有一丝放松,而是以一种超乎常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于所要推举的官吏,他必定选取为士人所敬仰的名士。但凡有人行贿送礼,也一概拒绝不收,真正做到了洁身自好、廉洁奉公。

在奢侈之风糜烂、世家大族皆贪图享乐的情形下,窦武却以能够保暖果腹即可的标准来要求家人。多余的财物,连同两宫的赏赐,要么悉数分给家境贫寒的太学生,要么就换成米粮,沿途施舍给流落在洛阳城中的饥民。

严于律己之外,对于家族中的其他成员,窦武也以同样的标准严加管理。

侄子窦绍担任守卫皇宫的虎贲中郎将一职,然而他为人却非常散漫随便,又奢侈无度、追求享受,在数次严厉批评但收效甚微的情况下,窦武上书桓帝,请求免去窦绍的职务,同时也对自己大加责罚,因为侄子的不堪源于自己教导无妨。

桓帝自然没有应允这一奏请,然而效果却很明显,震恐不已的窦绍由此对叔叔百依百顺,对于对方的教导不敢再有一丝的违抗。

通过极度克制、压抑自己和家人欲望的种种行为,窦武在天下人面前树立起一个谦恭有德的儒者形象,更由此成功地打消了桓帝对外戚的猜忌、憎恶等负面情绪,保全了家族的尊宠。

致力于韬光养晦的窦武本不愿插手党锢之事。

延熹九年(166)七月,李膺、杜密等人以结交太学和各郡学生而勾连为朋党的罪名被捕入狱,太尉陈蕃因上书极力为其求情而被免去了官职,这一举动充分说明了桓帝的决心。

见此情形,窦武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其后,颍川名士贾彪从家乡赶来,说服他联合霍谞等一道上书营救党人。贾彪的激扬慷慨让他动容,加上此时距离李膺被捕已经过去几个月,桓帝的情绪早有所缓和,窦武这才最终下定决心上书劝谏。

——自即位以来,未闻善政······陛下所行,不合天意,不宜称庆。

奏章里的话语看似言辞恳切甚至有些大逆不道,进而让人体悟到书写者的拳拳忠贞,然而在东汉一朝尤其是中后期,类似的文字其实相当普遍而几成套路,犹如战国时期游士欲说服君王必采用极为夸张的语言一般。

经过多重考虑,桓帝最终宽恕了李膺等人,将他们从牢狱中释放出来,但却自此禁止他们入仕为官,第一次党锢就这样收尾了。

这件事给窦武带来了他事先未曾料想到的异乎寻常的声誉,他一跃成为天下士人的领袖,与陈蕃、刘淑并称为“三君”,这是当时对士人最高的荣誉称号。

不久,桓帝病逝,一块大石终于落下,窦武由此感到了久违的轻松。五天以后,在他的安排下,身为太后的女儿任命他为大将军。而此时派去迎接储君的车驾才刚刚出发,这不由得让人感到了一丝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