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丑陋的自己

2018-01-06 13:52:08 萝丸子

萝丸子 > 电影评论

(这是一篇囤积了半个月的影评)

1

在收到身边的人和各大公众号发出的类似如“《芳华》好评如潮”的信号之后,为了防止更多的剧透,上周去刷了《芳华》,跟我同行的还有一位从没有了解过电影内容的直男,看完之后,直男感慨的说了一句,没想到,刘峰长得也不错,人也这么好,除了何小萍,居然没有人喜欢。

我问他,如果让你选择刘峰和陈灿两个既定的人设,在你已经知道两个人的未来和人设的情况下,你会选择成为谁?

直男说,他敬佩刘峰那样的人,但是无法完全成为那样的人,所以在两者既定的人生线路上面,他会选择成为陈灿。

尽管他认为陈灿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明知道不可能和萧穗子在一起,仍然在萧穗子和郝淑雯两个女孩之间暧昧;明明不可能跟萧穗子在一起,仍然收下了她的金项链;靠着家里的关系,拼命地拿地,赚的盆钵体满,但是不可否认,这是很多人眼里定义的成功,也是很多人想要的人生。

2

为什么我说《芳华》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丑陋的自己呢?

很简单,假如我是文工团的一员,我也不会喜欢刘峰。

并非如林丁丁那样,“因为他是活雷锋,所以他不行”,如果他活成了众人心中的楷模,也知道如何审时度势,不做时代的弱者,那么,想必这样的刘峰一定是“万人迷”。我从不害怕自己的另一半是一个过于完美和优秀的道德楷模,但是我会害怕我的另一半的道德丰碑在别人眼里可有可无。

一样的道理,我们会觉得赞美“老好人”,但是却不会以此为楷模去模仿成为一名“老好人”,“老好人”只有在被人需要的时候才会被记起和称赞,更多的时候,多数人都怀着一种悲悯的眼光来看他们。

当然,我也并非是在鼓吹“个人利益最大化”,我自己也唾弃“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不会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我的坐标是,要心存善念,但是也要保证自己的利益。毕竟,人生在世,物质是基础,精神是支柱。没有物质,人不能生存,当然,没有精神,人不成其为人。

3

所以,那句“我们都想成为何小萍,但是最后都活成了萧穗子”直戳人心不是没有道理,萧穗子在里面确实能够代表我们“沉默的大多数”,她跟谁的关系都很好,甚至连趾高气昂过的高干子弟郝淑雯在她面前也要退让三分,但是她又沉默旁观文工团其他人对何小萍的霸凌,沉默的看着别人将刘峰的善良践踏的脚下。

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片段是,别人因为嫌弃何小萍有体味的时候,是刘峰忍着腰伤在排练室里面和何小萍排练,这个时候,文工团的子弟们正在调侃:要是没有刘峰,脏活、累活、臭活谁来干? 话一出口,大家笑成一团,萧穗子嘴里含着冰棍也在笑,但是并没有加入其中,而是一个人默默走开,走到了排练室,看到了刘峰和何小萍排练。

萧穗子未必不能识别善良,也未必不会珍惜善良,她只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放在今天,我们可以说她正义感不足,但她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出言为难讥讽何小萍甚至还对她表现出了许多善意的女生,她在郝淑雯大笑时说她夸张了,她带何小萍领生活用品还细心地发现少给了蚊帐,她分糖给何小萍吃,她一开始放肆嘲笑胸垫衬衣的海绵,又在何小萍哭着跑走时默默捡起地上她的衬衣,所以不难明白为什么后来在前线分别时何小萍会拥抱萧穗子,因为她也不过是一个被集体主义裹挟着的,一个懦弱的善良人。

多么像我们大多数人,心存善念,但是也鞭长莫及。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我对你仍有爱意,但是我对自己无能为力。

4

刘峰和何小萍都是被当时那个时代抛弃的人,时代在悄悄地变化,他们的善良和固执没有得到珍惜,而是理所当然的践踏,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当我们身边真的存在这样的人的时候,我们会怜悯和同情他们,却无法真正去做些什么。

这个世界上多的是陈灿和郝淑雯以及林丁丁那样的人,几乎没有刘峰这样的人存在,何小萍这样的人也不多见,就算我们遇见了刘峰和何小萍,恐怕也只会选择同情而不会托付终身!

补充:

这篇影评是在看完电影后写的,后面又去找了原作来看,看完心情很复杂,电影里面将刘峰、何小萍塑造的基本上就是一个道德楷模的形象,看完小说,才更真实一点。

电影里面的“胸垫事件”,一直都认为是郝淑雯嫁祸给的何小萍,看完原著基本可以确定确实是何小萍的,总之,小说里面的何小萍不那么完美,但是也更真实。

而刘峰,小说里面的描写更为丰满,有血有肉,有虚荣心,想要以自己的牺牲来编成歌谱成曲,来让林丁丁传颂;把从何穗子那里听来的关于林丁丁的消息,向何小萍吹嘘自己和林丁丁多年有联系;会因为生理需求和妓女同居等等。

以及,小说里面的女兵们其实后面的生活都很曲折。

看完原著之后,会发现,电影其实并没有拍出小说想要表达的主题,但是,尽管这样,《芳华》仍然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最后,我想说,如果换成郝淑雯或者林丁丁,谁嫁给刘峰都不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