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论6:论功利主义者的逻辑套路

2018-01-08 15:41:19 博古林

博古林 > 阅读方法

《文论6:论功利主义者的逻辑套路》by 博古林

对于人类的实践行为的动机全用功利主义哲学理论来解释是有很大局限性,这点早有很多学者阐释过了。我在想,在动机作为行为的诱发原因以及作为目的论来看很难解释的通,我们很多时候仅仅只是为了义务而做出某种行为,当然我们可能会有预测此行为带来某种经济利益或者荣誉,也或者是规避惩罚。这些都可以解释的通,但是我为了某种信念(信仰)是可能不是为了经济利益或者荣誉,也或者是规避惩罚,而纯粹是为了信念的动机而做出某种行为,当然功利主义者还是可以说,那些为了信仰的人是抱有对人类幸福的信仰而诱发的动机。但是信仰本身很难说是否真能促进人类的幸福,这是属于主观的心智体验的,你基于信仰而做出的行为可能危害了人类的幸福抑或压根就没抱有为了人类幸福的动机仅仅是个体的精神圆满体验而已。在经济领域我们的行为很多是恰恰危害了人类的幸福的,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也并非都那么深谋远虑能够考虑的长远的经济利益,这当然都是要靠主观的经验判断。功利主义者还是会说,从单个的或者短期的经济考虑是狭隘,我们可能损失某些经济利益或者短期的经济利益但是我们可能在别的方面或者长期而言获得了所期望的经济利益,但是事实证明,如我前所述,也可能没有获得。再说,我们很多时候也没有像功利主义者那样事事做出周密的功利考量这是事实的,比如,我抽烟的行为,我当然会知道为了暂时的解压必然会损害自己的健康,增加了患癌症的风险,但是我确实抽烟了,还是长期的这样去做。我们也可以看出人是很可能不理性的,而功利主义是理性主义的。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出,快乐本身不意味着就是理性的,这也是功利主义者为什么要说长期的幸福,短期我们可能会痛苦,可能违背了或者说摆脱了人类的愚昧狭隘天性而可能做出的短期的快乐选择。功利主义学说很有意思的是:

一,采用把某一概念扩展其实质内涵进行泛化。

二,从最基本的人类是趋利避害,追求快乐避免痛苦的公理化的常识与短期与长期前提下经济学的最求利益最大化和社会学的幸福最大化之间的逻辑补充。

三,短期与长期的时间的考虑也增添理论的说服力。

四,功利即你的快乐,幸福,精神愉悦都是符合它的泛化的含义的,它将从做出了层次性的划分。

《文论6:论功利主义者的逻辑套路》by 博古林

1、 对四的解释:我解释一下功利主义理论的理论阐释逻辑性。你如果想反驳说既然这些都是体验,你又怎么来评判你的体验比别人的体验更值得称道呢?而他的理由就是,只要你体验到了更高层次的精神体验,你就不会主要去追求低级的感官的体验,而为什么有些人体验到了更高级的体验而只能去体验低级的呢,他说,因为他的能力或者经济条件没办法的使他去最求更高级的体验。这样他就觉得解释的很符合逻辑了。

2、对二三的解释:一旦你说我们没有采用实现利益与公益最大化,那么我们会想,是因为不够理性,虽然没有实现而我们是欲实现的。为什么预想实现的,原因就是我们多是趋利避害的,这样就给你一个很好逻辑循环,你就自然就觉得很有说服力的。这也是为什么们首先要阐释最基本功利概念。假如你反驳,短期的最求快乐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他就用长期时间来纠正你的看法。所以作为理论功利主义理论是有说服力的。

我们在社会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即:

一,并非我们的行为都是理性的,即不可能在短期与长期而言做到完全的利益或公益最大化的。

二,采用主观体验来判断你的体验的层次性是难以有说服力,除非纯粹对于个体主观而言。内涉体验本来就难有公理。

三,如我前面所说的,并非所有的行为的动机都是为了利益与公益最大化,可能仅仅就是为了纯粹是履行义务或者践行信仰。

《文论6:论功利主义者的逻辑套路》by 博古林

但综观来看,功利主义首先预设了人类的理性先在基础,某种程度讲是理论的理性预设,好比,经济学常说的,“商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这对于理论来说是正确的,理论就是某种先在的预设,开辟一种新视角来阐释的。所以我说功利主义哲学很难说的通也就是说它理论的局限性,我们不要死盯着他的局限性做文章,所以我们对于那些用实践生活检验后常常会说什么理论很局限,很不足,好像你找出了它的缺陷就意味着你否定了理论的价值,其实这是你最起码的理论常识都没有的表现,理论本来就是在采用某种理想的预设方法。正是这种方法论,我们才避免理论的局限性也吸取了其精华。(扬长避短)而之于,我国的功利主义的功利最大化,社会幸福论,在经济,社会,法律领域的贡献是积极而富有启发性的,确实正如边沁与穆勒所认为的那样,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在中国法家学派早有很鲜明的阐释,只是理论的目的不同,商鞅,韩非子等人注重于刑罚功赏。而前者富有人本主义精神,为了个体与社会的幸福最大化的目的。

《文论6:论功利主义者的逻辑套路》by 博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