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将就” 也许等不来幸福婚姻
文/慕容歌
一次朋友聚会,大家说起带娃的辛苦、婚姻的不易,就有人感慨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难将就了,稍有不合就接受不了,换做那时的我们,是不是也会如此呢?
这是一个小妇人的心声,听得出话里有满心的羡慕。尽管我知道她转身,还是会继续为孩子撑起一片没有风浪的天空,仍能理解那未被满足的少女心。
其实,当你一个人忙里忙外的带孩子、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琐碎、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的操持一切,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将就,为什么不愿用一个人的潇洒恣意,换来两个人的委曲求全。毕竟,生活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只是过着过着就狼狈了,就开始不甘心了。
1
也许单身的你也一样,因为太想要过得幸福,于是抱着不将就的态度,誓要将单身进行到底。
假如我们能清楚自己想要的,那自然是最好,可是假如我们不清楚,那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不将就,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完美主义呢?
我的朋友英子眼看就要三十一了,还是没有顺眼的青年,入得了她的法眼。每逢过节,父母就急的上蹿下跳,可是想到她完美的择偶要求,大家都觉得为难。面对亲友的一致责难,她满心委屈的跑来跟我说:难道不将就是我的错吗?难道人活着,就得这么为难自己,跟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吗?那样的婚姻有什么意思,也不是我想要的爱情。
是的,这是一个人人都想要自我满足的时代。
爱情越来越成为满足自我的一种方式,如果不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如果这个人不是我脑海刻出的标杆,那如何使得。其实,更要命的是,很多女人接受不了被男人物化,记得一个女孩曾愤愤的跟我说:赚得了钞票、撒得了娇;上得了台面又不好强,还要做得来保姆兼得的了厨娘,生的了孩子顾得了家,那他干嘛不去找一个充气娃娃呢?
2
那么,问题来了。
假如两个都渴望自我满足的人遇到一起,你说会发生什么事呢?自然就算再好的人,也容易看他这里还不够、那里也不成,到头来各自窝了一肚子火,觉得对方一堆问题,自己可不能将就了。
事实上,双方都有理,自己没法将就的故事,比比皆是。比如,你会随时听到要离婚的女人说:对方如何不体贴,婚后家务不做、老婆心情不管,不求上进还打游戏,总之让人无法忍受。男方也是各种吐槽,比如伤自尊、买买买、爱唠叨,然后他也不想将就了。最后生活就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所以,在完美主义的影响下,不将就慢慢的就变成了生活中的陷阱,或者你看谁都不合适、或者渐渐婚姻就变成一座围城。试想,在这样你争我抢的婚姻关系里,关系要如何深入、爱又该如何流动呢?
3
当然,首先得承认,不将就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并无好坏之分。我们要弄清楚的是,自己不将就的到底是什么,因为天底下并没有完美的关系。
假如我们因为某个人的小小错误,就将对方Pass了,如果我们仅仅将交往对象工具化,甚至不能看见ta本身,那么ta的生命力也就随之失去了。抱着这样的态度找对象,恐怕一生也难以有完美的关系。
完美主义总是以满足自我需求为最高宗旨,这种思维看上去它更像一个跟随自我需求变化的变色龙。
抱持此种态度女性,看上去会很有主见,好像非常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但向内看去却是一片空虚的黑洞。她更像是在寻求一个完美的寄主,来全面满足自我需求,而并非找一个不完美的伴侣。这其中常常隐含着一种“我自己是不行的,我是弱的,我做不到,所以需要一个完美男人来满足我”。
而从男性的角度来说呢,他们更愿意将女性物化,活在男权思维里无法自拔。它常常隐含着你当然得服从我、满足我。这种思维模式,用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更能说的通,它是一种不自觉的存在,无关我们的头脑。
但亲爱的姑娘,如果你想的仅仅是一个人屈就满足,而在这段关系中,没有注入精神内核,没有发展出真正的自我,仅仅满足世俗意义上的社会价值感,又怎会确定自己能幸福呢?
物化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我们物化了彼此,就越来越难以交流,更加无法一起创造温暖的家庭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闭上了眼睛,还蒙蔽了自己的心,爱也就无处遁形了。
4
就像一开始提到的小妇人,在婚姻之初,她也是在找一个能满足自己需求,想要有一个人来好好“爱”自己。然而,老公更愿意将其看成一个容易控制的物件。假如她有一天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权利早已握在自己手中,她就不需要寻找一个完美的伴侣来满足自己了;当男人真正看见她是一个有灵魂的人,真正去尊重这个生命,他们才能才能彼此接纳、彼此照见、相互扶持,也才能真正从这种物化中解放出来,在相爱的环境中,创造出生活的美好。
所以,真正的不将就,只与自己相关。当你真正开始爱自己,当你明白幸福婚姻是修来的,当你发现原来完美的爱是讲究匹配度的,就能从身边的云层里,伸手触到幸福,然后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不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