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情深不寿

2018-01-11 22:11:13 周刀子

周刀子 > 书评

第一次读《茶花女》时我正好20岁,是一个懂爱也不懂愛的混沌年纪。阴天下雨冷色调的墓园,墓碑旁那凄凉哀伤的茶花,每每脑中浮现这样的画面来,总不自觉心生感伤。

阿尔芒和玛格丽特,是大多数人不忍回望的爱情悲剧。在爱情世界里,情深不寿、爱而不得……最不缺的就是悲剧。那时候看《茶花女》,更多是觉得遗憾,甚至有点责怪两人缺失勇气,不敢绝地的反抗去为自己争取一份相守的情谊。可仅仅是两年之后,再读这本书,我忽然察觉到自己当年对于爱情的理解有多肤浅和简单。

《《茶花女》——情深不寿》by 周刀子

从古至今,绝大多数人看不起“妓女”,甚至用“婊子无情 戏子无义”来一概而论。可是,脱开“妓女”这层特殊的职业外壳,她们也只是一群再普通不过的女人,也需要真情真爱的滋润。古来,也不乏有情有义的“妓女”。

南宋洪迈《夷坚志补》卷二《义倡传》有载,大诗人秦观被贬岭南,路过长沙时认识一妓女,不仅国色天香,更恰好是秦观的“忠实书迷”。两人情投意合,有了数日恩爱。秦观离开之后,这名妓女按照临别前许诺的,从此闭门谢客,只一心等待秦观回来。然而天不遂人愿,多年后秦观官复原职却不幸死在了团圆路上。而这名妓女,穿着孝服步行几百里为他吊丧,“拊棺绕之三周,举声一号而绝,左右惊救之,已死矣”。

死亡是最无力的悲剧,谁都无法与之抗衡。而明明相爱,却因为门不当户不对,因为社会陈旧腐朽的观念,而终究无法相守,天各一方。多年之后,才真正体会到,无法对抗的现实,才是爱情最大最无力的悲剧。

而我在悲伤之余,竟然羡慕这样的悲剧。或许有人说我肤浅,但是在当今纷杂的社会,纯粹而深刻的爱情难能可贵,我们活着,有些时候却像行尸走肉,到了不相信童话的年纪,逐渐体会到冷漠的社会,却难得一份鲜活的爱情,连为爱而活,为爱而死的可能都没有。

所以,我叹息玛格丽特和阿尔芒,也为自己叹息。我同情玛格丽特和阿尔芒,也为自己感动寂凉。

提起法国,人们最先想到的词语是“浪漫”,红酒、香水、美衣、美食、美丽的香榭丽舍大街……下意识地让人觉得,这个国度里的每一段爱情,都应该是美好而圆满的。然而,在那个阴雨天,蒙马特公墓,阿尔丰西娜•普莱西(茶花女原型)冰冷的墓碑让人悲伤。

阿尔芒,从巴黎一所大学毕业已经得到律师执照的年轻人,家业富足的他丢下工作,租了大房子请了能干的佣人,想要过慵懒自在的日子。24岁的他和那个时代社会下绝大多数年轻放浪的男子一样包养着自己的情妇。和玛格丽特的相遇大概是命中注定,只一眼,美丽而与众不同的玛格丽特便让他心驰神往,即便是他自以为豪的家业在她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他对她也趋之若鹜。

而对于玛格丽特来说,阿尔芒的出现,这个年轻人火热而发自内心的关怀,让她尝到了爱情的甜蜜。因为肺病长期无人搭理,从小生活在风尘中渴望真切的爱情,她爱上他,有点像飞蛾扑火。即便知道阿尔芒的财产并不足以供养她,玛格丽特还是无法放弃对他的爱情,所以她只好和别人进行肉体交易从而用得到金钱来维持他和阿尔芒爱情上的贫穷。

玛格丽特,这是一个高尚、纯洁、善良的女人,明明深爱,也深谙世俗丑恶。她答应阿尔芒老父亲因为虚假的脸面而提出的他们分手的请求和阿尔芒断交,阿尔芒不知道真相,只以为玛格丽特屈服于金钱和其他男人,愤恨之余给她寄去了一封羞辱信。几年之后,在内心、精神和身体的多重痛苦折磨之下,玛格丽特离开了人世。

玛格丽特死后,她的物品被用来拍卖,而阿尔芒也是在那时候才真正明白,他失去的是一个多么善良、温暖、美丽的女人,他的余生,注定困在这段悲苦的爱情的自我折磨当中。

读完这本书,除了悲伤和痛苦的爱情悲剧,我更多的是对玛格丽特这样一个女人感动钦佩。不管是爱情,还是可怜的无法改变的出身,她都没有失掉自己的尊严和内心,对爱情和生活,怀着希望、真诚和热情去追求,也愿意会为他人而牺牲自己,默默死去。

所以,茶花女并不需要让人觉得可怜,即便爱情最终没有得到圆满的幸福,但是相对比终生没有尝过真切深刻的爱情的人来说,玛格丽特是“幸运”的。她得到了阿尔芒永远的爱,也只有她配得上这份爱,阿尔芒和玛格丽特的爱情,虽情深不寿,但却是永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