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我们必须吃人肉?

2018-01-13 17:25:10 占芳

占芳 > 阅读方法

《什么情况下,我们必须吃人肉?》by 占芳

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北壁东侧壁画,元代

人这个物种的肉体本身,其实与人性一样是深渊。

咱老祖宗格了几千年,外加咱们研究了上百年,一直都没有弄明白。

人性是恶是善?人肉是酸是甘?

好像这些劳子问题,最好交给大脑袋的哲学家们去想,咱普通人想点轻松的就行。

但是,多数人都没搞清最基本的:吃人肉与你我息息相关。

吃人肉的历史,比咱国文化长得多。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吃人肉?

01

吃人肉,是件大不了的事情吗?至少在语言范畴上不是。

在咱国人的口头禅有句话:我恨不得生吃了你!

吃人肉,在夏商周古三代,好像是个挺随便和挺没底线的事。

汉代《史记·殷本纪》、《潜夫论》都记载:商纣王好色,“九侯闻之,乃献厥女”。九侯位列三公却是个马屁精,但这次拍出了麻烦,自己也因此挂了。

此时,纣正宠着妲己。妲己一看,这分明是夺妾之爱嘛。于泣进谗言:“九侯不道,欲以此惑君王。王若不诛之,怎么为后人作表率?”更加上厥女不喜淫。

“纣大怒,遂脯厥女而烹九侯。”

脯厥女,是将此美女制成肉干,这是赐下人吃的。而烹九侯,是用鼎活活给煮了。

这倒不单是因为纣是个暴君。烹,在汉代之前,可是处死人的最常见的手段。

《什么情况下,我们必须吃人肉?》by 占芳

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此鼎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今天我们看到的司母戊大鼎,大小烹人正合适。这样的大鼎中,不知道是否存有冤魂的残渣。

战国时的《竹书纪年·夷王》写:“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

而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记载了周天子“烹哀公而立其弟静”这个历史事件。

那个时候的天子,一言不合,就可能连诸侯王都给烹了。

先秦史书中,记载使用鼎烹杀人最多的,要数英雄项羽了。

项羽鸿门宴后,占了咸阳。放言:富不归乡如锦衣夜行。有个傻瓜妄议:这像沐猴而冠。烹了!项羽抓住叛将周苛,烹了!⋯⋯

司马迁笔下的项羽是个英雄,但却是残暴的英雄。

项王烹人虽是家常便饭,但那鼎肉汤却没有吃。杀人是英雄本色,吃人肉可是另外一回事。

即使是在项羽抓了刘邦的爹,架火要鼎烹时,刘邦说:“我们是兄弟,你烹咱爹,别忘了分俺碗汤啊!”

《什么情况下,我们必须吃人肉?》by 占芳

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南壁东侧杂剧图,元代

宋代人洪迈在读到《史记》这段时,感慨: 项羽就应该烹食刘太公,让天下人知道刘邦不仁不孝。

其实,刘邦的“我们是兄弟”,已为项羽设下圈套。吃亲人肉的罪名,要担咱俩一起来。

危机时刻,明谑已,暗谑人。这智商很高级。

刘邦得天下,说功彭越谋反,诛三族,砍首示众。这还不算,还“醢彭越,以醢遍赐诸侯”。

醢,是肉酱的意思。这是将彭的尸体制成肉酱,赏给各诸侯王吃。

咱国人,骂归骂,恨归恨,没达到仇恨之极,痛恨之极,不会有食肉寝皮之举。

真的到食尔肉,睡尔皮的田地,那也就不将对方视为人了,谁还会考虑到心理、伦理的顾忌?

02

《孟子·离娄上》中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圣人将食人肉的罪恶,看得超过一般杀人。

它等同于杀人如麻,是死有余辜的。

唐代笔记《朝野佥载》记录,武则天面首张易之(鹤监)、张昌宗(秘书长)、张昌仪〈洛阳令)哥仨同朝为官,“竞为豪侈。”

易之“为大铁笼置鹅鸭,中爇炭火。铜盆贮五味汁。鹅鸭绕火走,渴即饮汁,炙痛旋转,肉赤烘烘乃死。”

老二如法炮制:“系驴于小室内。爇炭火。置五味汁”吃驴肉。

老三用铁橛钉地,缚狗四足,放鹰活喙肉食。肉尽而狗未死,号叫不忍听。哥仨吃马肠,是将活马“破肋取肠,良久方死”。

残忍之极的吃法,让广大人民群众恨不能食三人肉。后来哥仨被诛,百姓“割其肉,肥白如猪肪,煎炙而食”。张昌仪被打折双脚,挖心肝食。

这带着浓浓以暴制暴味道的人肉餐,虽说表达人民群众的极致奋慨,但也不排除其中掺杂着某些人嗜人肉的变态。

《什么情况下,我们必须吃人肉?》by 占芳

《快乐农场》Happy Farms 局部。描绘了屠人加工厂的日常。在这里,人被养殖、屠宰和加工。

从古至今,人类这个有兽性十足的嗜好,就没断过。

汉代大学者班固《幽通赋》注曰:齐桓公倚柱叹曰:“天下奇珍易得,但未得食人肉耳。”近臣易牙听了回到家,“断其儿手以啖于君也。”

齐恒公是春秋五霸,没想到竟然有吃人肉这口嗜好。

这件事引发了喧然大波。当时齐国大咖管仲评论:“大奸似忠,子不爱,安能爱君?”

汉代大咖刘向评论:“上有所好,下必谀起。自重自爱很重要。”

《朝野佥载》记:唐杭州尉薛震好食人肉。常“饮之醉。杀而脔之,以水银和煎”。当然,对这种人,政府也是严惩不赦。一律“杖杀之”。

《什么情况下,我们必须吃人肉?》by 占芳

《快乐农场》Happy Farms 局部 。

人肉真好吃吗?唐代张茂昭,“频吃人肉”。人问虚实。昭答:“人肉腥而且韧。”(《卢氏杂说》)

而《红楼梦》35回,王熙凤说贾母:“老祖宗只是嫌人肉酸,要不嫌人肉酸,早已把我还吃了呢!”

这又睲又酸的东西,对嗜者而言,只要能吃上这口,什么味都无所谓了!

03

人肉好不好吃,不是关键,关键是许多时候,不吃人肉就没法儿活下去。

咱国几千年的历史,仅正史记载人相食的事,便不可胜数。

俺仅选《汉书》上的记录,可见一斑。

《汉书·武帝纪》:“三年春,河水(黄河)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

“九月,关东郡国大水,饥,或人相食。”

“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政府“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

《汉书·食货志上》:“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看看,把刘邦同志被逼的,将卖孩子这种丑事,都用法令加以认可了。

《什么情况下,我们必须吃人肉?》by 占芳

明代周臣《流民图》局部。明代人相食情况也是特别多。

“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馀,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

《汉书·五行志》:“元鼎三年三月水冰,四月雨雪,关东十馀郡人相食。”

“二月戊午,地震。其夏,齐地人相食。”

什么世道?这是人间地狱!

谁愿意吃人肉?但不吃,只能是死路一条。

《什么情况下,我们必须吃人肉?》by 占芳

蒋兆和《流民图》局部。

良人如此,贼人如此。良莠皆然。

谢承《后汉书》中写:汉未“天下乱,人相食。”赵孝与弟弟赵礼,被饿贼抓获,赵孝对贼人说:“赵礼长期饥饿羸瘦,不像我还有些肉。要吃,你们吃我!”

“贼大惊,放之。”告诉他:“你回去,拿些米豆就可以换回你弟弟。”

但凡有米豆充饥,没有人愿意吃人肉。

隋末荒乱。狂贼朱粲起兵造反。当时,“岁饥,米斛万钱,亦无得处,人民相食。”

朱粲便驱赶男女小大。用一个特大号铜锅“煮人肉以喂贼。生灵歼于此矣。”(《朝野佥载》)

世道人心,都是迫不得已。活下去,才是正道。

04

纵使多恶的人物,平时对吃人肉都会有所忌惮。

可偏偏,中医没有。生与禁忌相比,命高一切。这真是:病用人肉能医,无用也食。

唐武则天时,瀛州有个酷吏独审贼没有不招的。他以锋利铁钩。钩人后脑,常使人几钩流脑浆。

后来退休染病,“唯需人肉。部下有奴婢死者,遣人割肋下肉食之。”(《朝野佥载》)

如此酷吏,割食死人之肉,也是让人唏嘘。

《什么情况下,我们必须吃人肉?》by 占芳

陈少梅《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曾有割股疗疾,这样的道德模范不好学。

咱国曾是以孝悌立国,二十四孝流传了两千多年。

可鲁迅先生说:读二十四孝故事,“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鲁迅的绝望与“割股疗亲”有关。

《唐书》记载:先天年间,王知道母患骨蒸病,医生说:须食生人肉。王知道偷偷割大腿肉一块,“加五味以进。母食之便愈。”

割肉疗亲,听起来让人打颤,这事可真不少。

清末河南项城袁家,就是袁世凯家族出过数位这样人物,可谓感天动地。

袁世凯二姐袁让,14岁时,其母牛氏染大病,她自割一节手指和药煎汤进母,母全愈,得孝女之名。

袁的叔祖袁登三,为母割股疗疾;叔祖叔三、凤三等四兄弟,为母“沥血敬神。”袁生父袁保中大病,生母刘氏割肉煲汤;叔父保龄病,侧室刘氏为其割肉⋯⋯

袁世凯自己重病时,其实朝鲜妾与三儿媳也为他割肉。

估计在股市当道的今天,袁家怕是要掉底了。这是“割肉专业户”啊!

咱国人对人肉治病迷信得一塌糊涂。

南朝《异苑》中写:元嘉之乱,“青州人开齐襄公冢,并得金钩,而尸骸露在岩中俨然。”因传僵尸人肉堪为药,让人一抢而空。

《什么情况下,我们必须吃人肉?》by 占芳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人胞部将人肉、人骨、血、屎等均入中药。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讲述人体中可以入药的37种物件,其中包括发、头垢、膝头垢、爪甲、牙齿、人肉、血、胆等均为药。

甚至人屎、人尿、人汗、人精等皆是宝贝。

与人体相关药方近300种。

佛家讲,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此中,恨、爱、饥(生)、病,竟然有四项离不得人肉。

如今的天下,极恨消了,大饥少了,大孝亡了,唯嗜欲的魔魇,深藏看不见的角落,期待着食肉寝皮的复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