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问西东》:面临选择时,请听从内心

2018-01-16 10:42:19 温音宁

温音宁 > 电影评论

《电影《无问西东》:面临选择时,请听从内心》by 温音宁

观众买票到电影院,不是为了只听你歌唱祖国,虽然我们的祖国很值得歌颂。毕竟,我们现在已经不是连拉屎时,听到国歌立马起身的年代了。

《无问西东》的特点在于,叙述连贯,让我们在观影中思考。真正做到了潜移默化,春风化雨。

一点都不主旋律,其实是最牛的主旋律。

《电影《无问西东》:面临选择时,请听从内心》by 温音宁

近两年。

我第一次遇到情不自禁看完片尾,再离开的电影。

第一次遇到看完电影两三天,还在脑海里回味的电影。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我看过的电影太少,类似小时候没见过大海前,觉得撒的一泡尿是最大水域。

说正经的,这次要说的电影叫《无问西东》。

不同于爆米花电影,它一点也不好笑。

不同于特效电影,它一点也不刺激。

它只是一部叙事电影,你可以理解成文艺片。

不喜欢的人说它又长又臭,喜欢的人说它意义非凡。

它最大的意义可能是,让人思考关于“选择”的命题。

《电影《无问西东》:面临选择时,请听从内心》by 温音宁

《电影《无问西东》:面临选择时,请听从内心》by 温音宁

电影讲了跨越百年的四段故事。

第一段的主角是陈楚生。民国初年,他出发时,满怀希望,意气风发,但中途陷入迷途,被名师点拨,在摸索中找到人生真谛。

《电影《无问西东》:面临选择时,请听从内心》by 温音宁

第二段的主角是王力宏。时值抗战,选择家人,还是国家?选择学业,还是投笔从戎?那一段特殊时期,时局所迫,每个人的重心都是战斗,更何况是热血的人。

《电影《无问西东》:面临选择时,请听从内心》by 温音宁

第三段的主角是章子怡和黄晓明。那是一段昏暗的岁月,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刀切,一棒子打死。这段故事里,有人因为只顾自己,间接出卖了朋友,获得了暂时的满足;有人因为坚守,活得小心翼翼,又坦坦荡荡。

《电影《无问西东》:面临选择时,请听从内心》by 温音宁

第四段的主角是张震。张震是奶粉公司的策划人,做过一个策划案,请的是即将出生的四胞胎代言。策划案中途夭折,而四胞胎顺利出生需要不少的费用。四胞胎来自一个贫苦家庭,还该不该帮?朋友建议他提供前同事的把柄,因为前同事曾整过张震,张震该如何选择?

《电影《无问西东》:面临选择时,请听从内心》by 温音宁

四段故事貌似毫无相关,但却有承上启下的关系。

陈楚生点醒王力宏。王力宏投笔从戎。王力宏参军期间,巧妙救助过幼年黄晓明。黄晓明保护被共同好友出卖的章子怡。那个出卖章子怡的人在戍边过程中,帮助过张震父母……

前前后后,电影讲述的故事跨越了百年。

《电影《无问西东》:面临选择时,请听从内心》by 温音宁

有人说,其实这个电影该在早几年上映,它本身也是为清华百年校庆上映的电影。类似电影,难免会有太多主旋律的影子。

然而,观众买票到电影院,不是为了只听你歌唱祖国,虽然我们的祖国很值得歌颂。毕竟,我们现在已经不是连拉屎时,听到国歌立马起身的年代了。

《无问西东》的特点在于,叙述连贯,让我们在观影中思考。真正做到了潜移默化,春风化雨。

一点都不主旋律,其实是最牛的主旋律。

《电影《无问西东》:面临选择时,请听从内心》by 温音宁

《电影《无问西东》:面临选择时,请听从内心》by 温音宁

上映几天来,它的票房表现有点对不起它表现的主题和意义。

也是,好电影是不能和票房划上等号的,比如《1942》、《推拿》、《十二公民》。观众的口味还是喜欢贴近自身的生活的东西,平和年代你给我讲战争,安乐生活里你给我讲饥饿,结果难免像郭德纲说的那句“你死不死啊”。所以,观众不买账很正常。

一部商业电影,首要的任务应该是不亏钱。

所以,为什么《前任3》这种电影虽然有点low,但挣到钱了就不low。

《电影《无问西东》:面临选择时,请听从内心》by 温音宁

类似《无问西东》这样的叙事电影,它不会让你发出阵阵笑声,但会让你陷入思考,然后想起看完《赛德克巴莱》、《云图》后的感动,想起哈姆雷特那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选择生存或死亡,那是一个问题)。

电影有句旁白: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内心,无问西东。

我想表达的也是:无论做什么,请听从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