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人敌一国读《从晚清到明国》对甲午战争的感慨

2018-01-17 21:45:22 90後_黄豆豆

90後_黄豆豆 > 读书笔记

鸦片战争伊始,火烧圆明园,黄海战败,庚子赔款……无尽的黑暗笼罩着曾经的"天朝上国",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说实话,此时的清军实力,尤其是海军,还是很不错的。1891年英国《武备报》给世界各国军力进行排名,评选清朝海军实力世界第8,日本只排在世界第16;美国也称赞清国陆军实力稳居世界前3;老美都称赞我们的军事实力,可见我们的实力还是比较雄厚的。洋务运动时期,清朝从欧洲进口了当时地球上几乎一切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机器设备清朝大臣们也洋洋得意,陶醉在“北洋水师亚洲无敌”的虚幻美梦之中,李鸿章曾在向朝廷的奏报中豪气万丈地写到:我大清洋枪百万,快枪快炮之多,甲乎天下!结果甲午战争打起来,拥有1300万平方公里版图、4亿人口的大帝国,被个蕞尔小邦的狭长岛国打得“体无完肤”。我们也知道,自从鸦片战争战败之后,满清中先见人士就已经认识到了自身同西方列强的差距,如李鸿章,张之洞(晚清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武汉大学的前身就是他创办的,)等等。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中我们一直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洋务运动”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举国上下,好不热闹。并且清军的实力,主要还是海军,得到了极大发展。一方面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陆军得到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和战斗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则是李鸿章不惜重金从外国买来许多“坚船利炮”装备海军。我们的海军实力在国际上是排名第八的,而日本仅排在第十六位!这相比于鸦片战争时期清军的战斗力能强上不少,茅海建教授的《天朝的崩溃》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了当时清军的战斗力以及为什么我们会输的那么惨。  清军先后以林则徐、琦善、杨芳、奕山、伊里布、颜伯焘、奕经、牛鉴、耆英为主要将领,看上去阵势很大的清军将领所做的举动却是异常可笑。琦善,满洲正黄旗人,1840年9月28日-12月4日期间,奉旨接替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原先主剿的琦善在白河口见英军“船坚炮利”,下令撤退炮台守军,并派人主动向英军求和。杨芳是战争中另一位“知名”的清军将领。鸦片战争爆发,杨芳跟着参赞大臣奕山远赴广东对敌,期间面对英军的坚船利炮,他竟然想出了用阴门阵对抗英国军舰,一度成为笑柄。战败以后又畏敌主和。什么是阴门阵?阴门阵,又称婚人厌炮,是中国人迷信可用妇女阴部、月经、尿粪、衣裤等阴秽物来使枪炮、法术失灵的厌胜之术,并认为能以阴阳之法化解的是用男人阳具、阴毛等阳污物的阳门阵。有这样的将领,真是天大的笑话!另类就是那么另类,他们不曾想,他们的做法除了遗臭万年,还间接或直接改变了后来中国人民的命运。历史不会将他们遗忘,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我知道,这些个说法太冠冕堂皇。太官方,但是,甲午战争我们还是看出来很多问题:1. 自以为是,缺乏预见。清政府没有对帝国主义列强有一个清楚的认识。1884的中法战争后,帝国主义相互斗争,清政府反而认为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开恩,所以完全没有对事情的发展做出预见,那个时候的帝国主义列强完全没有功夫来理会你。2. 日本来打中国,完全是有计划有预谋的,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中国应战,长远的作战计划和防御都没有,甲午战争的主战场在朝鲜、中国一侧,日军属于跨海作战,补给线很长,必须从海上运输。中国虽是内线作战,但扰乱和切断敌军的海上交通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措施。因此,集中海军主力,寻找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必要时进行决战,对敌方海军形成遏制,不但是必要的,当时也有这个力量和可能。如果战略正确,指挥得当,应该能够取得一定的胜利,收到很大的效果。3. 在双方争取制海权的黄海海战中,清军以劣势兵力(清军3000吨以上军舰两艘,3000吨以下军舰10艘,日军3000吨以上军舰8艘,3000吨以下军舰4艘)迎击日军。而且受限于军舰制造时的技术条件,北洋军舰有效射击距离不超过3000米,而装备了新式测距仪的日本军舰吉野,有效射程可以达到5000米。日军还装备了新式的速射炮。4. 北洋各舰设计时,由于火炮威力不足,所以还强调舰首对敌,依靠撞角撞击敌舰,火炮布局也以发挥正面对敌火力为主。但是舰首对敌的横阵不利于机动。加之北洋水师各舰舰龄较长,配备的蒸汽发动机马力不足,养护情况又不佳,故舰队平均航速仅仅只有10.2节,而日本舰队主力舰较为新式,采用方便机动的纵队更适合发挥火力,速度也较快,所以实战中日本舰队机动能力也强于北洋水师。北洋水师陷入打打不过,走走不掉的困境。在实战中被各个击破。海战中,北洋水师沉没的致远、经远、超勇、扬威4舰几乎都是被由吉野、浪速、秋津洲等4艘高射速、高航速的新式快舰组成的日方第一游击队击沉或重创沉没的。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两个多甲子,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知识人都在对这场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众多方面带来巨大冲击的战争进行反思,相关的研究成果数不胜数,这些相关的研究从多个层面为当代中国人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当年这场战争的三个当事国中国、韩国和日本(虽然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但这场战争是由朝鲜问题引发,且成欢驿战役、平壤战役等是在朝鲜的国土上进行的,更何况在战争爆发后日本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攻守同盟,向其提供战争支援,故韩国应算是这场战争的当事国)之间的关系又陷入复杂的紧张之中,中日、韩日之间的外交往来几陷停顿。一些日本右翼政客甚至不断发出好战言论,一时间战争乌云似乎又笼罩在东亚上空。在这种情况下,反思一百多年前的那场战争无疑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