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活中的“新参者”

2018-01-18 16:59:04 杨子钰

杨子钰 > 阅读方法

《做生活中的“新参者”》by 杨子钰

2018-005

- 1 -

[新参者]——新加入、刚到来的人。

一个刚刚搬到东京日本桥的“新参者”被杀,在调查的过程中,一个个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生活小故事浮出水面,案件真相也随之逐渐显露。

《新参者》是东野圭吾2009年的作品,比2012年出版的《解忧杂货店》更早一些。

在关于《解忧杂货店》的评论《上善若水,解人之忧》中,我曾提到,对人性的洞察和悲凉中带着温情的情绪,才是东野圭吾屡屡打动读者,长盛不衰的原因。只不过随着他年龄阅历的变化,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东野圭吾,似乎越来越温和,越来越能承受和包容。

《新参者》更像是东野圭吾人生阶段转换的一个代表,那时刚过知天命之年的东野圭吾,似乎也在对自己的生命不断自省,体现在作品中,就是戾气日减,温情日增。

说实话,这种转变,对喜欢他作品的读者来说,未必是好事。因为越来越温情脉脉的故事,却少了几分惊奇和凌厉,就如这本《新参者》,有故事、有温情、有好奇、有感动,却少了那份让人掩卷而思、余音绕梁的意蕴。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东野圭吾多年的读者,我也欣喜于他的这种变化,因为这正代表了他性格的成熟和心态的平和;因为我、我们,也在与他相同的一条时间轴上发生着变化,或许,渺茫夜空里,我们心灵的呼声曾经交会过,或许,冥冥中,我们的际遇,也因为他,发生了细微难测的改变。

总的来说,《新参者》这本书,可说是四平八稳,读来不会失望,也不会特别惊喜。

- 2 -

从书的目录,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全书的故事脉络。

仙贝店的女孩,说的是仙贝店的老板,为了安慰母亲和女儿的心情,联合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向母亲隐瞒病情。为了捍卫男人间的约定,保险公司人员即便被误认为是凶杀案的嫌疑人,也没有吐露真相。

同样被卷入凶案的料亭的小伙计,无论如何都不肯将老板委托他买人形烧的事告诉警察,而偷偷往人形烧里加芥末,只是老板娘想敲打老公的恶作剧。

婆媳关系,看来不仅仅是中国人的难题。陶瓷器店的媳妇,以及她的婆婆和老公,都陷入了婆媳关系的泥潭。要不要装空调、货品如何摆放,任何一个问题,都会成为战争的导火索。随着案件的深入,才发现,原来媳妇买剪刀是为了婆婆旅行吃鲍鱼用,婆婆的行李里,偷偷藏着媳妇喜欢的Hello Kitty的宣传册。

钟表店的狗,它散步的路线,泄露了钟表店老板偷偷为断绝关系的女儿祈福的秘密。

西饼店的店员,到最后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眼神温柔的女人,会每天都来看她,还送给她可以保佑生育平安的小狗手机链。她更不知道,在来看她的过程中,这个女人“每天应该都过得很快乐,她完全沉浸在默默守望的愉悦中了。”

帮助朋友也应该有度,一心想帮助人的翻译家朋友,因为自己没能做到有始有终,将会愧疚终生。

被误以为包养了情人的保洁公司的社长,原来却有他自己的故事,私生女的出现,提醒着他无法忘却的过往。

真正的罪犯,却是民间艺术品店的顾客,一根陀螺线,夺去了一个可怜女人的生命。

将这一切线索串联起来,并推断出最后真相的,是一位日本桥的刑警,有人问他,“你到底是什么人物?”

他答道:“我不是什么人物,在这条街上,我只是一个新参者。”

- 3 -

其实,这位刑警加贺才算得上本书的主角。他仔细盘查走访,不放过街角坊间的任何蛛丝马迹,抽丝剥茧,才慢慢得出了事情的真相。

而他本人,原本任职于警视厅,因为在一个案件中作为辩方证人出庭,虽然解决了一桩疑案,却引起了死者家属的不满,导致他被下放到基层警察局任一名普通刑警。

可即便如此,他却没有丝毫不满,立马以一名“新参者”的心态,来到了新的工作环境,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开始了新的工作,并且圆满地完成了接手的第一项工作任务。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警察,完成任务不难,难的,是在跌宕的际遇中,保持平和的心态。

对此,我深有体会。在工作经历中,环境发生了数次变迁转换,即便是早有心理准备,可依然难免处处不适和心绪难平。

不同的工作内容,不同的气候,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一次迁徙,仿佛是连根拔起,令我这棵移栽的树木萎靡不振。

回想年少时,对变化似乎更加期待,从不担忧面对新环境自己会不适,反而对未知的未来充满憧憬。从何时起,我失去了这种“新参者”的心态?是年龄的增长令我惰性日重,还是时光的积累令我倍感沉重?

所幸,我的际遇颇佳,所见所遇,皆如阳光雨露,给我力量,我这棵树,也渐渐抖擞起来。

只是,就算再度适应了环境,也应当对生活始终充满新鲜感,对工作始终保持新人的谦逊,接纳变化,发现美好,做生活中的“新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