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第十三卷 隋唐定局
老天最终选择让北方的鲜卑族向南统一了南北朝,南北朝的时代正式落幕,随即登场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三四百年后,国家终归一统,尽管政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民族政权,但那已经无所谓了,胡人已经融入了汉民族。
隋本来应该是一个伟大的王朝,但却走上了和秦一样的道路,究其原因,其实秦和隋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不把人当人。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毋庸置疑,习主席新年贺词时所在的办公室墙上还挂着我们熟知的万里长城。而隋炀帝这个遗臭万年的罪人,其实也做了好多贡献,征高丽,挖运河,这些事情在当时的那个时代,都是正确的国家战略,错就错在他急于求成,没有顾及到软实力的作用。统治阶级急于创造千秋万世,代价是让当时的人们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人们肯定不干。所以,大到治理一个国家,小到管理一个公司,无论你想做出多大的丰功伟绩,如果你没有首先让人们跟着和你过上好日子,那么一切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看了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历史故事,比如说:杨广弑父,玄武门事变,陈桥兵变等等,看起来是一些人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做出的个人选择,其实不然。我认为政治上的任何著名事件,其背后往往是两股势力,甚至多股势力斗争的结果。只不过这些斗争结束后留下了一些痕迹,多年以后人们根据这些蛛丝马迹只能找到当时事件的一些主角,无法知道更多的细节,那就只能在这些主角身上添枝加叶,添油加醋,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后面的政权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而有意为之的,再加上民间的一些杜撰,这才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历史故事,经过这样的涂抹后,还能留下多少真相?所以,看历史不能只看历史故事,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以后其实可以这样区分你身边的人到底懂不懂历史:如果这个人谈历史只是停留在一个具体的事件和人物上的话,无论他说的多么的精彩绝伦,他都是不懂历史的。看历史,要有纵深感,看清其背后多股势力的此消彼长,才能明白现状为什么是这样。
唐的伟大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易中天老师总结了唐朝的三个特点:官僚政治,世界帝国,混血王朝,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阐述了李唐王朝。先说官僚政治,科举始于隋,兴与唐,为底层人民提供了清晰明确的上升通道,为国家挑选了文化程度高,价值观相同的人才来治理这个国家,解决了过去统治阶级不得不依靠贵族或者士族才能稳定政权的问题,庶族阶级从此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直至今天,也是如此。不仅如此,唐王朝还为庶族的登台做好了各种陪衬:三省六部,分权制衡,这都是对庶族的支持和制约,这样的一个闭环管理确实值得称赞;
再说世界帝国,中华民族的版图在唐王朝实现了最大化,直至最终和当时兴起的伊斯兰民族相撞才停下了扩张的脚步,这种扩张进一步促进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给世界各族人民带去了财富,机会,制度和文化,俨然一艘文化航母行驶在欧亚大路上,所到之处,无不繁荣鼎盛,不知道我们现在所推行的“一带一路”最终会不会也产生这样的效果;
最后说混血王朝,李唐本就是一个混血儿,是五胡和汉的混血儿,它身上天然没有汉民族传统、守旧、封闭的思想,而拥有开放,包容的属性,这也就决定了李唐王朝与周边民族的相处方式,长安作为当时的世界首都,聚集了各种肤色的人,他们在这里做生意,娶妻生子,甚至从政,这其实和当年大量华人不辞艰辛去美洲大陆淘金是一样的,目的地充满了各种财富和机会,同时又是那样的开放和包容,一个财富黑洞就此诞生。
是的,唐王朝在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融合的范围,创新了融合的手段,在传播汉民族魅力的同时带回了更新鲜的血液,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更有朝气,更具底蕴,更有魅力,这应该就是中国人一谈及唐朝就忍不住热血澎湃的原因吧!
写了十几篇读后感,这是最长的一篇,没想到一口气能写这么多,不说了,得去收拾厨房了,儿子马上就要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