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丨《万历十五年》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万历十五年》从一个乌龙事件开始讲起。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的3月2日,忽然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皇帝陛下要举行午朝!文武百官们比见到群里发大红包还要激动,立即跌跌撞撞争先恐后地向皇城跑去。谁知到了那儿,才发现原来这只是个讹传,大家只好悄悄在心里暗自骂个娘之后散了。
但更让人骂娘的事情接着来了。对于出现如此有损朝廷体统的事件,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尚书、寺卿以下,统统罚款,罚款数额为俩月工资——对于有“常例”的高官而言,这只不过是挠个痒痒,但对于广大底层公务员来说,这一处罚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家庭生活。
从这一事件开始,作者黄仁宇围绕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等几个重要人物,以庖丁解牛的方式详细解剖了大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思想方方面面的特点。最后推导出一个很悲凉的结果:
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
也就是说,当历史长河流淌到万历他们这群人这里的时候,在体制无法发生大变革的前提下,无论他们君臣如何挣扎,都只能注定成为“大失败的总记录”(黄仁宇语)。
其实万历皇帝朱翊钧原本是个有天分、有主见、更有行动力的人。
他从小就是个热爱学习的好孩子,五岁的时候就能够读书,在张居正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他的学业成绩突飞猛进,尤其是书法这门课程,已经成了他的强项,十岁的时候就能写径尺以上的大字,并且常常把自己的作品赏赐给大臣们——这至少说明他写的字儿已经拿得出手了。如果不是被张老师把这星星之火掐断了的话,赵佶的瘦金体或许很有可能被拍在沙滩上了。
他也很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书中提到一个细节,他在选择自己的陵寝时候因为风水问题和大臣们意见不合,曾经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后,他抛了句“当日秦始皇在骊山筑陵,何尝不讲究风水”?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他更有行动力。从九岁登上皇位开始,他一直励精图治,事事勤勉,甚至亲自带领群臣步行十余里去祈雨,这一趟跋涉对一些大臣来说都比较困难,但他却毫无养尊处优的样子。
万历皇帝的手下,也都不是平庸之辈。
政治上,从张居正到申时行,尽管两位首辅的风格完全迥异,但张居正的铁腕在前、申时行的怀柔随后,一刚一柔,一阳一阴,既给文武百官们上了紧箍咒,又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皇恩浩荡,再加上一个完全可以树立为学习标兵的海瑞海青天,谁能不披肝沥胆为国尽忠?
文化上,万历一朝也算得上是百花齐放:思想界有李贽这样特立独行的大佬,医学界李时珍刚刚出版了《本草纲目》,科技界宋应星正在组织他的《天工开物》,曲艺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惊艳登场。
军事上,发动了被称为“万历三大征”(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抗击日本丰臣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的军事行动,三战三胜,尽管文官制度根深蒂固,仍然出现了戚继光这样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名将。
经济上,虽然书中提及不多,但从当时全世界来进行横向比较的话,大明王朝的经济其实是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其经济力量甚至强于英国。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当一种政治制度能够适应经济发展速度的时候,必然会推动社会更快发展。反过来,当经济快速发展,却遭遇不匹配甚至相冲突的政治制度的时候,无异于一场灾难。
这就如同开着一辆动力强大的豪华跑车,面对的却是一条崎岖不平的乡间毛路一样悲催。
大明王朝,在“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亟需“法治”的时候,遇到的却是沿袭千年的以道德力量作为执政根本的文官制度,这样的制度,说到底还是打着“德治”招牌的“人治”,并且,用申时行的话来说,文官们都是有着“阳”和“阴”双重性格的。
这些表面上卑躬屈膝的大臣们,如果联合起来,力量可以强大到连皇帝也无可奈何,万历这个表面高高在上风光无限的君主,却只是一个“活着的祖宗”,早已被“精神活埋”了。
于是,他干了件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事儿:消极怠工。
作为一名皇帝,万历向自己的臣子们消极怠工的直接原因是因为立储的纠纷:他想要把郑贵妃所生的三子朱常洵立为太子,但他的大臣们却阻止他废长立幼的做法,逼着他一定要立长子朱常洛。
万历为什么一定要坚持立皇三子为太子?根据书中的说法,他的目的居然很简单:这样做的话,常洵的母亲死后便可以名正言顺地躺在他的旁边了——因为,她是在那个冷清的皇宫里,唯一一个把他当“人”的人,“他所心爱的女人即使不能在生前成为皇后,在死后也应当陪伴在他的身旁”。
只是,始终不解的是:既然他自己已经发现了身为皇帝是一件如此苦闷的事,为何还非得要让最爱的女人所生的孩子,继续来承受这样的苦闷呢?
不管怎样说,公元1587年,也就是明万历十五年丁亥年,“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尽管年底的时候,海瑞去世了(阳历11月13日),戚继光也去世了(阴历十二月十二,阳历则为1588年),李贽在妻子死后的下一年(1588年)里也遁入空门了。
而皇帝,若无其事地画了个圈,带着他的小太监们,掷银为戏,开始赌博了。
2018.1.8
注:图片资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