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送你一件会说话的衣服
文| 一凡
穿在身上,看似一件很普通的衣服,他却无言地诉说着时代的传奇。 许多东西永远地消逝了,不但感情和手艺无用,连忧伤也无用••••••from一凡有话说《腊八节:送你一件会说话的衣服》
01
也许,我始终是个慢热型的人,常常处于后知后觉的状态。
比如看电影这事,越是那些所谓的大片,我越是不感冒。
即便慕名看了,也没有多少感觉,甚至还会完全“看不懂”。
于是,我是一个喜欢躲起来的人,藏在一处鲜为人知的地方,敲到自己空虚的灵魂。
关注贾科长有段时间了,钦佩于他的在电影中展现的才华,总是流淌着别具一格的艺术气质。
他那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以及持续挖掘时代伤痛的执着,让人忍不住着迷。
往往身处当下现实的人,反倒“不识庐山真面目”。所以,我们需要借助第三方文本,以窥见更多真实的生命状态。
02
看过了《无用》,才让我第一次觉得,穿在身上的这件衣服,她其实有许多的话要说。
影片第一章,讲述的是服装加工厂的车间里,低头做衣服的工人。
他们面无表情,只因手中千辛万苦的劳碌,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罢了。
不知道也无需知道一件衣服的去向,流水线上的唯一要求,是完成一道必要的工序。
市场经济管理下的计件制,成为刺激人们制造产量的直接动力,机器的冰冷同样蔓延到人的冰冷。
感情变得无用,效益才是一切。工人们“自愿”地透支着自身的健康,毕竟能赚到钱,还是好的。
03
第二章和第三章,则是站在服装产业链顶端,和底层的显明对比。
作为时装设计师的马可,不满足于衣服仅仅是流水线上一道道工序的现状,她经营了十年的自主品牌“例外”。
跨过原始积累的阶段,有了充盈的资本和行业实力,专门从事私人订制的“无用”开始登场。
衣服成了她表达自己的工具,也是她贡献给世界的作品,她想要更多。回归传统的手工技术,传递情感和时光的讯息。
巴黎时装发布会上,那一件件曾被埋于地下的杰作,雕塑般的穿在了模特身上,人们投去了惊异的目光,荣誉是遮挡不住的掌声。
04
在汾阳的老裁缝家里,一位做过衣服的中年男子,却只能转行当了煤矿工人。
由于工业生产的冲击,小地方的裁缝师傅们,早已丢弃了曾经荣光无限的手艺,过去只是记忆的藤条。
手艺变得无用,活下去才是正事。不止裁缝,许多民间的手艺人,重新沦为在日子里奔波的孤儿。
想起我的母亲,小时候她经常趴在缝纫机上,为家里人,为亲人朋友,为村里的其他人做衣服。
有新布料,也有旧衣服拆下来改装的。那时每逢过年,能穿上她亲手缝制的衣服,大约是最幸福的事了。
除了补贴一点点家用,我想更多的是一份亲情乡情的滚动。衣服是母亲和外在世界沟通一种桥梁。
然而,终究是远去的遥远记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很少有人再来找母亲,我自然再也听不见他们亲切的交谈。
穿在身上,看似一件很普通的衣服,他却无言地诉说着时代的传奇。
许多东西永远地消逝了,不但感情和手艺无用,连忧伤也无用。
今天是腊八节,在那些寻常不过的事物里,你是否也看到了不一样的地方。欢迎在下方评论,一起交流探讨。
推荐阅读:
18岁那年,我第一次••••••
我也热爱家乡,但还是离开了
晚饭吃少点的人,睡眠不要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