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真相是—无法管理自己

2018-01-24 22:11:04 柚子味儿的微萌

柚子味儿的微萌 > 读书笔记

cannot  help  but

终于有一天,我对自己说:“承认了吧,你对时间的流逝无能为力。”

我承认,拖延症已患病已久。

一本书,每天读200页,计划四天读完。

收拾妥当,看到第 8 页,手机响了,老妈让我给老爸手机交话费,支付宝交完话费,给老妈回电话,顺带聊了几句,继续读,刚读 2 页,短信响,打开一看,银行提示预留身份信息过期,持身份证到银行办理,“咦?我身份证哪去了?”,找了半天,卡包里夹着。

坐下来继续读,嘴巴有点儿干,忘泡茶了,起身烧水准备茶具,撬茶时发现茶刀不灵光了,逛逛淘宝买个茶刀吧,开始了手机的淘宝之旅……不知道浏览了多少于茶刀无关的图片之后,再拿过书接着读的时候,发现前 10 页的内容不是很清晰,准备从头缕一遍的时候,发现时间已经快到饭点儿了,想想吃什么呢?叫个外卖?开始了百度外卖之旅……

10页书,竟然用了两个多小时,崩溃。

看着自己罗列出来的书单,照此速度,5年读完差不多。

手机形形色色的App充斥生活,乐趣横生,但惯出来的毛病是,散乱的时间安排,拖延症就此诞生。

你不是管理不好时间,你是管理不好自己。因为懒,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计划。

直到,朋友推荐的一本书《把时间当做朋友》,用作者的话说,这不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也不是纯鸡汤文。

而我,把它看做一本可以治疗拖延症的书。

《拖延症?真相是—无法管理自己》by 柚子味儿的微萌

豆瓣评分8.6

对于拖延,无非三种情况:

没有合理安排好事情的时间

每个人生活中都是有复杂和简单的事件要做,而大多数人会选择避重就轻,选择相对于比较简单的事件先做,复杂和困难的事件越拖压力越大,掩耳盗铃的方式只会让自己在拖延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解决办法:

❶利用手机备忘录或"Do  It”之类的App记录第二天要做的事件,第二天结束时看一下完成情况,了解自己规划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

❷机械性任务和非机械性任务可以并行实施。

机械性任务,例如跑步,等车这些不需要用脑的事情;非机械性任务,例如写文案,读书这些用脑思考的事情。对应自己罗列的事件安排中,并行实施。比如利用上下班的时间,听完一部有声小说。

不要去做欲望超越现实的事情

欲望谁都有,短期就想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如赌鬼最爱的老虎机,5 秒见结果,他们有着强烈盈利愿望,却要 5 秒就得知结果。收益的风险性往往血本无归。

再如,“三天瘦身,永久不反弹”,“七天从绘画小白到绘画天才”之类速成的广告,一周就能让你脱胎换骨,真是这样,世界有多可怕。

约翰·海斯研究表明,在几乎所有领域,培养专业技能大约需要 10 年,也就是著名的10000小时定律。

几天就可以成天才?天方夜谭。

“一方面是自己的欲望无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东西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这就是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

解决办法:

❶“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❷用合理的时间,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怎样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核心只有一个:看它是否现实。

何谓正确的方法?

积累多的人之所以稳健,是因为对他来说,“我要”的欲望可以用“我有”的东西来满足。

用一张纸罗列,左边写自己有的东西,右边写自己想要的东西。左右对照分析自己的情况。

缺失行动力

如果你不想庸庸碌碌一生,解决办法只有一个:立即行动。

回到我的个案,在专注某项事件之前,安排好做这项事件的东西,专注的同时,若有别的想法出现,先在手边的纸上记下来。这项事件完成之后,再做纸上事件。

感知时间,管理好自己,告别拖延。

正如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所表达的:

逃避责任就会带来轻松,可那恰恰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