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爱你
有些事情不是自己努力就可以的,比如爱情,又比如这个故事……
1
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在相亲。她有很长很长的一头秀发,这让志华对她的第一印象不会太差。
志华不知道那次相亲他们讲了些什么,也不知道他们是在相亲,志华看了几眼,就一个人蹲在家门口逗狗。隐隐约约,心中有点不安,但还是什么很大感觉,直到后来,她成了志华的后妈。
奶奶单独把她叫到厨房,跟志华讲,以后,这就是你妈妈。志华说,我不叫,我有妈妈,我知道我妈妈是谁。
奶奶说,那你妹妹知道吗,她还小,什么都不懂,你不叫,她长大以后怎么办。
志华想,是啊,等她长大以后一定会找妈妈,一定不会喜欢这个女人,等这个女人不喜欢妹妹怎么办。
奶奶又说,你以后,一定要记得,一个家,完整才是最重要的,你爸爸需要有个人陪着他,你妹妹也小,需要一个妈妈。所以,自己要懂事。
后来奶奶带志华走到她面前,说,以后,这就是你妈妈了,来,叫妈妈,志华就喊了一声,妈妈。
志华后来经常想起这件事,她一直在想,如果当初勇敢一点,倔一点,后来的事情会是什么样。
2
事情等不及去想,时间一直推着人在往前走,不能回头。
一眨眼,已经很多很多年了,她开始会因为家里的一点琐事跟爸爸吵架,她已经慢慢融入这个大家族,她仿佛已经是一个固定的存在。也会和爸爸一起唠叨很多家长里短,像很多很多正常夫妻一样。
志华没太去注意这些东西,因为她,在一直逃离这个家,初中,住校,高中,住校,大学,固执的也是选了一个离家远的学校。
志华不想去看那些其乐融融,因为她是局外人。
志华想讨厌她,想恨她,想公开和她对着干,可是,志华找不到理由。
能说她不好吗,不能!
她的到来让家里添了许多烟火气,爸爸很少喝醉酒了,房子慢慢的拾掇起来。我不再顶着单亲家庭的帽子在学校生活。刚学说话不久的妹妹也屁颠屁颠的跟在她后面,妈妈妈妈的喊她。
爷爷奶奶生病的时候,几个婶婶都不管不顾,她不嫌弃,该送饭就送饭,该帮忙洗衣服,照顾老人,也一点不含糊。
爸爸改变也很大,仿佛他的一生柔情都用在她身上。每天接送她上下班,开始注意自己的穿着,会替她安排好很多事情,怕她一个人害怕很多时候会特意陪着她。
她家庭很好,出嫁前甚至都不会做饭,但在这里,她开始做饭,开始种菜,开始做很多事。
她很好,很称职,你很幸运,很多很多人跟志华这样说。
3
真的好不好,只有志华自己知道。
初中住校,每个礼拜一一大早就要去学校,她会起好早,然后给志华煎个蛋,煮个水饭。
志华匆匆吃两口,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家。
志华最不喜欢吃水饭,也厌倦那没有一点味道的煎蛋。
周末,志华没有睡懒觉的习惯,看了看桌上苍白的冒着热气的水粉,一阵反胃,但,还是坐下来吃了一点,然后,熟练的收拾碗筷。
中午,她写了一会作业,到十二点了,下楼来,空无一人,志华笑了笑,洗了米放进电饭煲里,然后开始摘菜 ,做菜……
志华慢慢的不太爱吃东西,邻居一直在夸她越来越瘦,越来越懂事,越长越漂亮了呢。但只有志华在怀念那个幸福的小胖子。
那个时候,奶奶每顿饭都会做一桌子的好菜,每一道都特别好吃,志华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在纠结先吃哪个好。然后磨蹭到最后一个放下饭碗。
那个时候,奶奶会在厨房教志华做菜,做各种各样的好吃的东西。
志华想想,奶奶还是对的,现在的自己,起码不会饿肚子。想吃什么,可以自己做,不会委屈了自己,蛮好的。
4
志华从小成绩特别好,很小的时候妈妈会教她写作业,如果得了三好学生就能跟妈妈去很远的地方旅游,妈妈会给志华买好多漂亮衣服,好吃的零食,还会带志华去照美美的照片。奶奶说志华小的时候特别有个性,天不怕地不怕就是个小机灵鬼。
但后来志华就完全变了一个人,小小年纪,突然一夜之间长大,什么活都愿意做,什么都愿意学。
小学四年级,开始洗全家人的衣服,小学五年级,开始煮饭做菜。
学习也从来没有让家里人操过心,每个学期至少拿一张奖状回家。初中,虽然没有人给志华开家长会,但红榜上,从来没有少过她的名字。
志华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也没有人跟她谈过这些。她只是没想很多东西,只是那个时候还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中考的时候,志华的成绩可以上当地最好的高中,但报志愿的时候,她问老师哪个学校好,老师说,都很好,凭你的成绩,报第二中学是很稳的。于是志华报了第二中学,因为志愿是在中考前填的,所以,她到了第二中学。
她的迷茫期,也就是在那里。一生的遗憾,也就留在了那里。
高中分了文理,志华的成绩就掉下来了,不言而喻,她不适合理科。
志华知道,但她是故意的。
高中回家次数很少,每次回家,她就和志华唠叨,爸爸最近没怎么挣钱,家里花费又好大,家常里短的,就离不开钱。你爸也说,供你读书好辛苦的,志华烦了,不就是不想我继续读书吗。
志华本来是想问问家里人选文选理的事情。后来回学校毫不犹豫的选了理。
那是个很敏感的年纪,也是不愿意让自己后悔的年纪,志华是个很倔强的女孩,既然热爱,爱而不得,那就放弃它。
然后,志华成了理科重点班的一名普通的学生,正逢学校进行教学体制改革,更换了教学模式。志华不适应,课堂气氛的轻松与沉重,她只能在语文课里找到存在感。
在家里,志华想和她说说这方面的问题,但,面对那不在意的话语,志华把话藏进了心里,再也没有提起。
反正他们从来没有在意过我的成绩,从来没有,那和他们讲这些,有何意义?
这样迷茫的高中过去了,后来志华还是考上了大学。
她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爸爸很高兴,那年冬天,爸爸还专门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送给志华当做奖励。
5
志华和她的交集一直不多,她从来不会问志华在学校的事情,除非志华主动跟她讲。志华想找她聊天,她的话题总是会转到家里,转到那些志华不想关心的问题上。
后来,她生病了,可能是腰椎盘突出,都是一些老毛病,家里寻医问药过好久,到处的医生都看过了,药也吃了不少,也不见好。最后志华放假回家,陪她到大医院住院做检查。
第一次两个人一起待这么久。志华不知道该找些什么话跟她说。只能带好东西,然后就是照顾好她。
而她,这个时候就像个小孩一样,跟着志华,找医生,找专家,排队,做各种检查,办住院手续,准备好各种东西。
志华也是第一次做这些,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决断,问她的意见,她总是不说话。
志华也懂,她也是不知道,但有的时候志华真的想发火,从来都是,自己一个人做决定,连一点意见或者建议,志华都得不到,甚至有的时候,连支持,也没有。
很多东西,只能自己去一点一点的承担,果断,不能回头。
6
最基本的孝道,起码要有,不论她对志华怎么样,起码,她在志华不在的时候,在照顾这个家。她,只是不爱你而已。
住院第一天陪床,志华其实挺害怕,她不喜欢边上还有几个陌生人,一个病友晚上刚做完手术,一屋子都是消毒水的味道,志华皱了皱眉,看向她,她已经睡着了,志华可以感觉到她呼吸的平稳。
志华一夜无眠……
第二天,要做检查,空腹抽血,志华和她一起等到好晚,志华问她,要不要给她买早餐,她吃了一点东西,说不用。中午再出去刚好吃午饭。
她似乎一点都没意识到,这么久,志华一点东西都没吃。
就像第一天志华背了一个大包,里面装了很多住院要用的东西,到下午安排好住院床位的时候,志华才把包放下,那个时候腰已经特别酸了,但她,连一句心疼的话,都没有讲。
其实,也不过一句话而已,不听也罢。
志华想起以前晚上睡觉喜欢踢被子,她也不会像妈妈一样偷偷给自己盖上,感冒过一次后,志华每天睡觉都把被子抱得紧紧的,慢慢的再也没有踢过被子。
长大了,睡觉还是会踢被子的人,一定是有个爱着她的人陪她一起长大吧。
被人爱着的感觉,真是好啊。
只是可惜,她不爱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