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美学”!

2018-01-27 11:40:03 V海洋

V海洋 > 咨询理论

2018年1月26日,西湖雪景开始在朋友圈刷屏,段桥残雪再现西湖,网友直呼让人美到想哭。新闻报道说,西湖一瞬间就被喜爱美景的游客给温暖地环抱住,他们拿着手机在紧张地选取角度,试图留住西湖雪景绚丽多彩的时分,为了看一眼断桥残雪,有的人甚至四点多就赶来。

今天早上,我的编辑一个电话把我从美梦中叫醒,她语无伦次地说:“西湖太美了,太美了……”其实我不用猜,也知道这次编辑又蹭到热点了,果不其然,她叫我赶紧写一篇关于西湖美景的文章,我的作者圈的朋友也早就在肆无忌惮地“蹭热度”了。

我写了很多文章,但大部分都不满意,也删掉了很多早期我没有公开的文章,我写文章一定是碰到了我很想写的主题,否则我宁愿不写,因为天底下好的作者太多了,根本用不着我在那里失控的“呐喊”,我只想为我的读者负责,不想浪费他们哪怕是5分钟的阅读时间。

那么西湖之美,古今中外好多作家都用尽各种词汇、成语深深地赞扬像西湖这种有着治愈功效的自然美,哪怕用错了成语只要是赞美的就没问题,我很惊讶西湖竟然可以美得这么“百毒不侵”,所以,这次我想认真地谈一谈美。

《谈一谈“美学”!》by V海洋

西湖雪景

01 关于“美”的定义

西湖有三绝:“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孤山不孤”。

断桥位于北山街与白堤交汇处,有了雪,断桥残雪才算是名副其实。

“断桥残雪一线牵,神话流转恋千年”,我们小的时候知道西湖是因为看电视剧和听的歌曲,我们羡慕剧中许仙和白娘子的凄美爱情故事,现在也有人喜欢牵着自己的爱人去看西湖雪景,这其中美好的爱情寓意是:相爱的两个人在西湖雪景中走,走着走着就白头了。那么回到现实中,因为西湖断桥,给逝去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思念和感知。

有关于美,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朱光潜先生,他对美的定义和描述太精准了!

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这本书中有讲到关于美的定义:真正产生美的,不是物理上的距离,而是和你实用性的距离。也就是脱离我们的现实用途,才叫美。

人们对暂时用不到,脱离实用性的资源,有一种感应的能力,能让它不脱离自己的视野,保持诱惑,作为备用资源,这就是最原始的美感。

大家心目中真正想捕捉的美一定是不那么普遍存在的,否则就失去了神秘感,如同蒙娜丽莎的微笑究竟美在哪呢,她本质的美就在于“没人知道她在笑什么”,哪怕是最伟大的作家一生也可能只是在描述他精神世界里的片面!

《谈一谈“美学”!》by V海洋

02 如何保持对“美”的敏感

在西班牙《世界报》上对我们中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有这样一段评论:“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

但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

我觉得这段评价特别的实事求是,也贴切我们的生活,在一二线大城市工作生活的人们可能感受更加精确。

其实从物质需求转移到精神需求,人才会更加容易有“美”的感觉的产生,按照佛学里面讲的就是欲求越低 ,越愿意关怀别人和美景。

我觉得保持对美的敏感首先就是不要做成熟的大人,不要被规矩、训练所固定住,要做个开心的小孩,多大岁数都有愿望摸摸雪、揉揉雪、亲亲雪!

罗曼罗兰有一句名言:“大多数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就死了,他们变成了自己的影子,往后的生命只是在不断的重复自己!”

有些人在25岁就死了,想看尽世界的美,却不敢迈出一步。

03 美学与心理学的联系

英国诗人济慈说:“美,它是一种永恒的愉快”;美国美学家桑塔耶纳说:“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逐渐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

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情感、愉悦、想象等。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美的发生离不开人心理因素的参与。因而美学与心理学密切相关。

现在大家都很喜欢到电影院看电影,这也是欣赏生活中的美,这个美是电影编剧所写出来的美,是美术指导和导演、演员对美的定义达成共识所塑造出来的成品。

那么一名优秀的编剧必备的素质之一就是有着较高的美学与心理学上的造诣,因为他必须去揣摩生活,揣摩观众,去向生活中有什么是可以提炼出来的,又有什么是观众最喜欢看的,这些对于其创作都是有着指导意义的,而这个过程,处处体现着心理学原理的影子。

《谈一谈“美学”!》by V海洋

04 哲学上的“美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所表现的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德国古典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近现代美学三个重要阶段。 

在德国古典美学阶段,康德和黑格尔对美学卓有贡献,形成了美学学科产生以来第一个,也是西方美学史上的第三个高峰。

康德以他的三大批判著称于世,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美学根本问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系。

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写道:戏剧中的主角大半比史诗中的主角较为简单。要显出更大的明确性,就必须有某种特殊的情致,作为基本的突出的性格特征,来引起某种确定的目的,决定和动作。

在艺术圈里一直都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好作品“拼”到最后“拼”的不是技巧,而是哲学与美学。

《谈一谈“美学”!》by V海洋

美学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入微地观察,因此唯有生活才是最好的美的熔炉。不经过千百次,上千次的锤炼,根本就不可能、也没机会脱颖而出,产生质的蜕变。蜕变永远是痛苦的。不要只想着成为蝴蝶的美艳。只有经得住化蛹为蝶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