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因等待而发现的美好
一场不合时宜的等待
『01』
没有人愿意等待,没有人喜欢不确定的收获。
比起有预料的结果来说,等待未知的结果更像是一场审判,让人挠心抓肝。这种对结果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会完全占据整个人的头脑,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高考结束之后,本以为可以把高中三年因冲刺、复习而丢掉了的睡眠给补回来,结果预设的要睡个三天三夜的计划,却因为内心的惶惶不安而睡不着觉。
倒不像当初第一年做复读时的选择那般干脆利索,因为从高考结束的考场走出来之后,我就知道自己肯定是进入不到想读的大学。因此考完之后反倒是一身的轻松,已经尽力了,设法弥补就是。
于是,没心思顾虑最终结果的到来,便着手准备复读的事情了。然而,一旦投入了精力和必胜的决心之后,我们所期待的最终答案,倒不如说自我预设的那个结果是否顺利的得到。
顾虑存在的必然性,就是不希望梦想落空,不想接受意料之外的答案。
『02』
等分数的那个暑假很是煎熬,6月份的时节,刚刚好是夏天的开始 。我把家里的小书桌搬到二楼的后窗前,正对着屋后的小树林,树林再往外去,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田野了。
田野上被铺满了一整片的金色,那是快要收割的麦田。窗户打开,微风一阵又一阵,将麦香和清新的绿色味道,吹过我的脸庞,吹满整个房间。
我很担忧高考的结果,更担心因此以后的选择和人生。那时候已经拿到了参考答案,于是一遍又一遍的对着自己的答题,一遍又一遍的估算自己的分数。直到能把所有的题目和答案都印在了脑子里,连答案都不用对了,无事可做的时候,我感觉到更加的孤单和无聊了。
不是被寂寞充斥,而是因为一个结果,所以才被这无边的等待而消磨了生机。
那一段时间,除了吃饭、上卫生间之外,基本不会轻易下楼,更不会迈出大门出外去。一是没有那个心情,二是怕遇到熟识的乡邻,被问到高考的任何事情。于是大多数的时候,就这样一个人闷着,待着。
没有试卷可以估分了,我就开始看从学校毕业时带回来的书,当然不是课本和习题,而是一堆读者文摘、意林之类的杂志。这些杂志在高考前是没时间看的,那时候每天都是试卷、习题和练习,唯一的文字阅读也就是语文试卷了,最有含量的当属最后的作文部分了。
然而,一个人看这些东西的时候,还是很乱、很分心,因为我从中找不到该有的想要结果和答案,因为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该去如何的走向,一想到这儿,就无端的害怕,就无助的怀疑,就惶恐的不安。
『03』
我每天坐在书桌前,盯着书桌上的杂志,看着窗外的绿意和盛夏。家里的这个小书桌,是我读初三时,当老师的邻居送我的,跟我读初中的时候用的课桌是一样的。
这个课桌有一个桌腿是弯的,大概也就是这个原因,它才会被学校给淘汰掉,才会被带回到邻居家,从而才会被送给我来使用。
书桌上有邻居家小哥刻上的名字,我想应该是他在像我这样等高考成绩的时候,闲着没事儿才刻下来的吧。于是百无聊赖之际,我也找来了一个小刀,在旁边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我没有专门刻木头的刀,只找来高考用来削2B铅笔的小刀,虽然不好用,但我也没有太在乎,更不妨碍我刻完自己的名字之后,又刻上一句话“这总会过去”。
是的,这总会过去。
我想当时应该是被那种惶恐的不安笼罩了太久,像等一句认同、等一场宣判般煎熬,所以想来思去,茶不思饭不想,连睡眠都是半梦半醒之间的忧虑,这份焦灼,也终于学会了劝慰自己,凡是该来的,总会来的。不要太在时间里恐慌,去认真接纳就好了,无论最终是怎样的一种结果,都要好好的接受。
我刻下这句话,就是想过几个月之后再看到它的时候,能向那时的自己展露一下微笑,并告诉现在还一脸焦躁的这个自己:看,不是很好嘛。
『04』
你总想突然一下子就跳过这一个维度,忽然晃过3个月以后,结果已经有了,新的环境和生活也稳步就绪了,就像是电影里一样,一场血腥抑或悬疑的结尾渐渐飘过,画面渐渐切换显示:若干年后。然后满眼绿色的夏天,我们期待的温暖和结局如期而至,平平常常的日子,满眼明媚和美好的生活。
然而,时间最让人无奈、也最让人真情实切感知的,就只有此刻、当下。因为不管你想要像电影里若年后的具体结果,还是回忆已过去的曾经,都只能靠思索和回想才能得到。
而唯一真实的事情是,此刻当下的焦虑、恐慌、疑问,还有无可奈何,是需要自我真真实实地来体会、来感受,我们做不了任何的快进或快退。
其实,人生的成长和差异,也就是在这些一个人的时间所得到的。得到这些无尽的等待和反思,得到如何的面对自我、如何的开导自己。
人的一生应该有很多次像这样的必须经历,而每一场都关乎到自我的领悟。从恐慌、无助,到饶有耐心的接收,到最终对自己的劝慰与和解,这其实就是一场孤独的成长。
现如今,生活的节奏很快,能满足我们生活中各类需求的科技体验产品也越来越多样化。在这样的一个速食时代,每一刻的无聊、慌乱,甚至是难捱的心情,都可以有特定性满足我们的应用来填补、发散。
然而,心底中那般无措、踌躇和不安虽可以被暂时的安放,但如果不能一探究竟,找出最合适的解决办法。除非心够大,不然当夜深人静时,一个人独处时,依旧还会是再次袭来烦琐的惶恐。
我们每天忙着学习、忙着工作、忙着生活,然而一日又一日的规律或重复,不免又让人心生疲惫或不安。这样呼呼闪过的日子和生活,如果一眼就能望穿,倒不如停在原地反思一些才好。至少在当下的时刻,我们知道自己是谁,我们该往哪儿出发,我们想要的激情和快乐来自哪里。
是的,我们都是找工具的人,只不过满足自我精神层面的快乐和充实感,还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