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材生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究竟谁是谁非?

2018-02-01 19:55:02 草子说书

草子说书 > 咨询理论

《高材生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究竟谁是谁非?》by 草子说书

文:草子,图片来自于网络

王猛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四川某地级市的高考状元,被北大最好的专业之一生物专业录取,毕业后又去了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读了研究生。但是就是这样在外人看来无可挑剔的“好孩子”却在最近写下了万字长文,控诉父母“过度关心”,并且长达12年不回家过年,6年前还把父母的联系方式拉入了黑名单。

此消息一出,立即成为了热点新闻,短时间内便聚集了几万条评论。有人认为他是不孝,这么多年的书是白读了,也有人则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

1

记得我小时候也是在父母的高度“关心”之下度过的,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都是由父母来决定。父亲恰好又是学校的老师,于是从家里到学校,我的一言一行便也就都在父母的密切关注之下了。哪句话说的不好,就会受到父母的批评。那件事做的不好,也会受到父母的指正。就连站着、坐着甚至走路的姿势都要严格按照父母的要求进行。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觉得很累。

记得那个时候,我很喜欢吃橘子,而父亲却觉得苹果会更好。虽然我向父亲提出想要吃橘子,但是父亲也基本不会采纳,偏偏就买他认为更有营养的苹果,还规定我每天要吃一个。那个时候家里所有的课外书也都是父亲指定的,从不需要征求我的意见,他觉得适合我看的,就买回来要求我看。即便到了上高中的时候,我仍然没有自主权,记得高三那年的冬天,父母给我买了一件棉袄,棉袄的后面印了一个大大的米老鼠图案,我硬着头皮穿着去学校,受到了同学们的种种嘲笑。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为了逃避父母的控制,我专门选了一所离家比较远的学校。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同样,我选择了一个远离父母的城市。虽然远离了父母很多年,但是我还是隐隐约约的能够感到成长经历对我性格造成的影响。有些时候,这种影响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我的生活和工作,而我却不甚明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于是,我决定花点时间去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心理学的培训班,开始了学习心理学的旅程。

2

在我学习心理学的第一年时间里,我“走火入魔”了。由于我选择学习心理学的初衷就是想搞清楚成长经历对我性格造成的负面影响,于是我对这方面的理论尤为关注。功夫不负有心人,短时间内,我便搜集到了大量关于父母、家庭以及成长经历中的不良事件对性格影响的理论依据,经过对这些理论的分析和整理,我成功的挖掘出了那些深埋在我潜意识中的“创伤”,而这些创伤的背后,大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

那段时间,我的心里充满了怨恨,怨恨父母对我的控制,怨恨他们为了自己的面子拿我和别人攀比,怨恨他们逼着我去实现他们曾经没能实现的梦想。我和父母的关系也一度跌到了冰点,我很长时间不想给家里打电话,有时候即便是打电话也是寥寥数语,或者是在争吵中不欢而散。

在怨恨父母的时候,我自己的心里也是十分的痛苦。我知道,把自己的问题归结到父母教养方式不当上面并不符合主流的文化取向。主流的文化认为,父母含辛茹苦的把子女养大已经不易,不能对父母要求太多,毕竟他们不是教育专家,也没有学习过心理学,而且归咎于父母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违背。但是,这一条条白纸黑字的理论,以及生活中那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却是实实在在的向我展示着埋藏在潜意识里的“创伤”的巨大威力,而造成这些“创伤”的往往就是我们亲爱的父母。

3

我对父母的怨恨大约持续了半年,直到有一天一则新闻的评论让我选择了谅解。这条新闻的内容大体如下:

某女孩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父母对她的日常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每天所有的活动都有明确的时间表,当然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学习。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之下,这个女孩成功的考上了名牌大学。但是,正是这样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考上大学不久却因为某件小事精神失常,住进了精神病院。

在这则新闻的下面,铺天盖地的是诸如“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这样的评论,却没有人去思考女孩父母的过度控制给女孩带来了多少的创伤,而作为乖乖女有无力反抗,只能将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当外界的某些事件触及到了这些创伤的时候,它们被唤醒了,从而导致女孩精神失常。就在我满怀愤怒之际,其中的一条评论却吸引了我: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是鲁迅《狂人日记》中的话,虽然不知道这位评论者的初衷是想表达点什么,但是这句话倒是提醒了我。这,不是一个两个父母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文化的问题。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子女被父母看成了自己的“宝贝”,父母所有的关注点都在子女的身上,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子女,相应的他们也就希望子女举手投足都能满足自己的期望。吃自己希望他们吃的,穿自己希望他们穿的,学自己希望他们学的,嫁自己希望他们嫁的。这就好比自己拥有一块宝石,希望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雕琢。如果子女稍有反抗,便会有人祭起道德的皮鞭进行抽打,或者是父母通过自虐的方式逼迫子女就范。但是这些父母却忽视了一点,子女并不是他们的私人物品,而是需要有独立人格的人。正是这种忽视子女独立人格的扭曲文化,造成了一代人的创伤。

这一代的父母是最无私的父母,他们为了子女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这一代的父母也是最自私的父母,他们为了自己的“欲望”,也可以让子女付出自己的一切。说到底,这一代的父母是最可怜的父母,他们在这种扭曲的文化的影响之下不断上演着虐待与自虐。

这一代的子女是最自私的子女,他们让父母为了自己付出了一切。这一代的子女也是最无私的子女,他们为了满足父母的“欲望”,也付出了自己的一切。说到底,这一代的子女是最可怜的子女,他们在这种扭曲的文化的影响之下不断受着各种“创伤”。

想清楚了这一点之后,我释然了,既然都是可怜的人,何必要相互伤害。如果一定要说是谁的过错的话,我决定归咎于这种扭曲的文化,是这种文化让我们父母的精神虐待和自虐轮番上演,并且造就了一批没有健康人格的子女。

4

原谅了父母之后,我觉得轻松了许多,我开始花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心理学,并且试图找到救赎之路。随着我研究的不断深入,我逐渐感觉到心理学给予我的其实并不是控诉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的证据,而是让我逐渐学会了自我觉知,而这种自我觉知让我开始慢慢地疗愈了潜意识中的一些创伤。

我能够觉知到我性格中的阴暗的部分,我知道它的存在,我理解它的来源,我接受它是我的一部分。当它被唤醒的时候,我知道它醒了,我拥抱它,亲吻它,就像拥抱一个受伤的孩子,我温柔的告诉它,不用怕,有我在,一切都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