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建议你读《思维的精进》

2018-02-01 21:45:03 遇见小星

遇见小星 > 阅读方法

最近读完一本新书,书名叫做《思维的精进》,作者刘sir,前磨铁图书总经理。网上所有关于他的宣传都是这样的:“26岁做总经理,29岁当总裁,33岁融资千万开公司。”《自控力》、《拆掉思维里的墙》、《人生不设限》、《罗辑思维》等超级畅销书都出自他之手……

于是,这么一个“厉害”的人写的书,在我逛当当图书时,跃入我的眼帘,再加上书名起得好——又是“思维”,又是“精进”,自然就被我收入囊中了。

不得不说,毕竟是做图书策划的“老司机”,此书以他本人独特的经历为噱头——高中辍学又复学,本想当个包工头的他误打误撞进入了出版行业,工作短短两三年时间就成为最年轻的总经理,又三年当总裁,再经过极有销售力的文案包装,就成功地唤起了我的焦虑,其结果便是下单。

只是,读完这本书,我却只给它打了三颗星。

为什么呢?因为本书有拼凑之嫌。

虽然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从升级认知到修炼技能再到思维精进,第四章工具篇,可以说逻辑非常紧凑,也符合阅读习惯。然而,里面的内容,拾人牙慧居多,举的例子也浅尝辄止。

一方面后悔买了它,另一方面还是尽力找出它的亮点——毕竟我花了二十多块钱,还花了一个小时翻完,不输出点什么,那就真的是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

在升级认知这一章中,作者提到乔布斯曾说过的一句话:“对一千件事说不,才能对一件事说是。”虽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以少为多”,但因为表达得更生动,所以一下子就记住了。想想我自己,以前无论是制定年度计划还是做别的什么,总是想要很多很多,结果在做的过程中因为精力太分散,最后反而一个满意的结果都没有。经历过教训后,便开始培养“一次只实现一个目标”的思维习惯。

在修炼技能这一章中,作者提到了自控力的培养方法、要刻意练习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等,它们分别对应《自控力》、《刻意练习》和《批判性思考》这三本我都读过的书,我觉得作者只是转述了原作者的话而已,并没有什么自己的观点,便一带而过。只是,有一点,他提到“建立自己的观点是批判性思考的基础”,所以读书不要找别人要书单,而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列书单,并且循序渐进地阅读。

在思维的精进这一章中,他介绍了一个训练讲故事能力的方法:

准备四五个纸盒,每个盒子里放着不同的字条,上面写各种词语。从每个盒子里,抽出一章字条,然后组合在一起,就成了给自己出的故事题目。练习的时候写出几个不同的故事,然后通过不断对比调整,得到你觉得最为有趣、新颖、靠谱的故事。这个方法我是第一次看到,可以尝试一下。

在工具篇中,作者引用了《反脆弱》这本书中的一个观点:越稳定的越脆弱,因为其很难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而那些看似不稳定的,却具有反脆弱性。

举个例子,工作稳定的公务员如果遭遇下岗,将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但一个私企员工,却很容易跳槽到一家待遇更好的公司。

关于如何应对不确定性,塔勒布教授建议人们要利用它而不是躲避它,要像火一样,渴望得到风的加持。有一种策略叫做“杠铃策略”,即采用处在两个极端的方式来处理事物,不走模棱两可的路线。

比如,读书时,可以看无用的娱乐杂志,也可以看复杂的书或者经典著作,但不看平庸的著作。又比如,可以和最接底气的出租车司机交流,也可以和非常优秀的学者交流,但不要和庸庸碌碌的人交流。

杠铃策略是全书给我最大的启发——仅凭这一点,这本书就买得值。

回到最初,我只给这本书打三星的原因是觉得它有价值的地方太有限了。不能因为一本书或许会有某一个观点可能会给我们启发,就去读它。要读的书太多了,而且那些真正的好书可不会只给你一个启发,它可是会冲击你的心灵的。

最后,如果你一定要买这本书,推荐你先去喜马拉雅上搜“超级思维:怎样成为很厉害的人”,先听一两集感受一下,看是否喜欢,再决定——毕竟要花一两个小时去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