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不好喝?那为什么鸡汤文这么受追捧?
文| 一凡
无论你喜欢与否,鸡汤文一直会在,且其中的只言片语,会在每一个时段不胫而走,迅速地流行开来••••••from一凡有话说《鸡汤不好喝?那为什么鸡汤文这么受追捧?》
01 我为什么特迷恋“经典”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这本《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但是一直没有看,原因则主要和我的阅读习惯有关。
总觉得人生苦短,应该集中精神,把注意力放在最值得的事情上。具体到读书一事,当然首先是经典。
有着如此根深蒂固的观念,向来对于在此以外的书,关注的极少,特别是畅销书,当代人刚出的新书。
读书犹如交朋友,至少在我的意识里,老朋友肯定要比新朋友好许多,可以信赖,可以放心地和他交往。
或许你会说我顽固、守旧,甚至太0ut了。只有我理解自己这样做的苦衷,多读经典能少走很多弯路。
02 刻意安排的良苦用心
这次打破以往固有的阅读习惯,是我刻意做出的决定。为了丰富自身的认知体系,吸收新的思想血液。
专注是极有好处,不过弊端也不少。视野的狭窄,思维的僵化,风格的单调,每一样都可能是致命的。
必须要在养成习惯的基础上,敢于突破习惯的约束,常学常新,尝试更多可能,才可避免如上的弊病。
这里涉及到一个平衡的问题,过于厚古薄今,和一味地漠视传统,均不可取,需要依各自的情况调整。
好比人的身体,当你长期食用少数几种食物时,不仅容易造成营养不良的后果,严重者还将得场大病。
尊重孩子
03 内容同书名一样鸡汤
花了极长的篇幅,讨论了读书种类和口味的问题,意在阐明古与今,博与约,应该完美结合的读书观。
接下来,简单介绍下我在篇首所说的这本书,正如她的名字一样,书中的内容也是典型的“鸡汤”文。
需要说明一点,我没有丝毫看不起鸡汤的意思。在我的理念中,鸡汤只是众多文章类型里的一种罢了。
无论你喜欢与否,鸡汤文一直会在,且其中的只言片语,会在每一个时段不胫而走,迅速地流行开来。
区别于散文、小说的架构,鸡汤也有其内在逻辑,她讲的道理往往较浅显易懂,措辞用语更是接地气。
04 尊重孩子的天赋性向
有了鸡汤所要求的基调,书中的每一个故事,不管怎样发散式地描述,却始终能围绕着既定的核心观点。
本书的前半部分,作者着力强调的,是作为父母,如何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需要对他们足够的尊重。
省去了学院派表达时的麻烦,没有抽象的教育理论,和复杂的数学模型,只有一个个活色生香的实例。
这显然是鸡汤文最常用的套路,在煞有其事讲述案例的过程中,直接亮明或巧妙地融合进自己的看法。
读者游走于文章所设的“真实”语境里,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其中,一步步地沦陷,且常常乐此不疲。
足够的尊重
05 珍惜当下是最高真理
如果说前半部分,重点阐述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那么后半部分较多展示的,是夫妻关系、家庭关系。
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个体承受的生活压力加大,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空前脆弱,人的浮躁开始全面化。
夫妻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紧张,仅靠独立、自由、竞争这些普世价值观的干预,根本不足以带来幸福。
某种程度上,人们该考虑回归的可能。多一些对当下的珍惜,少一点向外索取的挣扎,平凡知足感恩。
恰如书中的那句名言“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其给人内心的震撼,至今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