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在寻找一条出路,关于爱与被爱的艺术
文 / 董小琳
--你会不会时常感觉自己缺爱?
--我都孩子妈了,什么爱不爱的。
别急着摇头,我们今天说的“爱”,不仅仅是情人之间那种你侬我侬的情感,而是一种更宽泛的定义。
比如说,你全情投入地做了一份报告,期待提交给老板后能得到肯定。结果却石沉大海,发了邮件后就杳无音信。你鼓起勇气向领导问起报告的情况,对方只“嗯”了一声,没有任何评判。想想自己熬了几个通宵的付出,一阵失落感袭上心头。
这,也是一种“缺爱”。
爱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对待,是彼此的真心付出。感受到对方的“爱”,能让自己获得满足,体会幸福。
我们今天一起来读的这本书,就叫做《你要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作者是当代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让·克罗德·里昂德。他被誉为法国不可多得的心理畅销书作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这本书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与著名的《爱的艺术》齐名,为我们全面揭示——爱的真相。具体指导我们如何爱,才能活出独立、自信、内在平衡的自己!
前几天,有则新闻让人看了扎心:
高考状元,北大生物专业,美国Top50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在常人眼里,这是标准的“人生赢家”。但在这些光鲜亮丽的标签背后,却是王猛私生活的失控与一地狼藉。
他用万字来控诉父母,而在明眼人看来,没有单方面的责任,所有的问题都是双方共同铸就的。不知读了心理学博士的他,在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时,会做出怎样的判断?
如果是你,会斥责王猛的不知感恩,还是父母的教养不当呢?
在本书中,作者为我们的人生划出了三个维度:未来、现在和今天。
对于未来,我们的生命有各种可能。一般来说,人们会通过设定目标,畅想愿景的方式,对现在的自己产生影响。
对于现在,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无论好与坏,接受与否,都是已经没有悬念的事实。心灵导师埃克哈特·托利提出:人要“活在当下”。如果你曾经做过类似“专注”的训练,一定能够体会到那种来自内心的真正宁静,从而获取继续前行的力量。
对于过去,仿佛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会有两个极端。或者“往事不要再提”,或者“苦苦守着回忆”。然而无论哪种,如果处理不当,都会对现在以致未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就拿王猛这件事来说,孩子长大成才后,仍对过去的一点一滴耿耿于怀,甚至决定了今后的人生走向(选择读“心理学”)。虽然表面上他不回家过年,把父母拉黑,但那些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梗,没有一刻离开过自己。十几年,心中埋着对最亲之人深深的恨,如何能过好自己的人生呢?
而在报道中,父母的一句话再次证明了“过去”对于不同人生的影响:
儿子为何老揪着过去不放?
也就是说,即使父母同意过去的行为有不当之处,也是可以“翻过去”的一页。而不必像王猛这样一直“揪着不放”。
让·克罗德·里昂德在书中说:越是在艰难时刻,越需要回顾过去的人生,而不是简单的谴责。
如果王猛与父母有机会坐下来,从幼年的一点一滴去梳理,将过往的误会尴尬一一解开,会怎样呢?
肯定不会是现在的结果。
打开自己,用心体会。只有拥抱内在的真实,才能超越自我。
正面过去,才会拥有完美的当下,以及充满希望的未来。
传说火烈鸟是永恒的存在,
在火中一次次轮回重生,
穿越时间与空间,不死不灭。
她是冲破羁绊的欲望之兽。
无论多么狂暴,重生之后,一切归于平静。
愿王猛能浴火重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