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旅店偷窥情侣上床30年,这片是真人真事?
暗中观察一个人的私生活,似乎成为了某些人的特殊爱好。
比如去年我给大家推荐九把刀的《楼下的房客》,
可谓是大尺度惊艳上映,
电影借偷窥为主题来展现这个世界的荒诞。
而今天给大家安利一部现实生活里,偷窥长达30年的真人真事——
偷窥者
Voyeur
这是来自网飞的一部纪录片,
根据一起震惊全美的偷窥事件改编。
在上世纪60年代,一个叫杰拉德·福斯的男人,
在美国丹佛购买了一套有21个房间的汽车旅馆。
但,他真正的目的并非做生意,而是用于偷窥他的客人。
在这21个房间里,有12间被杰拉德特殊处理过——
他在这些房间顶部的天花板上,安装了假的通风口。
乍一看,这些通风口并无异常之处。
可实际上,杰拉德在顶层的阁楼里,
可以透过它们清楚窥见房间的全貌。
有多清楚呢?杰拉德形容了一下。
我向通风口中窥视,能够看到整个房间,而且最棒的是卫生间也能看到,里面的洗脸池、马桶,以及浴缸……
无论是卫生间,还是房间的每个角落,都被他一览无余。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在旅店里被杰拉德偷窥过的人数,多达2000人以上。
而且如此行为,持续长达三十年之久。
竟然,一直都不曾被人发现。
半个世纪过去了。
如今,杰拉德却希望将这个秘密公布于众。
偷窥案件已经过了诉讼期,很多被偷窥的客人也都死去。
现已78岁的杰拉德,不想由于自己的死,让这件事情永远消失。
于是,纪录片《偷窥者》由此诞生。
但本片并没有把镜头只对准杰拉德,还有一人也是主角。
他就是,纽约的著名记者,盖伊·塔里斯。
两人的渊源,从一本叫《邻居之妻》的书开始。
书里搜集了大量性文化资料,对床事的描写十分露骨,
作者甚至亲自去体验。
那时的美国,性还没有那么解放,所以本书一出版,争议声不断。
曾今在电视节目上被女观众当面大骂:
你这个恶心的老头。
但杰拉德看到这本书后,却很仰慕盖伊的才华。
并且,他还深信盖伊一定会成为自己的知己。
不知是谁给了他勇气,
杰拉德写了一封长信,希望盖伊能撰写关于他偷窥事业的报道。
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
是的,从那时起,杰拉德就希望自己的偷窥行为被铭记。
因为,他从来就不认为自己是偷窥狂。
他知道这种行为不光彩,但他可是抱着研究的心态。
每次偷窥后,他都会拿笔对过程进行描述。
当然,“性行为”是它研究的重点。
他会把男女双方的身份,体貌特征,先做一个细节描绘。
接着是羞羞的过程,会详细到几分几秒。
最后,他还会附上自己对于两性关系的看法与结论。
每到年末,他都会做一个年度总结报告。
什么肤色,是同性还是异性,喜欢什么姿势?这些都有数据。
在1973年,他观察了296次性行为,有195次是白人异性恋,最喜欢男上女下,不过只有33次,女性达到高潮。
而第二年,在329次性行为中,他又总结出——
12%的男女性欲旺盛。62%的情侣或夫妻,性生活频繁。22%性欲低下。3%则基本无性生活。
很显然,他把偷窥当成了性学研究。
你可以说,这是他欺骗自己的幌子,
但对盖伊来说,这恰恰是吸引他前往一看究竟的原因。
接到长信后,他就去了杰拉德的旅馆。
并与其爬上阁楼,欣赏了一场情侣间的性爱。
这场表演有惊无险,盖伊探出通风口的领带,差点就暴露了他们。
然而,由于杰拉德不肯在报道中透露真实姓名,盖伊最终表示拒绝——
这不符合我们纪实报道的理念!
于是,两人的第一次合作告吹。
但他们没断联系,杰拉德还是会把自己观察到的,与盖伊分享。
偷窥者也逐渐看到更多,人情冷暖,人性善恶,都被他尽收眼底。
比如,
性生活背后无情的交易,
短暂欢愉过后人的孤独与绝望。
还有很多众生相
有个房客,抱着一桶肯德基,在房间里狂吃鸡。
他一边吃,一边用旅店的床单擦拭油腻的双手。
杰拉德当即就怒了,直接在阁楼骂出声来。
客人也被吓到了,但他在观察之后,
以为声音来自于窗外,杰拉德这才逃过一劫。
初尝整人滋味后,杰拉德便一发不可收拾。
他在每个房间的衣橱里,各放了一个手提箱。
然后,在住客入住时,故意告诉他们,
有人曾在旅店房间落下装有巨额现金的行李箱。
几乎每个人,回房间后都在找那个箱子,并试图撬开它。
他们不知道上面还有双眼睛,在盯着看。
现在,这栋偷窥者旅馆已被铲平。
杰拉德年事已高,但他想倾诉,希望秘密见光。
终于,《纽约客》动了兴趣,
因为他们觉得杰拉德的偷窥笔记,确实很有研究价值。
倒不是性学方面,而是他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写这篇稿件的,当然也不是别人,正是盖伊。
经过了几次长谈,盖伊便准备动笔。
但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一直有问题存在。
因为,资料基本上都来自杰拉德的笔记日记,可以说是他的一言堂。
里面有些细节,真实度是存疑的。
比如,书里的内容和事实有出入——
偷窥根本达不到30年。
杰拉德1969年才当上了旅馆老板,他的偷窥日记却从1966年开始。
杰拉德的解释:
大概是我把6和9搞反了吧。
还有,偷窥日记里最精彩的一个「凶杀案」,假的。
警察局资料记载,符合描述的凶手案发生在十几公里外的另一间旅馆。
杰拉德的描述,纯属对新闻的二次加工。
即使有这样的偏差,但盖伊的文章还是发了。
争议再所难免,很多人把它当成故事读,感觉还不错。
但当事人却不满意,他认为文中透露了自己的财产隐私,会威胁到他的生活。
从偷窥别人,变成被别人窥视,他显然没做好充足准备。
盖伊却早有预料,面对批评应付自如。
面对老朋友杰拉德的不满,也有所表示。
并且,他已开始下步计划,把这个故事成书出版。
虽然他经验丰富,但他肯定想不到这部书让他名誉扫地。
《偷窥者的汽车旅馆》一出版,便收到铺天盖地的差评。
舆论攻击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其一,就是人们觉得盖伊的行为,有失道德。
他知道杰拉德在做犯罪的事,可并没制止,也没有报警。
在最该发声的时候,他却选择沉默,
现在又来说这件事,显然另有目的。
其二,就是盖伊的文字,真实性遭到了严重质疑。
《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还特意给他发了质问邮件。
盖伊没有核实清楚,就选择相信,并出现了差错。
他文字的公信力,就这样丧失了。
这对于,一个非虚构作家来讲,是致命的打击。
杰拉德撒谎了,他并不值得别人相信。
而盖伊,也不知为何丧失了职业判断。
显然,美国民众对于偷窥者,几乎是零容忍的态度。
片中提到的一起的新闻,就很能说明问题——
2009年,美国体育主播艾琳·安德鲁斯在住酒店时,
被跟踪者拍下裸照和视频并传至网络。
艾琳随即将跟踪者和酒店告上法庭,进行索赔和维权。
一年之后,法庭宣判:
艾琳打赢了官司,获得了7500万美元赔偿,而跟踪她的人被叛入狱20个月。
偷窥是一种无形的霸凌。
而把受害者个人隐私曝光到媒体上,等同于毁了一个人
时隔十年,再次回顾2008年初发生的「艳照门」事件。
在男女双方你情我愿的情况下,我只想说,
冠希哥,你也是受害者啊。
电影去我公众号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