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间 2018.1.22.

2018-02-07 08:19:20 大连趁早

大连趁早 > 书评

《读书时间 2018.1.22.》by 大连趁早

阅读书目

【读书笔记】文聪

梁实秋《雅舍小品》——男人

不知道梁实秋先生到底是有多厌恶男人,写男人的脏写的我差点把口中正在嚼的鸡胸吐出来,本来就难以下咽,读着读着更是恶心的要死。语言也是十分诙谐,说男人脏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男人的一双脚多半是天然的具有泡菜霉干菜再加糖蒜的味道。还有“逐臭之夫”喜于脚上藏垢纳污之处往复挖掘,然后嗅其手指,引以为乐…画面感太强不忍直视。接下来还狠狠批斗了男人的懒、馋和自私。言辞激烈,却句句切中要害说到实处,但私以为时代在发展,梁先生还是有些偏激了,还是要相信世间的男青年们不脏不懒不馋不自私,否则要广大单身女青年如何解决七大姑八大姨老催的个人问题呢?

【读书笔记】琳琳

《写作这回事》

斯蒂芬热衷于观看电影,一次有个奇妙的想法,把自己看过的电影情节写下来,(那时候他还不知道那是侵权)装订成书,带到学校去售卖,很受同学欢迎,当天就卖出了36本。后来他在《里斯本周刊》打工写稿子,古德先生的一段话让他十分受用:你写故事时,是在给自己讲故事,你在修改时,主要工作是拿掉不属于故事的内容。写作时要关上门,改稿时要敞开门。换句话说,你开始写东西时为自己,往后东西就要出门见人了。你一旦有了故事,把它写好——总之尽量把它写好——它形成之后,就属于所有想要看故事的人了。

【读书笔记】方方

《黑羊效应》191-242完

受害者走出困局,重建自我

认识原因:黑羊是承压团体的牺牲品;越多人坚持的观点越有可能是错的;如果境况不改变,只会让团体再发一次神经,犯下更大的错误,结果受害的可能只是黑羊自己。

改善方向:黑羊和屠夫群都不一定有错,都不应被指责;寻找解释或原因对于治疗并无作用;黑羊效应一旦形成便一定会受伤,能做的就是减少伤害而不是杜绝受伤。

如何重生:主动寻找出口;自己愿意让阳光洒下来,静静等待时间的治愈;换一个角度重新诠释受害的伤痛经历;大脑有趋于负面思考的本质,唤醒愉悦经验可以有效对抗创伤记忆;不要期待别人的道歉与补偿;不要问自己做错了什么;承认自己的受伤和败落;不畏低潮,接受低潮,再度爬上来;重视身体治疗和精神治疗结合;尽可能地让自己越来越强大,继续过好自己的幸福生活。

关心黑羊的方式:要放下别生气这种安慰话反而会激怒他;心理防卫机制已经用尽,如果不愤怒就只能忧郁;渴望有人相信他,站在这边支持他;黑羊无需忍耐,可以愤怒但不要报复。

【读书笔记】sun

《耶路撒冷三千年 》

公元305年,戴克里先退位时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东方的新皇帝是伽列里乌斯,他用斧头和肢解加大了基督教的力度,而西方的皇帝则是君士坦丁提乌斯,一个强壮的、在约克称帝的伊利里亚士兵。已经得病的他此后不久便去世了。公元306年7月,大不列颠的罗马军团拥立了他年轻的儿子君士坦丁为皇帝。而他将用一个决定改变世界历史进程和耶路撒冷的命运。

【读书笔记】希阳

《太平轮一九四九》

但是随着国共时局吃紧,将近千人的生死,也就随着政治局势草草结束,最后太平轮船东中联公司抵押了两艘轮船,赔偿受难者,但是金额不尽如意,该公司也以破产收场。太平轮的惨案正式无疾而终,所有来往证词、文件多半留在上海。台湾省议会档案室存有台湾诉讼文件与赔偿记录。

【读书笔记】阿仔

【读书笔记】

《先前的风气》—事关唐朝的三个问题

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读李浩的《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想到的三个问题。

1.皇帝攀亲:有句老话叫“穷人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皇帝也不免俗,李世民攀老子,太上老君。天龙成就高祖刘邦的那个爱情时刻,刘邦不是人是天子。朱元璋攀宋代大儒朱熹,朱熹成为跨时代的明朝讲师。今天也流行攀亲,有的省去攀炎帝,有的攀王公大臣,攀诸子百家,乃至小说里的人物也攀一攀。发掘历史文化是好事儿,但要有尊重的心态,心态不对就是儿戏!

2.由史官而史馆

史官类似爵士位,是世袭。唐代之前,史是是制约帝王言行的,防止帝王乱说乱干的。帝王本人是不能看的,诸葛亮也怕史,所以诸的办法就是不著史,因此三国中只有蜀无史。唐之后方向坐了调整,功能由制约改为服务。如今的地方志,地方首长差不多都担当着撰写委员会主任,这样的志,谁会看?

3.唐朝怎么统一?

唐朝安史之乱之前的统一,存在着多个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并存并容,并突出保持自己名族文化特征的问题。安史之乱之后,国家的统一制度松懈,很多问题就突出了,还是有待进一步研究。

【读书笔记】于小姐在达里尼

《小团圆》

她也不过这么怙惙了一下,向来不去回想过去的事。回忆不管是愉快还是不愉快的,都有一种悲哀,虽然淡,她怕那滋味。她从不自找伤感,实生活里有的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光就这么想了想,就像站在个古建筑门口往里张了张,在月光与黑影中断瓦残垣千门万户,一瞥间已经知道都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