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铸造健全的人格(读书笔记)

2018-02-10 08:19:06 九月飞飞1979

九月飞飞1979 > 读书笔记

  有教师称赞一学生为出类拔萃之辈,有例有证,某次考数学之前,该生亲戚找到学校,告诉她,她的父亲在半小时前因脑溢血突然去世了。该生痛哭起来,这时候教师来了,先埋怨该生亲戚不该在考试之前把这种消息告诉孩子,“因为这样她会考不好”,然后鼓励学生“放下思想包袱”结果这位学生便没有即刻去医院向父亲告别,而是参加了考试。“结果她取得了85分,如果不告诉她,肯定是100分!”教师惋惜地说。

我到现在也没能理解这件事,我想不明白,也说不明白,为什么竟会有这样的“佳华”为什么学校里还在培养这样的学生,我为这样的事感到耻辱。

  这位学生在考场上解她的数学题时,她的父亲刚刚告别人世几十分钟,她在骤然失去亲人的情况下,仍然能安然地去争取一个85分,而她的教师也可以这样把一次考试看得比与亲人的告别更重要,这是多么可悲可叹的事!这岂不也该写入《儒林外史》了吗?

  《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中,那个做了三十七年秀才而未及第的倪霜峰,竟先后卖掉了自己的四个儿子,实龄 五十四岁,考了二十多次秀才的“童生”范进,在科场上百折不回,考试回家,“家里已经饿了两三天”。老娘说“我已是两眼饿的看不见了”。读书读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读书读得家破人亡衣食不继,这是旧时代读书人的可怜可叹之处。但读书读到六亲不认,教师和学生都把考试分数看的高于一切,悠悠万事,唯此为大,那么,其后果就远远不是一个“高分低能”所能概括的了的了。旧时代,做官的人还有“丁忧”,“丁艰”那一套,读书人还得讲一个“孝道”如今不是一切都可以不要了?

  也常常听到教师的先进事迹,他们为了学生的高考,如何把自己没满月的宝宝丢给别人带,依然地上班,为了不少上一节课,如何没有赶上为老人送终;为了解决一个学生的思想问题,晚上如何把五六岁的孩子一个人关在家中,等等。这些教师,自以为这样做事壮烈牺牲,慷慨赴难,殊不知他们这样做也是一种忘恩负义,也是缺乏人性的表现。宣传这样的人和事,就是对青少年进行反人道,反人性的教育。

  教育应当培养学生懂得美,懂得善良,教师自己必须有爱和善良的情感。培养这样的情感,未必需要很高的物质基础,我们在自诩为礼仪之邦时,不能以为那只是“君君臣臣”一类的政治纲常,更应当注意到的事人与人的关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怎么就不是仪礼呢?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健全的人,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即使他有一个极高的“分数”对社会对家庭而言,完全可能是一个废物。

1987年,我因撰文主张重视情感教育,主张“把人道主义写在我们教育的旗帜上”而获纠,当时有“运动家”如获至宝,言辞批判,上纲上线,整起人来轻车熟路,心狠手辣,所幸只过了三五个月就灰飞烟灭。十几年过去,这些拒绝人间温情,主张残酷斗争的“铁血知识分子”正因老病而感寂寞......所以想到,有些问题,本不需要讨论,如果大家都能有独立人格和健全的情感的话。

读后感:读到此篇文章时候,刚好在一位同事儿子的学校宿舍发生了一起学生之前纠纷,而严重伤害的事件,受害人生死未卜。也联想到之前连载的《天骄之殇》中有关药家鑫,马加爵等报道,还有不断上演的因为手机游戏,网络游戏造成家庭不和,继而产生极端的行为的事件......这样的事情也许持续发生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度,到底是怎么呢?

为何在当下,我们国家正在日新月异,与时俱进的时候,我们前景宽阔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们却苦苦的挣扎于学校和家庭之中,迷恋在虚拟的世界不能自拔?

教训实在是太多了,而每一件事情总会热闹一阵子,总会有很多有识之士来做一些反思和指导,但是时间却往往让人们淡漠这一件件血的教训,仍然继续着那样的教育生活。所以继而又开始这样的事情的不停的上演!文中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情感教育。真的是说道了痛处,点子上了!我们的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是基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无私的爱,尊重,要在一起互动和交流,而如果只希望孩子在学校能完整的成长,是决不太可能的,当前的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是很明显的,指导思想有明显的缺陷,有些学校可能会好一些,比较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更多的学校往往只会注重知识的传输,注重分数!这样的负面的影响是持续的,而如果我们的家庭教育不能去弥补,去扭转和化解,反而去推波助澜,也许孩子在一定时间里体现不出来什么问题,但是也许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爆发出来,让你大吃一惊,后悔莫及!所以,我们家长要注意孩子每个时期的心理变化,不能只以成绩来衡量,掩盖一切,需要智商和情商的共同成长。

而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文中所提及的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直到现在,很多人的思想都还是局限在这上面,当然你要立足于社会,想要改变命运,不好好学习,不好好读书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有个前提是,你不能因为读书把情感需求都不要了,把人读成了机器人一样,即使你读的书再多,你获得的学位再高,你可能除了拥有一定的财富以外,你还有什么呢?没有健全的人格,你就会变的像“行尸走肉”一样,也会变得很危险。

而我们的教师被所谓的有些虚高的宣传所蒙蔽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俯首甘为孺子牛.....要怎样怎样无私的风险.....其实也是反人性的要求。教师也是人,虽然在道德层面的要求确实要高一点点,但是不能说是神化教师形象,让教师做出完全力所不及的付出,舍弃正常的生活乐趣来面对工作。其实,如果回归教育的正规,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应该是相互都很快乐和幸福的,会是一种学生自我的肯定,和教师的付出的满足感的体验,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会亲密,浓烈,但是当前的教育中却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事情,师生之间出现了很多矛盾和隔阂,甚至到了暴力冲突的现象!这些的根本的原因是如何的?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总而言之,我们当前的教育中确实存在着人文教育缺失的问题,精力过多了放在了知识获取,或者说直接一点,放在了竞争激烈的应试教育上!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适当降低对应试层面的要求,多多关注一下学生除了学习以外的东西上,反而 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只是在当前的体系中,谁有这个魄力来做这样的事情呢?

而我觉得作为家长,第一位的要培养孩子的健全的人格,如何做人还是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