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故事之魏徵——舌头的力量(上)
文|大唐遗少
上一篇 杜如晦(下)
目录 凌烟阁浮沉录(目录)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靠脸吃饭,有些人靠手吃饭,而有些人,靠舌头吃饭。
“万水千山纵横,岂惧风急雨翻,豪气吞吐风雷,饮下霜杯雪盏。”
——摘自《天龙八部》主题曲
集诸子百家之长于一身的纵横家苏秦、张仪,凭着他们那根三寸不烂之舌游刃于列国之间,纵横万水千山、吞饮风雷霜雪,成为历史上两道独特的风景。
在他们的感召下,千百年来,拥有一副好口才,几乎成了所有人年少时的梦,我也不例外。
我曾效仿《九品芝麻官》中包龙兴对着大海狂练“说技”的模样,对着家乡的一条小河疯狂说教。结果很惨淡:包龙兴“说”的大海潮起潮落,而我的小河,却依旧风平浪静。
舌头不争气,手不灵巧,脸又指望不上,于是我软弱下来,选择了平凡,但一千四百年前的魏徵(魏征),纵然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也在不断告诉自己:要坚强,要出人头地。
魏徵,凌烟阁廿十四功臣排名第四。
曾祖父魏钊,北魏义阳太守、陵江将军;祖父魏彦,北魏光州刺史;父亲魏长贤,北齐电留令——和杜如晦一样,魏徵的祖先们也是一路走低,十四岁的他所能够面对的,是家徒四壁,和落魄中的一片凄凉。体弱多病的爹娘,不顾少年魏徵撕心裂肺地泣血挽留,先后去了另一个世界,魏徵成了可怜的孤儿,留守着一个残破的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一千多年以后,俄罗斯的普希金告诉世人。
魏徵悲伤过后,远离俗世的烦恼,踏入幽静的道观,将房门紧闭,开始疯狂读书。
逆境中的魏徵告诉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读书。
精通道家学说之后,魏徵开始贯通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并最终崇拜上了纵橫家苏秦、张仪——有时聪明,是被生活逼出来的。
不想成为儒家的道家子弟,不是好的纵横家,魏徵暗下决心,这辈子要凭一颗脑袋一根舌头,纵横天下。
说是一种本能,说到点子上是一个本领。所有说到点子上的人,无不具有深厚的思想。魏征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将自己读成书呆子,也没有被自己思想压趴下的人。他想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源源不断地倾泻出来。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对倾泻的对象。他知道,遇到对的人,会将倾泻物当宝物;遇到错的人,会把倾泻物当排泄物。
大业末年群雄争霸,魏征走出道观,投奔武阳郡丞元宝藏,在其麾下做了一名秘书。后来元宝藏举兵反叛大隋,并与瓦岗的超级人物李密书信往来,遥相呼应。李密对元宝藏这个人不怎么看得上,却看上了他写的书信。不过诚实的元宝藏告诉李密,这些书信都是一位高手口授的。
元宝藏说的这位高手,就是魏徵。
李密立刻被好奇充满,亲自派人去请。天真的魏徵认为自己找到了理想的阶梯,从此可以步步高升。他开始精心准备。
几天以后,面对大人物李密,魏徵带着浓厚的感恩之情,滔滔不绝地阐述了助力瓦岗政权、经济、军事腾飞的十条原则。
李密边听边点头:魏徵,你真能瞎白活!
在李密的眼里,真正懂管理的人,普天之下,只有他自己——李密对魏徵“说”的形式连连称奇,但对于他说的内容,一并舍弃。魏徵自此被李密无限期“雪藏”。
在错误的时间内,遇到了错误的倾泻对象,魏徵生平遇到了第一次打击。
魏徵想出人头地,却被李密拿罩子罩住,他只能曲线救自己。一次小范围聚会时,魏徵瞅准机会,拉住长史郑颋的手,提出了一举消灭宿敌王世充的具体方案,满心希望郑颋能够转述给李密听。
早已看破红尘生死,看穿人间百态的郑颋看了看仍执着于名利的魏徵,笑了。
魏徵又一次找错了倾诉对象——郑颋在瓦岗军溃败之后,随波逐流到了洛阳郑王(王世充)府,并在李世民进攻洛阳时,向王世充提出辞职申请,打算随波逐流到寺院。王世充一生气,让郑颋的脑袋搬了家。看淡一切的郑颋,在行刑时赋诗一首:“幻生还幻灭,大幻莫过身。安心自有处,求人无有人。”胸怀大志的魏徵,想去指望胸无大志的郑颋,只能又一次让他失望。
瓦岗军被王世充击败以后,失望的魏徵,跟随着失意的李密,投奔了意气风发的李渊。历史似乎迎来了新的转机,魏徵重新振作起来,打算在长安城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可现实情况是,大唐的雄鹰实在太多,整日在长安城上方盘旋,他势单力薄,根本飞不起来。
此处不能飞,自有能飞处,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止一颗向高处攀爬的心——魏徵打算前去山东,劝降李密旧部徐懋公(即后来的李世勣),只要立下大功,一定会得到大唐高层认可。
作为曾经的同事,魏徵对徐懋公的为人一清二楚。虽然李密已经降唐,但徐懋公却还在犹豫,他执着地坚守一方旧土(北邻窦建德,西接王世充,南抵长江,东达海疆),就是希望有朝一日,李密能够回来。
魏徵此行就是要准确无误地告诉徐懋公,李密,是不会回来了。
魏征找到徐懋公,短暂寒暄过后,开门见山:魏公李密建立了庞大的瓦岗帝国,眼看着就要攻占洛阳,消灭王世充,进而称霸中原,他似乎距离称帝,也就一步之遥。可一眨眼功夫,历史的天空风云突变、电闪雷鸣,李密如折翼的雄鹰,断爪的猛虎,看似十拿九稳的帝国梦想一朝破灭,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天命不可违。“神器之重,自有所归,不可以力争。”
将军你心怀忠义,坚守贞节,北拒窦建德,使其不敢南侵;西抗王世充,使其不能东扩。可这一切,都是暂时的。
魏公李密雄才大略,最终竟被王世充击败,现在你所面对的不但有王世充,还有窦建德。他们狼狈为奸,合起伙来霸占你的一亩三分地,是迟早的事。
不要在犹豫了,相信我,投降大唐吧!趁着还有机会。
徐懋公被彻底说服,他一面派人去长安接洽,商讨投降事宜,一面开仓运粮,接济处于苦难中的淮安王李神通(李渊之弟)。
李神通为什么处于苦难之中?因为军事才能可以忽略不计的他,正被窦建德的数十万大军蹂过来躏过去。
对于夏(窦建德建立的政权)、唐之间的战争,徐懋公先前一直保持中立,现在公然给李神通运去粮草,等于向窦建德公开自己的最新身份。窦建德得知后火冒三丈,他本来准备与徐懋公和平相处,但现在看来,已经不可能了。
魏徵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他终于找对了倾泻对象——只不过是在错误的时间内。
文|大唐遗少
上一篇杜如晦(下)
目录凌烟阁浮沉录(目录)
上一篇
目录
已是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