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戏法”看中国历史和社会——鲁迅杂文《现代史》(原文及随想)

2018-02-22 17:38:01 枫桥渔火

枫桥渔火 > 读书笔记

原文很短,在此贴上:

鲁迅《现代史》:

从我有记忆的时候起,直到现在,凡我所曾经到过的地方,在空地上,常常看见有“变把戏”的,也叫作“变戏法”的。

这变戏法的,大概只有两种——

一种,是教一个猴子戴起假面,穿上衣服,耍一通刀枪;骑了羊跑几圈。还有一匹用稀粥养活,已经瘦得皮包骨头的狗熊玩一些把戏。末后是向大家要钱。

一种,是将一块石头放在空盒子里,用手巾左盖右盖,变出一只白鸽来;还有将纸塞在嘴巴里,点上火,从嘴角鼻孔里冒出烟焰。其次是向大家要钱。要了钱之后,一个人嫌少,装腔作势的不肯变了,一个人来劝他,对大家说再五个。果然有人抛钱了,于是再四个,三个……抛足之后,戏法就又开了场。这回是将一个孩子装进小口的坛子里面去,只见一条小辫子,要他再出来,又要钱。收足之后,不知怎么一来,大人用尖刀将孩子刺死了,盖上被单,直挺挺躺着,要他活过来,又要钱。

“在家靠父母,出家靠朋友……Huazaa!Huazaa!”变戏法的装出撒钱的手势,严肃而悲哀的说。

别的孩子,如果走近去想仔细的看,他是要骂的;再不听,他就会打。

果然有许多人Huazaa了。待到数目和预料的差不多,他们就检起钱来,收拾家伙,死孩子也自己爬起来,一同走掉了。

看客们也就呆头呆脑的走散。

这空地上,暂时是沉寂了。过了些时,就又来这一套。俗语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其实是许多年间,总是这一套,也总有人看,总有人Huazaa,不过其间必须经过沉寂的几日。

我的话说完了,意思也浅得很,不过说大家HuazaaHuazaa一通之后,又要静几天了,然后再来这一套。

到这里我才记得写错了题目,这真是成了“不死不活”的东西。

随想:

这篇短至六百余字的杂文实在是鲁迅作品里的沧海遗珠,虽然一直被人们忽视,但它的成就实不亚于鲁迅那些脍炙人口的小说。这篇《现代史》看似离题,写的是当时社会常见的“变戏法”,实则以“变戏法”为中国历史和社会的缩影,揭露出中国社会历史中某些本质的东西。

鲁迅杂文常以生动的故事来说理,鲁迅讲的故事之所以能成为映照整个中国的寓言,正是因其故事选择上的精当,细节上的丰富,以及寓意上的深刻。《现代史》中的“变戏法”是一个当时人们司空见惯的活动,而经过鲁迅的笔描写出来之后,我们就看到了寻常事物里包含的许多东西,文中的“变戏法”可总结出以下特点:

一、表演和谋利

变戏法分两种,一种是人训练动物来表演,另一种是人通过道具自己表演,前者如我们现在街上还能看到的“耍猴”,后者就是所谓的魔术。人们对不同寻常的事物总是会怀有好奇心,变戏法的人正是利用这种好奇心来吸引观众,在观众面前表演一番,其目的自然让观众掏腰包,为了能赚更多钱,他们常常中止表演,让观众付钱后才继续。

二、欺骗性

变戏法虽然常常让人们看得啧啧称奇,但它本身是一种欺骗观众的把戏,是一种障眼法。所以变戏法的人往往不让观众近距离观看,也不愿让观众知道他们是如何变的 ,结果便是“看客们也就呆头呆脑的走散。”

三、花样百出,轮番上演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戏法的种类千奇百怪,变戏法的人也走了一批又来一批。这样,变戏法就一次接一次来前来上演,观众们也一次接一次前往观看。

说完了这几个特点,我们就能看出小小的“变戏法”其实是关于中国的大寓言了。鲁迅给文章取的题目是《现代史》,那么变戏法首先是对中国现代历史的隐喻,鲁迅生活的中国正值国家政权动荡、军阀混战的年代,政府换了一次又一次,然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无不是争权夺利、剥削人民,在丑恶的目的下却总是要打着为了国家、为了百姓的旗号,统治者的那些愚民政策不正是变戏法吗?

其实不只是“现代史”,中国古代历次王朝变更,每位皇帝的治国方法也在不断改变,然而专制集权不变、人民受压迫的地位不变,这不是变戏法又是什么。一代代中国老百姓就成为了戏法的看客,即使起义推翻了旧政府,结果也只是换了变戏法的人。可以再想想当代。

不谈历史政治,其实“变戏法”的寓言同样可以隐喻社会的许多现象,那些为了利益而做出的虚伪的、形式主义的事情,正所谓“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试举几例:

某贫困县一领导曾多次出现在当地电视台上,在镜头前亲自劳动、体恤人民,被称赞为清廉爱民的好官。结果去年查出贪污被捕。

某些选秀节目的晋级选手节目组早已内定,评委只不过是鼓鼓掌,说几句好听的话把他们选上去。为了节目效果选手往往个个都有“悲惨身世。”

教育部领导来我校评估,学校制定一整套严厉执行的规则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并让我们在社交平台传播学校“优质形象”。

简书某些创作者利用规则及身份之便,大量写作空洞无物的文章并冠以“霸气侧漏”之标题,然而竟能上首页被多人点赞。

……(不需再举例了)

诸如这种现象,在中国无时无处不在,鲁迅用一个“变戏法”就把它们的虚伪和丑恶暴露出来,这是属于鲁迅的犀利眼光。

读鲁迅常常感叹,从鲁迅的时代到今天,他所批判的中国和中国人的许多方面,似乎没有一丝变化。这么多年过去,戏法换了,变戏法的人换了,看客也换了,只有其中的虚伪丑恶没换。

现在人们依旧往往只是各种“变戏法”稀里糊涂的看客,有时我们可以识破戏法,选择不看,有时却由不得我们不看,甚至还会成为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