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读书小结

2018-02-23 15:41:04 vivivim

vivivim > 阅读方法

2017年真是花了蛮多时间读书,不太喜欢看电视,除了看抖音、玩游戏,也就有了不少时间来看书。算了一下,2017年一共看了97本书——15本商业投资、6本历史、20本社科哲学、7本科技、3本传记、46本小说散文。

商业与投资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作者:彼得·德鲁克)★★★★★

1984年的书,今天读起来依然受益良多。第一部分非常系统地介绍了七大创新来源;第二部分中最受用的是,作为新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第三部分从具体的战略打法切入,阐述了4个最常用的创新战略。创新是有章可循的,不是匹夫之勇,而是经过审慎的分析,有目的、系统性地寻找到机会,并有章法地加以实践获得的。攻守双方最终获胜的一方,虽然有运气成分,但更多还是看谁真正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并能知行合一执行到位。创新是个套路。

Principles: Life and Work (作者:Ray Dalio)★★★★★

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月。很多箴言,关于管理的内容居多,适用于公司,也适用于生活。要真诚地看待自己和外在,明白你所关注的对象到底是怎样运转的,哪些地方有缺陷,之后又如何改进。

笑傲股市 (作者:欧奈尔)★★★★

一好友推荐,欧奈尔是成长股投资的大拿,很有料的一本书,值得仔细读,认真体会的好书。

孙正义:未来的机遇在哪里 (作者:井上笃夫)★★★★

孙正义的传记,看过之后就会明白为何他会投马云,当时看起来那么不着边际的一个人和一件事,孙正义第一次见面就坚决要投,因为他们太像了,同样的敢想敢做,不怕困难。

逆向管理:先行动后思考 (作者:埃米尼亚·伊贝拉)★★★★

大多数培养领导力的书籍都会总结优秀领导者的优点和特征,却不会告诉我们如何做才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本书强调行动的重要意义。作者伊贝拉认为思考方式源于过去的经历,如果想让自己具有领导者的思考方式,首先要像领导者那样行动,先去做领导者该做的事情,才能发展出相应的思维。

贼巢 : 美国金融史上最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 (作者:詹姆斯·B.斯图尔特)★★★★

之前看过《门口的野蛮人》,KKR几家机构收购纳贝斯克的疯狂有了些了解,大概了解了垃圾债券在其中的作用,最近读《贼巢》,对垃圾债券带来的1980s的疯狂有了更多了解,无法无天的内幕交易让人瞠目。没有价值就是没有价值,破灭只是早晚的事情。

创新者的窘境 (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很经典的一本书,核心探讨的问题是—成熟企业在遭遇某种形式的市场变化和技术变革时为什么无法继续保持其行业领先地位,论述了破坏性技术的存在如何让那些良好管理的公司遭遇滑铁卢,并给出了企业如果应对破坏性技术的一些方法。

需求 : 缔造伟大商业传奇的根本力量 (作者:詹姆斯·B.斯图尔特)★★★

其中的内容体系并没有超出德鲁克的创新理论,大致总结了需求创造过程中的重要要素,从总结归纳的角度是有价值的,值得快速翻看一遍。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作者:吴晓波) ★★★

吴晓波的确做了一件好事,记录下来过往的商业故事,读者不会强求在其中看到他的深刻洞见,我想他一定有,但不一定见诸白纸黑字,我们只要看到那个时代、那些人和事,至于个中滋味自我领悟就好。只是从素材上并没有比大败局多出什么,倒是多了不少报纸、法规的整段整段的摘抄,有点坑。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作者:埃里克·施密特)★★★

如果用三个词来概括这本书,我想是文化、战略和创新。目标是创新,文化、战略是手段。有了好的文化,会吸引来优秀的人才,在正确的战略基本原则下,创新就有点水到渠成的感觉了。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作者:邱国鹭)★★★

内容上稍微有点散,组织的没有那么严密。一句话概括本书:寻找好行业中便宜的好公司。最重要的是如何判断一个行业和一个公司的品质。对行业而言,竞争格局的分析判断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公司是否有定价权,能否轻松地把钱赚了。对公司而言,则要看其是否有差异化竞争的能力和优势。

商业模式全史 (作者:三谷宏治)★★★

从销售方式、生产方式、资金和盈利模式列出了商业模式的发展历史,虽然介绍的不太详实,但提及了诸多商业模式。可以看到商家触达用户的方式越来越多样性;生产方式也越来越灵活,云计算、众包和众筹的发展降低了成立公司的门槛,未来生产方式会更加创新多变。从创新密度来看,资金方面的创新是最不频繁的,盈利模式如果以“免费+收费“模式来概括,也没有那么频繁的创新。从实践创业的角度来看,多在获客、产品价值和生产方式方面下功夫,盈利模式可能还是在成熟模式基础上采用微创新的方式更稳妥。

一胜九败 : 优衣库风靡全球的秘密 (作者:柳井正)★★★

书的内容还是偏管理的, 不过我看起来实在是无感,体会不到企业经营者的感受。不过从这本书里面,还是能看到日本企业经营者的成熟和自信,在海外扩张和品牌建设、文化输出方面都做的很出色。

腾讯传: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 (作者:吴晓波)★★

不知道是腾讯没有故事,还是吴作家没有采集到这些素材,全书中充斥大段行业大会的原文、很多类似百度百科和公司about页面的内容。感触最深的是,腾讯和他的联合创始人的故事再次印证了《异类》中的结论,机会是属于那些timing刚刚好的人,不管是比尔·盖茨还是马化腾。

麦肯锡方法 (作者:艾森·拉塞尔)★★

不到2个小时翻完了这本书,书名改为《在麦肯锡工作的方法》更合适,全书稍微能看的就是第一部分了,我竟然买了这本书。。。

历史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作者:茨威格)★★★★★

新世相推荐。那些伟大的时刻和勇士。茨威格的文笔流畅、自然、朴实。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作者:熊逸)★★★★

洋洋洒洒近300页,都在说孟子第一篇梁惠王篇,着重阐述了孟子政治观的核心——民本思想和仁政,篇中也夹杂了熊逸先生对历史的看法—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想要穷根究底颇要费些功夫。

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 (作者:熊逸)★★★★

主要讲“公孙丑篇”。孟子的政治哲学主张仁政,人生哲学主张性善,这本书依然以此为中心。

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 (作者:熊逸)★★★★

在宋宋世纪婚礼这一天,看完了孟子他说这个小系列的最后一本,主要讲滕文公篇。读经读史,要时刻保持警醒,时光久远,我们习以为常的很多东西可能并非原貌,古书的很多细节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经常挂在嘴边的孔孟之道、孝道,其本来含义经过历朝历代,可能早已变了味道,擦亮双眼吧,少年。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 (作者:熊逸)★★★★

全书的核心是想说明儒学到底是什么?儒学的核心是在政治,并不像现在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是什么讲做人、讲伦理的,而且儒家的政治思想核心并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主要体现在《论语》当中,而是体现在《春秋》里。理解儒家,首先要理解我们所说的是什么时代的儒家,我们学习历史,经常听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其实秦朝之后中国已没有封建。秦朝以前的中国是封建社会,秦朝以后是专制社会,这两种社会形态有着本质的不同,权利选择下,儒家思想也就有了不同的诠释,儒家思想有一个重要原理是“推己及人”,比如我们都熟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父子天伦是儒家眼里的核心人际关系,君臣关系倒在其次,这样的思想到了专制时代是非常可怕的,专制社会需要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些都不是秦汉之前儒家思想的核心。

巴黎烧了吗? (作者:拉莱·科林斯、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

二战解放巴黎之前的两周,谢天谢地,肖尔铁茨将军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社科与哲学

台北人 (作者:白先勇)★★★★★

先生的文章真好,每一篇小文都鲜活。看尽新台北人的过去、现在、生与死。 经历了清末、民国、北伐、抗日、内战,新台北人带着过去生活,有人还在这过去里,有人半推半就着现在。只消一代人,这些记忆就淡了。

第三种黑猩猩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

通读全书后,我对一个数字印象很深,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只有1.6%,这些差异中大部分又是垃圾DNA信息,真正决定我们体征和行为特征的遗传差异应该更小,但是就是这少许不同,却造就了“成就”上的大不同。凡事都要找到最关键的部分。然后是时间的作用,人类和黑猩猩分家足足有600万年,然而人类真正步入快车道却是在4万年的时间里,这4万年人类开始加速进化,并最终成为地球的征服者,人类在进化中的这点差异,使得克罗马侬人最终取代了尼安德特人,步入大跃进时代。这个发展过程有典型的幂指数增长特征,进化差异带来的效果叠加,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显著。结合1.6%的差异,底层重要差异因素+时间发酵=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作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 ★★★★★

读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书,或者说读很多苏联时代的书,会觉得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和我们很像,感觉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大概也是这样的反应和应对。读这本书让我想起发生在北京2003年的那场非典,我们是这场巨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亲历者,然而我们也并不知道具体情况,政府拿到了哪些信息?信息如何传达?如何变成行政命令?那些受害者治好了吗?他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我们就是这样容易分类,将人们分成“我们”和“他们”,他们怎么样,我们总不会太过关心。非典已经过去15年了,没有什么关于非典后的纪实文学作品问世,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链接文章,讲了非典后遗症患者的一些生活,读这篇文章我哭了, http://www.360doc.com/cont #邪恶并非实际的物质,而是缺乏善良,就像黑暗仅是缺乏光亮。

西班牙旅行笔记 (作者:林达) ★★★★★

2年前去过巴塞罗那,不过因为行程安排,没有再去西班牙的其他地方,尤其是迷人的南部地区。年初规划今年的旅行目的地,西班牙毫无疑问是列表No.1,于是也一直在找关于西班牙的书,先是读了大名鼎鼎的《丧钟为谁而鸣》,之后就读了这一本,我太喜欢这本游记历史小说了,西班牙地处非洲大陆最南端,比利牛斯山横亘在法西边界,直布罗陀海峡连向北非,与古罗马隔海相望,古罗马人——西哥特人——摩尔人,基督教——阿利乌斯教派——天主教——伊斯兰教,在这片土地上轮番上演,怎能不吸引人?

生活十讲 (作者:蒋勋)★★★★

这本书是根据蒋勋先生在90年代做电台节目时谈到的十个话题,加以整理成书的。我特别喜欢其中的“新信仰”、“文学力”和“爱与情”这三讲。

未来简史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这可能是2017年最热社科类图书吧,这一本书在精彩程度上我觉得略逊于《人类简史》,少了论证,多了猜想。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智人究竟有何不同,得以征服世界;第二部分描述人类如何凭借超强的虚构故事能力,开天辟地,不同历史阶段,科学和宗教如何化解矛盾共同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第三部分则是对人类新宗教的探索讨论,当自由意志不存在时,人类将选择怎样的信仰之路。

自达尔文以来 (作者:]斯蒂芬·杰·古尔德)★★★★

不仅仅是进化论,前半部分以人类和一些奇特生物的进化阐述了进化论的一些基本观点,而后的寒武纪大爆发和二叠纪大灭绝介绍了S形增长曲线(投资界最爱的对数增长),后半部分的笔墨基本留给了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发展历程的反思,种族歧视、性别歧视、通俗行为学如何统一在生物学决定论下,而完全忽视环境因素。最近刚好看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自然生存法则和企业创新和投资如此相似。

稀缺 :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埃尔德·沙菲尔)★★★★

我们总会经常感觉工作很忙,时间不够用,最近读了《稀缺》一书,从稀缺心态的角度来看稀缺是如何发生的,稀缺会造成哪些后果,最后也给出了应对稀缺的一些建议。 稀缺的坏处不止是表面的资源不足,更严重的问题是会带来管窥心态以及沉重的带宽负担,而带宽负担则会降低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执行力。

我们如何思维 (作者:约翰·杜威)★★★★

有益的部分在于对思维过程和思维要素的论述,高质量的思维过程应该如何进行,而质疑是保证质量的重要因素。后半部分主要与教育学相关,没有看的很细。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作者:卡尔·纽波特) ★★★★

真正进行深入的思考变得好奢侈。联结文化已然是社会效率的毒瘤,没事儿就发消息和开会,省了发起人的事,却是对收信人时间的莫大不尊重。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目标和时间负责任。我觉得这本书最好的使用方式是,针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和生活状态,设计一套能够充分保证深度工作的时间计划,并坚持执行。

通往奴役之路 (作者:哈耶克) ★★★★

书名就是本书的核心观点,从制度、法律、经济、组织多个角度都在论述一件事情——socialism意味着奴役。

格局决定结局 (作者:严定暹) ★★★★

这本书算是学习《孙子兵法》的入门书。做事讲求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时制”讲究自然的时序以及随着时序变迁对相关人、地、事、物的掌握与配合;天大、地大、人亦大,把握人心脉动,方可随机应变,与时更新;最后是修心,将即为千军万马,静以幽,正以治。总结下来,四个字,时、势、心、将。

奇石 :来自东西方的报道(作者:彼得·海斯勒)★★★

不如江城好看,可能是短篇很难承载太多洞见。我们是如此不一样的存在。

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王小波)★★★

我看的这个版本内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地方,可能是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有点距离,没太多共鸣。只有最后的写到个人尊严的部分,我才觉得有点意思,不过也就止步于此,因为类似的内容在太多人的书中都看到过。

权力 : 为什么只为某些人所拥有 (作者:杰弗瑞·菲佛)★★★

kindle的推荐,快速扫了一遍,定性为成功学书籍更合适,不太感冒,但也不妨碍从这本书梳理出一些脉络,如何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在积累经验和资源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塑造个人形象。再次强调写作是多么重要的技能。

沙郡年记 (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

透过文字去感受自然,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讨论土地伦理。文字不错很流畅,不过观点大多不能赞同。我还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物种去拼命扩张,并没有什么错,如果错了,也是错在这样的做法可持续性差了些,即便如此,我也相信生态系统这个大循环会有反馈机制来钳制和调整。作为动物,我们自身是没法控制扩张欲望的。

情感暴力 (作者:加藤谛三 )★★

很没有营养的一本书,日本人的书翻译成中文又是啰里八嗦。大概就在讲隐藏在表面善意下的情感暴力。

巨婴国:国内心理学家系统透视中国国民性 (作者:武志红)★★

如果不是因为被禁,我应该就不会有任何欲望打开这本书,鄙视自己的好奇心。一个心理学家写出这么强烈bias的书,实在很难想象。

万万没想到 :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作者:万维钢)★★

春节回家的路上,快速扫了一遍。前两部分可看,第三个部分没啥意思。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思维误区,《思考快与慢》的子集;第二部分介绍新型成功学之刻意练习,与《异类》等书籍的内容较相似;第三部分是很浅显的关于科学方法的科普,恰巧最近刚看完《自达尔文以来》,关于对科学的认识,两本书的深度相差甚远。整体是个拼盘书籍,没啥意思。

旅行,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 (作者:吉姆·罗杰斯)★★

作者经历传奇,不过书真的不那么吸引人。

科技

黑客与画家 (作者: Paul Graham)★★★★★

本来没有期待这本书如此有趣,看到中间开始感叹总是有人如此有远见,比如对于手机发展的看法,对云计算的看法,从技术逻辑、用户角度入手,非常有根基的分析。我很后悔没有在本科读这本书,让每个学CS的人都更知道何为良质、何为好的创造。英文版首版是在2004年,中文版首版2011年,时隔七年,黄花菜凉了多少轮了,悔。

大教堂与集市 (作者: Eric S. Raymond)★★★★

细致阐述了开源社区是如何运作的,分散在各地的人们如何通过网络和社区规则,通力协作,打造出活力四射的技术产品。区块链其实大体也是这样的一个开源社区,只不过非要加上虚拟货币和一个二级交易市场。#如果你有正确的态度,有趣的事情自然会找到你。

从莎草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2000年 (作者: 汤姆·斯丹迪奇)★★★★

一本社交媒体的历史书,至少让我们能身处当下,不大惊小怪。

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 (作者:黄有璨 )★★★★

剔掉文字的不尽优美,前半部分的内容非常不错,对不熟知运营的人群来说,会有不少收获。

娱乐至死 (作者尼尔·波兹曼)★★★★

本书出版于1985年,阐述了电视声像作为元媒介取代书写文字的过程。全书的核心观点是,表达思想的方式将影响所要表达的内容,形式影响内容,电视将一切严肃和不严肃的话题变成了娱乐。抛给我们的问题是,我们关掉了电视,打开了手机。手机带给我们什么信息?这些信息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文化的呢?

游戏改变世界 : 游戏化如何让现实变得更美好 (作者:简•麦戈尼格尔)★★★

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都让人忍不住要反驳,实在是很偏激。完全混淆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所以全书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积极心理学的部分,人类如何才能找到幸福,尤其是持续的幸福。

直播:平台商业化风口 (作者:李亚、武洁、黄积武、黄硕)★★★

工作的关系翻到这本书,对了解直播行业的大概情况是有帮助的,不过在行业竞争格局的分析上还比较浅。

传记

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 (作者:安德鲁·霍奇斯) ★★★★

这可能是我读过的最难读的传记,因为这大体是一本介绍图灵研究工作的传记,图灵的生活只是穿插其中,大量关于数学、逻辑学、生物形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脉络体系介绍。

三大师传 (作者:茨威格)★★★★

虽然是讲三大师,不过从篇幅来看,显然直抵人性最深处、极端体验人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绝对重点。诗人是时代的诗人,巴尔扎克的激昂、狄更斯的人情温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矛盾皆因他们身处的时代。只有通过痛苦我们才能学会热爱生命,生命只有在受苦受难之中才更有意义。

硅谷钢铁侠 :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作者:阿什利·万斯)★★★★

喜欢看传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去发现不同寻常的人身上的不寻常之处。贯穿全书和马斯克的创业历程,他真正突出的地方是,将复杂的物理概念与商业计划相结合的能力。

文学与小说

步履不停 (作者:是枝裕和)★★★★★

真好看的书,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烦恼,这世间如果有一件事是确定的,这件事就是人生从没有完美,时间也从不停歇。#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下一站,天国 (作者:是枝裕和)★★★★

渡边一郎观看自己70年的一生过往,对自己的评价是——爱慕虚荣、缺乏行动力、轻率肤浅。看到这三个词心里一震,这会是我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吗? 我没有看过是枝裕和的这部电影,也就自在逍遥在文字里。这本书和《寻梦环游记》有异曲同工之妙,是枝裕和在讲我们这一生留给自己的记忆,《寻梦环游记》是讲别人记得我们什么。这就是一段关系和链接,我们记住的是生命中最难忘的一段链接,别人记住的是和我们的一段往事。Relationship。

奇迹 (作者:是枝裕和)★★★★

大导演的书,读起来就像看电影一般,画面感十足。因离婚而分隔两地的兄弟俩,平淡的人物和生活,也要努力创造奇迹。#一定要逃离乏味的人生,哪怕是用荒谬的方式。

巨人的陨落(1、2、3):世纪三部曲1 (作者:肯·福莱特)★★★★★

超级好看的历史小说,德国、英国、俄国、美国几个家庭、几位男女的故事,比单纯的历史描述更吸引人,一战之前各国的情况和人民的生活就这样呈现。

世界的凛冬(1、2、3):世纪三部曲2 (作者:肯·福莱特)★★★★★

太好看的历史小说,通过每个国家的工作、生活看整个二战爆发的大社会背景,之前了解的二战历史在小说中都鲜活起来。

巨人的陨落(1、2、3):世纪三部曲3 (作者:肯·福莱特)★★★★★

终于把世纪三部曲看完了,9大本,小4000页,拿起就不想放下的一个系列,终于在柏林墙倒掉的1989年11月结束了。

银河帝国1:基地 (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

果然是经典,这套书在书柜中放了很久,最近终于开始看了,后面的阅读计划一定会受影响了,根本停不下来,先把基地系列痛快看完。

银河帝国2:基地与帝国 (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

果然是拿起来就停不下,5月份就交给阿西莫夫了。帝国实在不是对手。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 (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

我最近总在想之前读过的科幻小说其实大多不怎么科幻,绝对都是现实主义作品,银河帝国就是典型。

银河帝国4:基地前奏(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

基地这本稍微有点拖沓,不过还是蛮精彩的。

银河帝国5:迈向基地(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

心理史学的建立过程实在写的太长太长了,加起来得有小1000页,哈里·谢顿你受累了。

银河帝国6:基地边缘(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

盖娅大boss(原来是超级云存储和云计算)终于露面了,最近半个月的基地系列也快告一段落了。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

历时20天,终于把基地系列的7本看完了,最喜欢前三本。

幻夜 (作者:东野圭吾)★★★★

白夜行的续篇,东野圭吾书中的女性,正常的少,大多受过创伤,心机满满,推动整个犯罪节奏。这本也差不多,不过结尾部分蛮精彩的,我都以为男主醒悟过来了,没想到还在为女主铺路,哎。。。

放学后 (作者: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的早期作品,两个大线索的交织、一重一轻。结果轻轻的那个却夺了人命。有趣的结构。#成年人的事件,就不会那样复杂,尽管有各种不同的事件发生,却几乎能以色、欲、财这三原则予以解释#

虚无的十字架 (作者:东野圭吾)★★★★

在kindle上读的第二本书,还不错,真相并没有那么精彩,但是死刑和无期到底是不是对的惩罚方式,再犯率如此高,我们所相信的监狱系统是否仅仅是个虚无的十字架?沙织和史也的忏悔可能是最好的方式,但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勇气去面对自己呢?

拉普拉斯的魔女 (作者:东野圭吾)★★★

6.5分吧,这个世界是物理规则驱动的。自私的基因为了让自己传播下去,塑造了我们的行为和感受,真的是这样吗?真的不是这样吗?

浪花少年侦探团 (作者:东野圭吾)★★★

几个短故事,美女老师带着一帮小朋友断案的故事,很有点柯南少年侦探团的感觉。

信 (作者:东野圭吾)★★★

没有歧视和偏见的世界,那只是想象中的产物。人类就是需要跟那样的东西相伴的生物# 没有案件、没有悬疑,通篇是对人性的拷问,作为杀人犯的家属,如何与这世界相处,作为杀人犯本人又如何来赎这个罪,作为被害人家属又如何化解心中的仇恨。每个人选择自己能承受的方式活下去吧,毕竟伤害就是伤害,事情没有办法回到最初。

神探伽利略 (作者:东野圭吾)★★★

这个汤川系列不太有趣,没有了东野圭吾最擅长的犯罪心理和推理部分,纯玩科技流,不好看。#无论科学文明如何发达,人心也不会随之进化,就会变成这样#

独居的一年 (作者:约翰·欧文) ★★★★★

年岁越长,越能体味文学的好和治愈。透过作家笔下的活生生的人,来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人和人性,让我们更包容。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非黑即白那样简单。就像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我们只是勇敢地在向前走。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新世相版本,国内的书如果都做成这样的材质和手感,对于读者就是大幸事啦。一直都没有看过红楼梦,看到新世相出了便于随身携带的版本,毫不犹豫出手。跃然纸上的鲜活人物,让人如何不爱这部小说,难怪会有红学,从文学和社会角度,都有太多可挖掘的。

异乡人 (作者:加缪) ★★★★★

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人到最后什么事都会习以为常。

威尼斯日记 (作者:阿城) ★★★★

这本书是阿城在威尼斯居住两个多月写就的一本书,阿城的文字那么有魅力,平实流畅,娓娓道来威尼斯的好。

三个胡安在海边 (作者:郑宸)★★★★

很棒的一本纪实游记,这就是生活,有卑微、勇敢、失落、爱情、自由和约束。人是自私的,都期盼自己的世界日新月异,别人的一成不变。这样,当他们想缅怀为换取日新月异而失去的,就化身为旅行者。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吉米·哈利)★★★★

文字超级朴素,一个兽医视角的乡村生活,有丰富的人,有各种动物,读起来舒服。不过我看的电子版,只有1/3章节,不过确实挺有趣的,看似平淡的生活,却有滋有味。

美丽新世界 (作者:阿道司.赫胥黎)★★★★

我不要这美丽新世界,宁愿要这痛苦的生活。

死亡区域 (作者:斯蒂芬·金)★★★★

没太看过斯蒂芬的书,只看过电影《危情十日》,挺恐怖的。这部小说和我想的斯蒂芬·金一点都不一样,约翰尼脑中的死亡区域呀,看的爱恨交加,这份先知解决了一个杀人犯,一个丑陋的政客,挽救了众多高中生,可是却和自己最爱的人擦身而过,他们已经尽力而为了。

无声告白 (作者:伍绮诗)★★★★

很好的一本小说,作者非常有才华,第一部小说就非常流畅。1970s,那个时代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不算典型,却知微见著。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家庭教育和夫妻沟通,人生有时为何会失败的如此彻底?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海明威)★★★★

海明威参加过西班牙内战,在那样一个左右翼如此极端的年代,卷入一场别国的内战,读这本的时候,我总在想海明威到底会是怎样的想法呢?很多有名的作家都经历过西班牙内战,比如乔治·奥威尔,属于托洛茨基-左翼,然而战后的奥威尔写了著名的《动物农场》和《1984》。《丧钟为谁而鸣》把所有场景集中在炸桥之前的3天时间,国际纵队和游击队、2对男女和十几名游击战士,他们害怕死亡又无惧死亡,他们觉得自己是正义一方。国内介绍海明威总是会冠以一个立场,反法西斯主义,从这篇小说,我更多感觉到对战争的反思,他没有立场,长长的篇幅没有直接描写任何一个右翼人物,没有太多批判,这就是战争吧,尤其是一场内战,只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选择他们未来生活方式的一小站,没有正方也没有反方。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海明威)★★★★

人人都道海明威的好,乞力马扎罗的妙。我却觉得好遥远。只有两个貌合神离的男女和荒野拉近了距离。

世上最美的溺水者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新世相推荐。大海和荒漠,荒诞的各种想象,杂糅着各种疯癫的任性。

一句顶一万句 (作者:刘震云)★★★★

人物超多,表述略絮叨,但我喜欢他们凡事都要倒腾个理字。#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我要想不清楚这一点,也活不到今天-巧玲#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作者: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kindle绝对是读小说的神器,春节前休假在家,肆意地享受慵懒的时光。欧维这个男人平凡,保有近乎苛刻的生活准则,他的一生在纸上跳动,为何生活、为谁奋斗、与这世界如何相处。固执可爱、行将被这数字时代抛弃、坚持坚守的他。

皮囊 (作者:蔡崇达)★★★★

笔下的小镇生活生动有力量,这就是生活。在春节回老家之前读这一本,心情很复杂,在外皆是浮萍,唯有家才是心之所属,顶着这副皮囊,前行。#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写在人生边上 (作者:钱钟书)★★★

清明小假期去云拿红河州玩耍,此行最后一站是建水古城,住在听紫云客栈,客栈翻修了当地的古宅,在天井围起的院子里读了这本《写在人生边上》。#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譬如梦#

如何让女人免于心碎 (作者:半岛璞)★★★

读起来很难过的一本书,16个故事,都是女人过的不那么好的故事。#不适合我这样的拿着保温杯的油腻中年。

摆渡人 (作者:克莱儿·麦克福尔)★★★

没太多感觉的一本书,这算爱情吗?#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过错#

孤独深处 (作者:郝景芳)★★

只读过北京折叠,实在有些盛名之下,伪科幻,北京从来一直都是折叠的。

蟹工船 (作者:小林多喜二)★★

冲着林少华买的这本书,对小林多喜二此前也没有太多了解,没想到林先生还会翻译这么左派的文章。小书中包含两个故事,蟹工船和为党工作者,都是讲无产阶阶的惨痛生活,完全没看出什么文学味,没有一个人物让我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