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事丨《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学习笔记
第一章 故事
故事是有关永恒和普遍的形式。
——罗伯特·麦基
我在学习创意写作书系这套丛书之前非常讨厌煽情类的电视节目,因此我很少看这类电视节目。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小视频在社交媒体广为流传。那些煽情小视频把我烦的呀。
不过开始学习之后,开始关心另外一些东西。发现了一个问题。这种小视频点击率超高。看来是我的问题,我不喜欢的东西,大多数人恰恰是喜欢得不得了。
进而想到了公众号。发现那些十万加的推文一般也是煽情的。
好文章、好文章、好文章。
什么是好文章?
原来就是这种我特别烦的文章。这也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好文章无须华丽辞藻了。而且不管是电视节目、小视频、推文等等,遵循的规律都是一样的。
故事就是故事,不管什么媒体只要是讲故事,所遵循的基本原则都是一样的。最近几个月我就一直在重看一些电影,受益匪浅,感觉电影所用的表现手法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
所以的故事都具备共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都是按某个特定的原则组织起来的。
记得电视台记者采访我之前跟我说过要深挖。当时我就想,你是挖煤的吗?还深挖?
这一章就给了我这个答案。
任何一个想充分挖掘故事叙述潜力的人,都要发现这些原则。一个成功的故事叙述者应该充分了解故事的基本理论和框架。忽视它们,就是在和人性进行一场注定失败的斗争。而掌握它们,你将在任何媒体中赢得广泛而热情的听众。
我就是那个忽视它们的人。而且,我还不知道我忽视了什么。
自两千三百年前亚里士多德创作《诗学》以来,故事的奥秘就如同大街上显眼的图书馆,众所周知。
话虽如此,我却不知道,真是可怜。
1
故事观念根深蒂固
科学发现,人们在构思故事的时候,大脑右额叶上一个糖块大小的区域特别活跃。研究人员把这个区域称之为故事叙述部位。
估计我们练习写作就是在训练这块区域,使其构思故事的能力越来越熟练。
还是科学研究证明,人们理解故事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读故事,比罗列事实,使我们记忆更加精准。
2
故事的根基
人物是故事的动力,人类的期望和需求推动故事发展,并决定故事发展方向。
故事从一个充满欲望的人物开始,他努力克服成功道路上的各种障碍。这就是故事的结构。
主人公——困境——解决困境
下面是一个关于故事的定义:
当人物遇到错综复杂的情况,而他又不得不面对和解决时,行动就发生了,故事正是由一连串这样的行动所构成的。
一系列的行动
一系列的行动,叙事开始。叙事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大事记。
为了使故事拥有更大的意义,故事叙述者需要精心选择和安排材料,这个就是情节。
情节,就是一系列有意安排的事件,以揭示戏剧的主题的情感意义。
情节就是:为什么。
叙事加情节就是故事。
讨人喜欢的人
推动故事发展的人就是主人公。
主人公最好是英雄和可爱的人,就是写坏蛋也要写可爱的坏蛋。
困境
困境是吸引读者的唯一因素。
只有能够推动故事发展的困难才能吸引读者。
困境就是欲望。
困境越大,故事越大。
我的文章中就缺乏困境。
解决困境
改变世界或者改变自己都可以用来解决困境。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悲剧性人物更容易引起共鸣。我本人就属于这种人。怪不得飞翔在北方让我写回忆录。
好吧。
才明白该写什么。
3
故事的影响
令人感动的故事和情节紧凑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才会吸引人。
总结
这一章让我知道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样的悲剧性人物也是吸引人的。
我就是这种人。
今天我知道回忆录该写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