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

2018-02-24 17:59:10 萌叉叉大人

萌叉叉大人 > 电影评论

近几年也被安利了不少的国产纪录片,多以风光和人文民俗类型为主。

而《舌尖上的中国》(下面简称“舌尖”)系列纪录片的出现,让不少观众对央视爸爸的印象改变了不少。

在主题宣传和现实记录的重围中,“舌尖”讲述的风味与人情仿若一阵清流。

它在b站上,也一度成为大伙的“年度下饭神剧”。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2012年,纪录片“舌尖”的突然走红,引起了人们对国产纪录片的高度关注。

它的出现,也对于央视纪录片在国内的推广程度提升了N个台阶。

不少国内外的观众看完节目后还专程跑到感兴趣的地方,“寻味”剧中美食,“品味”中华文化。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第一部的“舌尖”,在豆瓣上取得了9.3分。

然后第二部,虽然只有8.4分,与第一部还是可以比肩的。

到了第三部的“舌尖”,豆瓣评分大跳水,截止发稿前,只有可怜巴巴的4.8分。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既然换了导演,我们就忘了“舌尖”这个ip,应当以新的目光去审视“舌尖3”所探究的节目模式。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从南到北,从古至今,只为一口锅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看完第一集的朋友,都感觉自己被强行安利了一口锅。

就选题上,介绍“厨具”的变化与发展,这个选题一点毛病都没有。

想要吃到美食,就必须知道美食是用什么工具炮制而成。

此处聚焦的不是材料、配料和煮法,而是炊具、厨具。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尤其是“七灶孔”这个选材,更加让我感悟到中国人在制作美食过程中,“就地取材”的无穷智慧。

当然这一集的素材,也和第四集的选题“宴”存在了“景情交融”、“相互呼应”的地方。

就有点像是写作文时,素材与素材之间的“心照不宣”。

第四集主要是介绍“宴”与食物,而第一集中“七灶孔”的使用,也是为了“宴席”的顺利。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能被“舌尖”选为素材,就好比妃子被皇上翻牌宠幸一般,是一件欢天喜地的事情。

透过这种大众且免费的传播的模式,可以打开自身的知名度和普及度。

期间,最值得欢天喜地、捧腹大笑的,莫过于“花打四门”的失传与复兴的故事。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想知道,真正唤醒“花打四门”这个技艺的,到底是舌尖的节目组,还是他的徒弟。

故事本身的逻辑,我是真的不想深究了。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不是所有的带货能力,观众都可以接受。

别拿ip说事,当人物故事的体量超过了美食本身的意义,“舌尖3”大概可以改名成“舌尖上的铁锅”、“舌尖上的中医”。

真想去景德镇买个盘子,以表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不然没有美器配美食,你们又得说我是一个俗人,没有精神层次的追求。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还想去买章丘买个铁锅,我觉得自己煎黄花鱼难吃,是因为锅不够深。

这个坑,真是挖大了,挖深了。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舌尖3”的选材真是无所不至,“三无”口红的出现,令许多观众难以让人信服。

本以为中药口红,会是一个爆点,毕竟现在的口红化学物质太多了,舔多了对身体不好。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而中药口红走的“佛系养生路线”,未必能像卖了一辈子“稀豆粉”的木翠一样,被大众欣然接受。

节目主打的亮点与观众的G点,难以谋和的时候,就是考验节目组智慧的时候。

你要另辟蹊径,还是自掘坟墓,有时候,他们是一条路。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空山无食,食得其反,何以觅食

看过“舌尖”的朋友,都把它当成下饭剧。

然而美食纪录片游离在美食之外,没有了初心,却染上个人烙印,大众何以全盘接受?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在介绍藕的这一块,其实切入的角度挺好的,说的是采藕的过程。

既然要介绍美食嘛,必然得说一说它的采摘过程,这样才生动、有趣。

其中还涉及到了中国人民的劳作方式,知道有“南稻北麦”,却不知还有一个“藕”,也算是知识的扫盲了。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食材被借喻着人们对心中所期待的美好,也算是一种升华与点题。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只是,故事听多了,意义感受多了,美食的镜头就像“狼来了”一般。

听一个完整的故事,换得两三食物的镜头——冇瘾。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明明是两个“藕”的故事,中间却偏偏“离经叛道”的说一下“清沟鱼”的故事。

是不是在水中的故事没说完,就不能把“藕”的故事讲完整。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全藕宴”这一部分,也让我们看到了久违的“食物制作”镜头。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只是一个大全景后的特写,就有点儿差强人意了。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食物拍糊难道是为了赋予观众更美好的想象力?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前景的运用或许是为了展示拍摄技艺的高超?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主体食物的不对焦,是对了突出美食的周边。而非美食的本体?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连借口都帮忙“舌尖3”想好了,我也是用心良苦。

看一部剧,也是不容易。

从物到人,聚焦冷暖,感动中国

如果在介绍美食的过程中,可以感动到你,让你流泪,是不是就不枉此行了呢?

我们都知道,在电影界,票房卖的好四大类型之一,除了情怀,除了白日梦,除了重工业,就剩一个“失恋”与“分手”。

“舌尖3”的萌点,大概是想延续“乡愁”的泪点,说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看,今天“扣扣 舌尖上的中国”,不就上了热搜了?

“舌尖3”,充斥着政治任务的影子与国家的意识形态的踪迹。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舌尖3”拍的美食,都很注重个人在食物里面所起的作用,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第五集的“舌尖”,说的是人生理念与美食文化的融合。

你以为说的是美食,其实说是人物价值观念的传播。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随手截取的小标题,到底是以小见大,还是大同小异的操作呢?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舌尖3”非常注重以“人际关系”为媒介。

这一点,在以“宴”为主题的第三集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除了纵向的饮食文化传播,“舌尖3”还涉及了横向的发展。

“舌尖3”在某些历史文化知识的科普上,还是挺争气和解气。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最近批评“舌尖3”的声音是真的不少啦。

怎么说好呢,红到一定的国民程度,批评的声音自然就会多了,毕竟关注度高了。

欲戴其官,必承其重,想要延续“舌尖”的ip,必然得承受的住压力和批评。

没事,还是多看看书吧,只看“社会学”和“民俗学”是不够的,再看看“生物学”和“历史学”。

《看完舌尖3,伤心的我今晚吃不下饭了......》by 萌叉叉大人

想看你摔倒的人,很多。

想扶你起来的,也很多。

所有的恶意与不解,其实只是善意的另外一种别致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