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结构丨《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学习笔记

2018-02-24 20:53:08 王殿波

王殿波 > 阅读方法

《第二章 结构丨《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学习笔记》by 王殿波

第二章 结构

艺术完全在于语言的组织。

——菲利浦·杰拉德

这本书的观点吧,一直就在挑战我对写作的固有看法,开始我还真就不习惯,不过慢慢的也就习惯了。

看这套丛书别的不说,自信心那叫一个爆棚。

畅销书,这个词我每一次看到内心都不由得扬起波澜。谁不想写出一本畅销书?对畅销书作家也是羡慕不已。有时候也会觉得他肯定是一个天才。

这本书可不认为畅销书作家是什么天才。并且非常不客气的说畅销书作家对辞藻华丽与否并无感觉,有些时候连比较优雅的措辞都编不出来。

这倒让我想起来《三体》这本书,我一直就好奇这样的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看。

此书给出的原因是结构。

畅销书的成功关键是,作家懂得如何去组织故事的结构。而掌握结构需要的是布局和管理才能。

结构、结构、结构。

既然华丽的辞藻没有什么用,那么为什么高中语文让我们背诵《荷塘月色》哪?

原来“那亭亭的舞女的裙……”我们根本就没必要背诵。对于《三体》的不屑也正是因为学生时代背诵的那些诸如《荷塘月色》里面那些辞藻的影响。

1

构思结构

结构比逻辑更容易看得见、摸得着,好些作家会创作视觉指南,即文章的结构图。并通过这个图来理解文章结构。

我感觉这有点像思维导图的逆过程。在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我就发现了那些名著似乎有一些我的文章没有的东西,只不过那时候不知道是什么。现在想来肯定就是结构。

这种图表一般由三角形、矩形、椭圆形图案,以及圆形、勾叉标记组成。图表将故事主线标注出来,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的寻找简单的讲述方法和最自然的表现途径。

这里有最简单和最自然两个词。我为什么看着这么扎眼,因为我写东西太啰嗦。自认为喜欢海明威的我真是不好意思。

在构思阶段,可以把故事的行动用弧线画出来,将A画在一端,将B画在另外一端。如果A是问题,那么B就是答案。问题要和主人公的欲望有关。

2

设计图

当我还是个新手作家时,我往往会写到中间部分才能弄清楚文章的结构。刚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计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写到哪儿,简直太随意了。但是这种写作方法效率很低,我经常钻进死胡同,浪费了不少时间。

这好像在说我。我就是写到哪儿算哪儿。没有任何规划。

低产作家就像没有设计图纸的承包商,成功的作家明白在写作之前必须设计故事结构。

3

叙事弧线

在叙事性写作方面,很少有作家能够明白故事线应该是呈弧线形的,不仅仅是由开头、中间和结尾组成,还有一连串的事件带领着读者前行。

一个故事,如果事件依次发生,那么故事将没有丝毫动感。读者读起来也会感到单调乏味。

1.阐述

第一个阶段就是阐述,作者是告诉读者主人公是谁,读者需要足够的信息来理解主人公即将面临困境。

情节点,或者称之为:陷入困境。不管叫什么,这个事件发动了整个故事。一旦进入困境,故事阐述即宣告结束。

2.上升动作

在叙事弧线中,上升动作属于第二阶段。这一部分所占分量比较重。一部120分钟的好莱坞电影,上升动作一般会占100分钟。

戏剧中每一瞬间都环环相扣。

我写东西基本上是拖泥带水。

希望的新生与幻灭,谜题的设定与揭晓,悬念的形成和解开,都出现在上升动作阶段。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悬念。

3.危机

危机,高潮即将来临。

不论倒叙还是顺序,都要简单易懂。当心长篇的倒叙,华丽的预叙,还有生拉硬拽的“解释”,还是琢磨怎样才能与动作保持一致吧。

是什么事件解决了危机?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设置故事的结构。

4.高潮

高潮是解决危机的一系列事件。

5.下降动作/结局

高潮是故事的顶峰,从此之后解释下降动作。

这时候故事慢慢放缓,并且接近尾声。

这个阶段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物遇到的困境解决之后怎么样了。这个阶段称之为结局。

最好有一个意外的结局。

总结

寻找简单的讲述方法和最自然的表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