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声音和风格丨《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学习笔记
第四章 声音和风格
声音将作者带进了我们的世界。
——诺曼·希姆斯
关于风格,有很多人说我的风格向萧红,还有人说像意识流,还有说像其他人的。当然,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因为我也不知道什么叫风格。虽然也读过《文心雕龙》,不过也就看到了风骨二字。
“写作风格”就是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写作特色和创作个性。
这是在网上搜索到的,说真的还是搞不清楚。
声音,这个我是在《成为作家》那本书里面知道什么意思的。
声音,作者的个性。
写作风格应该就是这个东西。飞翔在北方说的那句话“王殿波又回来了”应该就是说,那个个性张扬的我。幽默、风趣、桀骜不驯的那个我。
1
程式化声音
程式化的声音,我的理解就是书面用语。这种话就是人们常说的那个字,不接地气。
我在初中时有一次作文被老师评为,不容易得高分。
他的话我现在的理解就是太有个性了。是啊,一篇初中生的作文怎么能写社会阴暗面哪。况且你也不能阴阳怪气的写呀。估计老师一开始是被我给逗笑了,因为他给了我95分。不过他老人家为了我好最终给了65分。
2
第一人称和声音
故事写的是主题。每个故事都应该有自己的影子。
第一人称并不等于声音。有些人无论写什么都不用“我”的。
3
作者形象和立足点
轮廓鲜明的作者形象给散文带来个性,通过塑造自我形象,作者表明了立场,并通过个性魅力展现主题。
什么是个性?
个性就是“淘气的轻率”。
散文作家可以把自己塑造成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退休老者或旁观者,因为这类人即有时间也乐意进行观察和分析。
自我形象是声音的组成部分。
所谓的自我应该有多个层次,要看故事内容塑造自我性格。毕竟声音是为讲故事服务的。见多识广、大公无私、性格温和的自我是一个只有在想象中才会出现的,不过这种声音大多数人都喜欢。
我应该属于玩世不恭的那种。
立足点就是讲故事时候作者所处位置。
有的作家喜欢退居幕后,有的作家喜欢站在舞台中心,有的作家则喜欢坐在观众席,有的作家喜欢变换位置。
我喜欢坐在观众席一边看一边评头论足。
4
声音和风格
声音是作者在作品中的个性,风格是个性的外在表现。
作品中的语言表层(措辞、句法和隐形语言),它反应的是作者的“自我”。
口语。
我不知道口语好不好,反正我写东西喜欢用口语,有的时候,有人会好意的提醒我,写文章怎么能用大白话哪?
当时我不以为然。最近才明白“大白话”与“口语化”的异同。
5
暗喻风格
隐喻属于风格的一个因素。
隐喻:用一件事物来描述另一件事物。
明喻:一种明显的比较。
6
形成风格
只有当声音还未改变之时,他们才会担心声音。
将声音融入作品,需要的是放松,这样才能找回自我。
飞翔在北方说“从前那个王殿波又回来了”的时候,也正是我放轻松写作的时候。因为第一次写回忆录所以比较紧张。
所以写作过程中一定要“顺其自然,玩得开心”,这样就会把写作变成“编织事实和趣事”的过程。
总结
把写作变成乐趣,轻轻松松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