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我把你当好友,别人涨工资你竟然都不说
1.
近日,在知乎上看到一则吐槽的文章,大意如下:
作者小兰,是一名年轻的职场女性,小黄曾是她要好的同事,但现在,她却对小黄痛恨不已。
小兰在市场部,小黄在人力部,两人刚进公司时在同一个宿舍。
本地有亲属的小黄,对小兰格外热情,经常相邀一起吃饭、逛街、看电影......
于是,小兰将小黄视为好友知己。
一年多过去了,有人悄悄告诉小兰,市场部很多同事都涨了工资,问她涨了没有?小兰傻了脸,忙去找小黄,问知不知道这事儿?
小黄说知道,小兰有点生气,问到:「那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一下?」
原文中说,小黄原本正和同事有说有笑,竟然黑了脸,唱起了官腔:
「这都是领导安排的,而且作为人力资源部是要对薪水保密的......」
小兰更是炸了毛,咬牙说到:
「亏我把你一直当朋友,没想到你竟是这样的人!」
小黄也不示弱,反击到:
「你自己的事,当然需要你自己醒目一点,你怎么能全指望别人?」
两人就此决裂,形同路人......
小兰咽不了这气,便在「知乎」上行文,痛斥小黄的意淡情薄,损人不利已。
文章下面的留言,吃瓜群众清一色的支持小兰,共同声讨小黄。
于是,小黄被禁锢在这几百来字中,被冠以「心机婊」的帽子,被刻上「做人事的,从不做人事」的标签,仿佛一个不会说话的稻草小人,接受着众人的诅咒。
2.
我惊讶于小兰对小黄的定义,更费解众人的评判。
难道小黄做的有错吗?我并不这么认为。
首先,小兰当着小黄同事的面来质问此事,极为不妥,此时你让小黄怎么回应?难道当着别人的面承认和你关系不错吗?然后在大庭广众之下告诉你一些内幕?
其次,小黄说的话很有道理,但凡晋升、涨薪的事,肯定要自己操心,没人有义务为你承担。而且,很有一种可能就是,小黄曾暗示过小兰,无奈后者不够醒目,没有反应......
最后,即使不考虑上面两点,作为人力资源岗,保密是一项基本操守,触犯的后果很严重。小兰在抱怨的时候,为什么不站在对方立场考虑一下?你想要薪水高涨,难道别人就不想仕途平稳?
所以,我的观点是,小黄不仅没有错,反而体现她心智的成熟,因为她能将「情」与「事」分开处理,交情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因此破坏自己的做事原则。
反观小兰,混淆了「情」与「事」的关系,在她的心目中,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你是我朋友=你就得帮我」。
3.
《怪诞行为学》的作者丹·艾瑞里,在书中曾提到一个观点,他说人与人的关系可分为「社交法则」(social norms)和「市场法则」(market norms)。
所谓「社交法则」,就是「情」的范畴,在此领域内,利益因素淡化,情感因素主导;
而「市场法则」,即为「事」的范畴,在此框架里,利益因素主导,情感因素淡化。
两个范畴的主导关系不能混淆,否则要么关系遇挫,要么利益受损。
丹·艾瑞里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朋友请你去家里吃饭,吃完后你心算了一下菜钱,然后除以2,拿出现金递给朋友说,这是我要承担的部分......
结果会如何?估计朋友与你老死不相往来。
这就是把市场法则运用到了社交法则中的后果。
正确的做法该怎样?当然是带去一瓶酒,或者给他孩子买个礼物。
此时的花费与菜钱并不存在对应关系,仅仅是社交中的礼上往来。
丹·艾瑞里所说的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比较少见。但是把「社交法则」用于「市场法则」却举不胜举。
曾有一位同事搬家,让大家帮忙,一群大老爷们,捯饬了一下午,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