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手记-似此星辰非昨夜,二月读书温故

2018-02-28 18:17:02 一篇读罢

一篇读罢 > 阅读方法

引言:翻览读书笔记,以思本月所得。择其要者录出,以飨同道。

《读史手记-似此星辰非昨夜,二月读书温故》by 一篇读罢

给你个死亡微笑

1号,读王利器《晓传书斋文史论集》。此书与《耐雪堂集》、《王利器论学杂著》二书共同组成王利器先生的三本论文集。其后出版的《晓传书斋集》、《当代学者自选文库王利器卷》二书所收论文均选自这三本论文集,但内容不如其完备。王利器先生的著作,大部分是注解古书,其学术观点多体现在序跋上。这些序跋改为简体横排收录在论文集中,容易阅读。

2号,读蒙文通全集之《中国历代农产量的扩大和赋役制度及学术思想的演变》。此文有论文版,不清晰。收录在全集改成繁体横排,方便阅读。蒙先生主张史学贵通,此文则是其求通的代表作。全文纵向梳理了从晚周至清代社会生产与学术思想的变化及关系。特别值得的注意的是学术思想方面的论述。对天宝-大历、正德-嘉靖两个时段学术风气的变化尤其独到。缺点是没有阐述道咸以后西风影响下的学术变化。

3号,听包诗卿《专制与民主-晚明历史书写的困境》讲座。去年读过氏著《翰林与明代政治》,今天他没有讲这本书的内容。讲座主题是对晚明为何走向衰亡在政治史上的思考。讲座大部分时间在梳理专制与民主两个词汇的含义演变及相关学者的论述。总体感觉没讲出什么新的东西,在语言风格上,也不如商传。

4号,听何国庆《外国人眼中的万历盛世》讲座。何国庆有专书《万历驾到》,没有拜读。这场讲座是从外国人的眼中看万历时期的中国。樊树志的《晚明大变局》以及《晚明史》是综述式著作,李伯重等人主要强调经济领域,而这场讲座则从文化角度重新审视了中西交流。可以李兆良的《坤舆万国全图解密 ——明代测绘世界》并看。

5号,读顾宏义《宋代四书文献论考》,在经学史上,从五经到四书再到十三经的定型是一个历史的脉络,在这个脉络中,四书是在宋代完成的。之前的学术研究,如陈来的《宋明理学》,侧重从“哲学”或思想的角度来阐释这个问题,而本书则是从文献上对其清理。另外程苏东的新书《从六艺到十三经 》也是研究这个问题的,我还没有拜读,待买。

6号,下谭景玉《宋代乡村组织研究》。包伟民在《宋代的村》的讲座中,主要是批判此书的观点。关于乡村的问题,我在梳理秦汉乡村组织时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后来听包伟民的讲座并下载他的论文看,他的思路跟我的思路差不多,只是表述上更加学术化。

7号,读陈清云《赵翼年谱新编》。这是继赵兴勤《赵翼年谱长编》后对赵翼生平又一个严谨扎实的梳理。为我的《廿二史札记》研究提供了很多帮助。

8号,听葛金芳《中国历史的演进轨迹及其近代转型》课程。葛金芳的主要观点已经在《宋代经济史讲演录》一书中写了。这个课程超星只能听3集,现在可以听全部。我大体同意他对中国社会的阶段性概括,但是他划分的标准并不一致,能否形成一套有力的学说体系,还未可知。

9号,听谢贵安《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讲座。谢贵安的讲课没有他的书写得好。讲座内容是对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的概述,我大体都知道,所以也没觉得有什么新意。

10号,读黄文弼《班超》,这是我目前找到的关于班超最好的传记。不知道为什么建国之后没有重印?在黄文弼的著作中也没有收录。

11号,读《北魏开国史探》序言,全书我还没有买。这篇序言写的“才学识”俱佳,真是相当见功力。在此书出版之前,我觉得李凭《北魏平城时代》已经是北魏前期史研究的顶峰之作了,没想到楼劲改变问题的视角,真是佩服。

12号,听查洪德《元代文学的厌乱思治问题》讲座。这也是一场颠覆此前学术研究结论的报告。查洪德的研究,可以与徐忠明《老乞大与朴通事》一书放在一起看元代社会。一个从文学角度,一个从法学角度。这些研究结论无疑与近年来“重新审视蒙元史”为蒙元黑暗的观点翻案的思潮抵牾。兼听则明。

13-20号放假过年

21号,郑若麟《如何抵制西方精神殖民》演讲。我个人对他提出的问题深有感触。希望那些还在迷信西方的朋友,看看这场演讲。

22号,听温铁军《八次危机》讲座。温铁军以及秦晖都是我非常敬仰的学者。这场讲座主要是经济学的角度重新阐释近代以来的历史演变。大学毕业后,特别是学习历史后,我很少读专门的经济学著作了,好在之前的基础还在,能够听明白。并使我意识到,历史学者要书写近代中国历史,不掌握经济学或者回避工业化问题是说不清楚的。

23号,听林毅夫与张维迎关于产业政策的辩论。张维迎的书,我大学读过。林毅夫的书没读过。听完之后,非常赞同林毅夫说的: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许多现象不能用现成的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其实,不止在经济学领域,在各个领域,我们都要做一个“去西方话语体系”的工作,然后才能看清传统中国的真实模样。

24号,听王素《画诺问题纵横谈》讲座。王素是唐长孺先生的弟子。之前只读过他的书,未堵其音容。这场讲座使用的材料是走马楼吴简及吐鲁番文书,但他探讨的问题很有意思,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是如何形成的。

25号,读岳天雷《高拱研究文集》。岳天雷的另外两本书,我还没有买到。之前我以为没有人研究高拱,看到岳天雷之后,才发现他已经整理了高拱的全集、作了年谱并写了很多论文。目前还差一部《高拱传》,我想不久之后,他会写的。

26号,下林悟殊《摩尼教华化补说》。此书下载之后,我就收齐了林悟殊的全部著作。心情大爽。

27号,听乔治忠《张居正编撰帝鉴图说考论》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帝王教育问题与通俗史学问题。通俗史学问题,除了乔治忠,好像没有别的人研究。这个问题,我早就注意到了,只是没有发布论文。

28号,重读韩愈《伯夷颂》,以解心中烦闷。

已是最前

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