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三观:杀死一只知更鸟

2018-03-02 11:21:04 佐撰

佐撰 > 读书笔记

《测三观:杀死一只知更鸟》by 佐撰

To Kill A Mockingbird - 杀死一只知更鸟

在GoodReads的高中生必读书目上,《To Kill a Mockingbird》排名第一。

这本书在1960年一经问世就征服了美国读者,连续41周上榜BestSeller List(最畅销图书榜单),随即该书获普利策大奖。作者Harper Lee于2007年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南部的一个小城镇,以一个八、九岁女孩斯克特的第一人称叙述展开。斯克特是个假小子,每天跟着比她大四岁的哥哥杰姆玩耍。斯克特母亲早逝,父亲阿蒂克斯是当地的一名律师,平时照顾她和杰姆生活的是黑人女佣卡波妮。斯克特的邻居住着一个几十年足不出户的怪人,“一个恶毒的幽灵”,对斯克特和杰姆来说,这个怪人既让他们恐怖,又使他们着迷。但总的来说,小镇的生活温馨而阳光。后来,父亲阿蒂克斯接受了一个案子,为一名涉嫌强奸白人姑娘的黑人辩护。那时,种族隔离在美国南方还相当普遍,斯克特和杰姆因为父亲做了黑人的辩护律师而受到同学、邻居的骚扰。而案子的发展和真相的水落石出,使这个家庭不但受到强大的心理压力,也受到了死亡威胁。

单从故事的角度说,小说情节推进较慢,枝枝杈杈,尤其是前半部分,让人感受上个世纪初美国乡间缓慢从容流淌的时光,和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忽东忽西、不着边际的思绪。然而,穿过这段昏昏欲睡的迷雾,随着故事渐入佳境,前面的铺陈慢慢有了交待和呼应。

家教并不简单

在阅读小说前半部分时,我总在想,什么是良好的家教?我觉得自己家教不错,但与书中所描述的比起来感觉相去甚远。

书里有一个小插曲,镇上有一家姓坎宁安的穷人,穷且志坚,绝不接受他人的施舍和同情,虽然没有钱支付阿蒂克斯的律师服务,但他们会用自己打的粮食啊采集的山货之类的分次抵付。坎宁安家有一个孩子沃尔特上学带不起饭,在学校造成一点儿小麻烦,杰姆邀请他到自己家吃午饭。在餐桌上,阿蒂克斯跟沃尔特像成人一样聊天,沃尔特在自己的盘子里盛满了食物,并浇上几乎整罐子的糖浆。显然,对一个总是吃不饱饭的孩子来说,这种行为虽然很不绅士,却很可理解。但年幼的斯克特生活并不窘迫,无法体谅沃尔特这种“没教养”的行为,问他在搞什么鬼。阿蒂克斯暗示她不可以这样,她仍然不能理解,继续出言指责,当即被黑人女佣卡波妮叫到厨房教训了一顿:

“有些人不像我们这样吃饭”,她压低声音愤怒地说,“可是你不能在饭桌上给人家当面指出来。那孩子是你的客人,就算他要吃桌布,你也随他便。”“他不是客人,卡波妮,他只是个坎宁安家的人……”“你给我闭嘴!不管他是谁,只要踏进这家门,就是你的客人。别让我再逮住你又对人家说三道四,好像你有多高贵似的!你们家人也许比坎宁安家的人好,可是你这样羞辱人家,就是一钱不值——如果你上不得台面,你可以坐在这里来,在厨房里吃!”

我想,善良和尊重大概是家教里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而每个生活空间都多多少少地局限了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视角,难以理解另一个生活空间的人的行为。批评、指责、戏弄别人的“另类”行为总是比尊重、理解、善待他人更容易,也是更能显出自己的高人一等。这种“恶行”似乎更出于人的本能,而家教的好坏则在于能不能约束人性中的恶,使善良生根。

斯克特是个很叛逆的女孩子,既有强烈的喜好和是非观,又喜欢报复和动粗,教养这样一个“问题儿童”,无疑是对成人三观和智慧的考验。

《测三观:杀死一只知更鸟》by 佐撰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从他的角度思考问题,除非你钻进他的皮囊像他一样四处游逛

勇气并不容易

在斯克特和哥哥杰姆及他们的玩伴迪儿的世界里,勇气是跑进“怪人”家的院子碰一下“怪人”的房子。

而在成人世界,阿蒂克斯要面对是整个社区里熟悉的邻里邻居对自己的诋毁和隔离,更是地痞无赖对自己的人身威胁:一个正直的中产阶级的白人,为一个涉嫌强奸白人姑娘的黑人做辩护律师,这是家族的耻辱、社区的耻辱,对被侮辱的姑娘一家来说,更是不可宽恕的伤害。

小镇的人都知道,那个声称被强奸的姑娘的家庭是典型的无赖,那个黑人极可能是被构陷、被冤枉的,但在黑人的命根本不算一条命的时代,谁真的在乎真相呢?白人至上的优越感和秩序感才是小镇主流文化的期望。

几乎所有的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让阿蒂克斯放弃,或者,起码敷衍了事。但阿蒂克斯却铁了心要揭开真相,不计后果,不顾得失。阿蒂克斯非常清楚,即使他揭穿真相,在那个时代、那个氛围下,正义也不会得到伸张。即使所有“正直”的白人都心知肚明那个黑人是被冤枉的,黑人也一样会被判死罪。

在开庭前的晚上,他搬了把椅子,带上几张报纸,独自一人坐在小镇监室的外面,做起了嫌疑人的看门人。午夜时分,一伙男人来了,准备消灭那个让白人蒙羞的罪人,以及任何可能阻止他们私刑的绊脚石。如果他睡在自己家里,自己的床上,听凭那伙人私刑了断,没有人会怪他,甚至,这几乎是大家更愿意接受的“和平”结果。但选择面对这伙私刑者,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份勇气,非常人所有。

《测三观:杀死一只知更鸟》by 佐撰

阿蒂克斯坐在监室门口

打破习以为常的歧视

整部小说里,贯穿着两种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公众习以为常的歧视: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

当然,这个“歧视”是以今天的三观界定的。而在那个时候,两者都被视为正常行为,相反,追求性别平等、种族平等才是罪过。

小说中,阿蒂克斯的姐姐是传统的维护者,也就是说,她既是维护性别歧视,也维护种族歧视。当然,她并非恶人,她来到阿蒂克斯家,帮助弟弟主持内务,想把假小子斯克特变成小淑女,劝说弟弟放弃做那个不体面的黑人的律师,希望辞退黑人女佣卡波妮,减少她对孩子们的“不良影响”。她在家里主持白人淑女们的下午茶会,维护传统习俗,哪怕淑女们面和心不和,言谈空洞虚伪。

她小心地维护着传统,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妥。不妥的是弟弟居然不那么支持自己。

当我们身在其中,就很难察觉歧视的存在,即使有所觉察,也不见得人人有勇气站出来反对。在全球范围,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都有着漫长的历史,当歧视成为社会的日常,就很难洗刷干净,即使经过几代象阿蒂克斯一样的人的努力,都不足以清除流毒。

阿蒂克斯是作家塑造的完人,有教养、尊重他人、正直而有勇气、追求平等。当然,也有读者认为,这个人物的塑造,以及小说的行文都流露了强烈的道德说教。这一点,见仁见智,每位读者自有自己的判断。

《测三观:杀死一只知更鸟》by 佐撰

阿蒂克斯在法庭上